跳到主要內容

《美髮師的夢想》推倒身體歧視的牆

Die Friseuse The Haidresser movie
女性影展官網上的劇情簡介:
凱蒂有一個龐大到超乎一般人想像的身體。她的巨大體型讓她丟了飯碗,遭受歧視。吃,是她的紓壓良方。儘管挫折不斷,凱蒂誓言要成為柏林首屈一指的髮型設計師。夢想讓她的臉上時常掛著樂觀的笑容。為了完成夢想,她答應協助人蛇集團以賺取佣金,在運輸非法移民時卻出了差錯,但她也因此歪打正著遇見了愛情,實現了夢想。影片的輕盈與歡樂的質地,正好與凱蒂巨大的身體與隨之而來的壓力形成強烈對比。

只看簡介,《美髮師的夢想》很容易被解讀成一個好心腸的胖女人備受歧視,卻努力圓美髮師夢想的勵志故事,然而為何好心腸或樂觀這類正面特質放在肥胖者身上時,往往產生過於放大的修飾效果?多數電影與觀眾都習慣以天助自助者的矯情套路來掩飾對醜鄙的憎惡。

故《美髮師的夢想》前二十分鐘誇張地使用特寫鏡頭,看著幾乎佔據整個螢光幕的龐大軀體,脂肪顫動的方式截然不同於過往螢光幕上熟悉的優美肢體律動,德利多莉思(Doris Dörrie)處心積慮用厭惡療法壓迫觀眾暫且放下有色眼鏡。
Die Friseuse The Haidresser movie

個人不喜歡這種被迫的觀影感受,卻也頗能體諒導演的用心良苦,因導演Doris Dörrie拍這部片的深意,不只是在談論美醜胖瘦高矮等根深柢固的意識形態,同時,她將肥胖的身體意象指涉到日益臃腫的體制法令,相較之下,弱勢族群的生存空間卻日漸窘迫、無出路。
例如劇中女主角凱蒂(Gabriela Maria Schmeide 飾演)前往就業服務站尋找工作推薦與諮詢,彷彿預料到會有大排長龍的失業大軍,她竟然自備了椅子與食物,乍看在貶抑凱蒂行動不便與貪吃,骨子裡卻是在敲打著掩蓋失業浪潮的當局。此後,仍有好幾場就業服務處照章行事的戲碼,當然無法解決凱蒂失業的問題,甚至提出許多不容變通的規定成了創業的阻礙,一位服務處的創業專家提出「行動理髮師」的點子,更是讓凱蒂差點陷入牢獄之災,基於善意的輔導就業政策卻反造成民眾非自願性失業,超重過載的律令首當其惡。

Die Friseuse The Haidresser movie
語言與文化背景差異使然,《美髮師的夢想》的中文字幕仍無法傳達許多德國的脈絡背景,Joyce稍微為讀者作些不洩漏劇情的提味。
女主角凱蒂從小生長於柏林東德區,直到與明顯是西德上層階級的丈夫離異後,才帶著女兒回到“最熟悉”的故鄉重新打拼,但東德區的風貌已大為不同,像是新開幕的東門購物中心(EASTGATE)、眾多高聳新穎的摩天大樓與燈紅酒綠的柏林夜景,能喚起東德人記憶的或許只剩下東德時期興建、九零年代大翻修過的社會住宅,社會住宅大抵近似台灣早年的國宅,屬於社會福利的一環,於是導演巧妙運用「社會住宅」作為與德國觀眾對話的符碼。

觀眾不妨注意劇中頻頻出現的兩個景象,一是「夜間由高處俯瞰國宅裡家家戶戶點亮的黯淡燈火」的畫面,也許全面的社會福利反而遮掩低下階層的苦楚,並由主角曾為東德人的身份,聯想到會不會東西德統一後,東德人普遍都處於類似的弱勢命運?二則是「住戶們在狹窄的國宅樓梯摩肩錯身而過」的畫面,每一次費力地轉身讓道、氣喘如牛、連拖帶爬的姿態突顯主角肥胖身材的劣勢,真意乃是以狹窄樓梯與無電梯的傳統空間設計格局作為隱喻,假使我們能反思:不是主角身體的缺陷令她處於弱勢,而是不友善的環境使然呢?能不能想出新格局讓社會更公平?


2009年適逢柏林圍牆倒塌二十週年,德國媒體曾做了一份調查,多數民眾認為東西德的界線仍在人心裡作用著,一如女主角凱蒂相信Stasi(東德國家安全部)依然存在;明面上,導演Doris Dörrie拿身體缺陷作文章,東西德議題則是《美髮師的夢想》最深沈的關懷。

Die Friseuse The Haidresser movie
Joyce小時候非常胖,長大後仍是易胖難瘦的充氣體質,對於胖子的不便與肢體動作非常熟悉,而在看《美髮師的夢想》時,就發現劇情在描繪肥胖者時異常的細膩、逼真,上網一查,果然這角色還真出自真人真事:「在柏林開業的美髮師Kathleen Cieplik」,編劇Laila Stieler發現這名身材顯眼的理髮師,於是開始以她的經歷發想劇本,導演則看到劇本後,直接拍板拍攝。

Die Friseuse The Haidresser movie
對不起,我們不能錄用妳,因為妳外表缺乏美感」,劇中東門購物中心的時髦美髮廳女負責人在拒絕聘用肥胖的女主角說,其餘造型師(Stylist)則在一旁奚落女主角自稱理髮師(Hairdresser),這不只是一場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的戲碼,而是直接賞了觀眾一個火辣的巴掌,狹隘的包容心也不應被包裝為一個美感、品味的標準,狹隘的文明視野發展出過度商品化女性、異化勞工與醜化移民形象的現象,不僅只在德國發生著,台灣社會也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不能期待政策能像變魔術般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再好的魔術也不過是障眼法,經不起重壓。

Die Friseuse The Haidresser movie

《美髮師的夢想》放映場次:
10/14 (五) 21:55(影人映後座談)新光影城
10/22 (六) 18:10 新光影城


《美髮師的夢想》是今年女性影展開幕片,非常多爆笑的梗,大力推薦讀者一定要去戲院觀賞,絕對值回票價!若你關懷性別、身體、酷兒等課題,不妨去看看影展片單。
女性影展官方部落格:http://wmwff.pixnet.net/blog
女性影展粉絲專頁:http://www.facebook.com/wmwff
2011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紐西蘭如何作永續設計:「好自然」捕鼠器

很少人知道紐西蘭當地有個名為 BestAwards 的設計盛事,每年會選出從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空間設計等各領域的最紐設計,而2011年的最佳永續性產品的得獎者是一款名為「好自然」的全自動人性化捕負鼠器(Goodnature Automatic Humane Possum Trap),我看到的瞬間心底不禁湧現許多疑問,一款傷害生命的捕鼠器為何取名為好自然?負鼠是什麼鼠?這款捕鼠器又憑什麼獲得永續性(Sustainable)設計大獎?

《大吉嶺特快車》 好的電影帶你上天堂

Joyce入手 大吉嶺特快車(The Darjeeling Limited) 的DVD已近一個多月,但或許是感覺名字很俗氣(or我太膚淺),總之我只讓它靜靜地在櫃子裡面壁,昨晚無聊拿出來看,Joyce看完興奮地想大吼:「真他X極品啊」!因為 大吉嶺特快車 根本是印度風情版本的「小太陽的願望」 ! Joyce會認為「 大吉嶺特快車」 很像「小太陽的願望」是因為兩部電影最終都因為主角們犯太歲惹一堆衰事,而抵達不了物質層面的目的地,然而在心靈層面他們最後都抵達彼岸。   電影大綱:孩子即將出生而感到恐慌的老二(Adrien Brody飾),與正妹女友(Natalie Portman)糾纏不清的老么(Jason Schwartzman),渴望逃避的兩人因大哥(Owen Wilson飾)相約而齊聚印度並搭乘大吉領特快車,展開一趟靈修之旅,名目上是剛從車禍倖免於難的大哥希望藉此趟旅程重新找回兄弟情誼,實際上父母不和諧婚姻造成三人共同的陰影,尋找多年來對他們不聞不顧的母親才是旅行的終點站... Joyce上面寫的電影大綱大致點明電影中三人面臨的困境,然而千萬別以為這是部嚴肅的電影,事實上「 大吉嶺特快車」 是相當精采的公路喜劇,前半段兄弟三人拼命幹蠢事,讓三人因此被車掌趕下火車,三人間的拌嘴除了讓人捧腹大笑外也更進一步讓個人的性格明朗 ─ 控制狂的老大Francis、逆來順受的老二、佔有慾強烈的老么Jack。 導演後半段的鋪陳讓「 大吉嶺特快車」 由搞笑喜劇昇華為經典,因為發生被趕下列車的意外狀況,讓看似即將彼此敞開心胸的三兄弟又有了退縮的理由,一場三兄弟救溺水的三兄弟是本片最棒的轉折!由不知名孩童的溺死讓三人明白珍惜兄弟情誼的重要,即便大哥的控制慾常讓兩位弟弟感到不被尊重,但那卻也是其關心所致 (金城武常說:大哥說的是對的...)。 正當三人即將搭機分別時,不言而喻的眼神相視讓他們決心繼續旅程,導演Wes Anderson最後這個安排讓Joyce既欣賞又厭惡,(厭惡的是得讓Joyce多寫下面這段),讓三人在機場就此分別是徹底的喜劇,然而安排三人在見到母親後,明白人生中有些遺憾是不能彌補的,最終只能以同理心化解三人對母親的不滿。   如Joyce在電影大綱所提,兄弟的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