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Good Blog」標籤的文章

[部落格推薦] 追浣熊的氣象人

    好吧Joyce承認標題下的有點像youtube會出現的搞笑影片,前陣子一個朋友要去香港,卻逢「浣熊颱風」襲港而延遲行程,我好奇的是為什麼這個颱風命名的如此可愛,上網一查就來到Irwin的部落格「 Weather Blogger天氣部落 」,也是我今天推薦的主題部落格。   多年前有部電影「龍捲風」描述追逐龍捲風的科學家讓我看的熱血沸騰,對台灣而言最常見的氣候災害莫過於颱風,可惜的是雖然政府花了許多預算做了許多防治,卻總是難以避免颱風過後的災情頻傳;更可悲的是惡質媒體的觸手也伸到這類攸關民眾安全的天災預景,每逢颱風過境,各家電視台記者紛紛上演現實版的「台灣龍捲風」。   而Irwin的部落格「 Weather Blogger天氣部落 」在報導「浣熊颱風」的嚴謹做法,比起內容草率渲染的電視媒體更得我認同:   站長自4/16颱風形成時就開始追蹤,如「 颱風浣熊 」、「 颱風浣熊直撲海南島 」。   隨著逐漸逼近香港,香港天文台於4月18日晚上8 時40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站長於是自備了風速器親自測量並寫了這篇「 二次大戰後最早的三號風球 」。   4/19 「浣熊颱風」登陸廣東省陽江附近,站長親自攝影做了第一時間報導「 颱風浣熊的追風日誌 」。   4/20 對於颱風移動以及暴雨損害的報告可見此篇「 浣熊襲港日誌 」   4/20 「 浣熊襲港真的需要八號風球嗎? 」則很犀利地點出氣象預報機關對公眾發佈的新聞稿用詞模糊,很多時會令民眾和媒體出現錯誤的解讀,這篇讓我十分贊同,因為我每次不想看新聞而自己去氣象局的網站看,看完卻疑惑更多。   4/22 「 令人失望的香港傳媒 」則檢討傳媒報導「浣熊颱風」的誤謬,引述片段如下: 今天筆者想講講香港的傳媒,自2006年颱風派比安過後,筆者有機會和香港傳媒接觸和接受他們的訪問,其中又以蘋果日報的訪問次數較多,在多次的訪問過後,筆者還以為可以和傳媒打打交道,...

[部落格推薦] 西藏的悲哀系列

    西藏鎮壓事件開始後,Joyce一直想提筆寫些評論,但始終無法將繁雜糾結的思緒梳理成有條理的論述,索性直接介紹一個探討西藏議題方面頗得我認同的部落格 ─ 「 拿什麼換自由 」。   「 拿什麼換自由 」有許多則關於西藏議題的文章,其中西藏的悲哀系列共三篇:   西藏的悲哀(一) —— 2008 V.S. 1989 西藏的悲哀(二) —— 僧眾的悲歌 西藏的悲哀(三) —— 被啃噬的諸佛 文中除了作者本身論述西藏面臨的文化、政治困境,更引用《看不見的西藏》書中的內容為輔。 第一篇「2008 V.S. 1989」讓我們接觸另一種非中共官方的歷史角度,並藉著似層相識的1989拉薩抗暴事件來看這次抗爭。 引述: 1989年2月7日,有人大膽在西藏第一聖殿大昭寺掛上西藏雪獅旗,中共懾於當時群眾情緒,不敢當場摘旗。直至8日夜裡才派軍進入大昭寺摘旗,並捉拿「反革命」。連續幾天之後,引發三大寺及宗教界數十名大人物出面要求釋放被捕僧眾。後來演變成不僅拉薩,連日喀則、那曲地方都開始騷動且要求獨立聲浪日漲。3月2日數十名僧尼上街高喊要求嚴懲迫害宗教人士的凶手。這是悲劇的開始…。3月4日北京下令鎮壓.................< 詳全文 > 第二篇「僧眾的悲歌」則讓中共對宗教信仰的迫害無所遁形,藏傳佛教是西藏文化的根基,但在中共的威逼利誘下正逐漸黯然。 引述: 西藏自「解放」之後,許多重量級的仁波切們都被「請」到北京,就地「圈養」監控去也。至於那些不聽話的,最著名的有二位。一位是大聲為藏民請命疾呼,甚至直言中共對藏政策失誤的十世班禪喇嘛在1989年1月28日「突然辭世」,形成千古之謎............< 詳全文 >   最後一篇「被啃噬的諸佛」則藉著生態循環的破壞點出文化瘟疫如何啃蝕西藏傳統。 引述: 路上的乞兒,趁隙挨上身想探手進口袋偷竊,我用藏語斥責,那孩子竟還回嘴。我說菩薩會生氣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