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Design」標籤的文章

logoless作品第一炮 ─ 西藏聲援Tshirt

    昨晚Joyce與死黨吃飯閒聊,談到日後可能大量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Joyce個人 非常厭惡 在台灣旅遊時聽到大陸腔,幾個人開始想該怎麼抵制,像是在風景區偷偷插“禁止狗與大陸人進入”的牌子之類,但後來想想台灣人最愛狗,我們可以討厭大陸人但不可以歧視大陸狗,此外禁止太過負面,因此後來結論是插上“ 歡迎大陸狗來台 !”的正面標語。   作品源由:Joyce一直覺得台灣民眾或媒體對這次西藏抗暴事件都太冷漠,很渴望能為他們做些什麼,趁著昨晚聚餐的靈感,Joyce試著設計了這份作品,希望能提醒台灣民眾「唇亡齒寒」的道理! 我並將作品上傳到LOGOless網站,可以看其他顏色的Tshirt,有興趣的網友可以 點此購買 ......不會真的有人願意買吧!?   P.S.大陸人不受台灣法令保護,所以我可以盡情羞辱他,不用怕被告! P.S. Tshirt設計 網站Logoless 極為好用!

談傅瑞德所寫「減法設計的經濟學」

傅瑞德 前輩在他的 石墨工房 寫了篇「 減法設計的經濟學 」,其中用「機會成本」與「邊際效益」兩個經濟學的基本概念闡述減法法則的特性,雖然大學時經濟學修的不太好,但對其中機會成本這點我要補充個人想法。   引自「 減法設計的經濟學 」: 假設你住在一間每坪40萬元的房子裡,其中放了一張佔用一坪空間、價值5萬元的大桌子;當這張桌子不太用得上、只是佔地方,又賣不了幾個錢的時候,你可以選擇: 把桌子丟掉,將一坪40萬的空間另作他用 把桌子留著佔地方,等有機會脫手的時候再說 如果撇開感情或其他個人因素,純就數字績效來看,當然是「減掉」桌子,才對得起那一坪的40萬價值。   我這樣詮釋以上例子,這一坪空間無論擺放桌子與否都具有40萬的價值,我們如今的抉擇在於這一坪的空間上要擺放5萬元的桌子或是無法以數字計量的空間質感,我們面臨比較利益的抉擇,如果理性地純就數字績效來看: 選擇放桌子獲利5萬+40萬 而選擇放空氣得到的是土地原先的價值 40萬 於是我們可以估算 選擇放桌子的機會成本是0 選擇放空氣的機會成本則是 5萬 是的, 其實按機會成本較低來做理性抉擇的話,我們該擺放桌子!   因此我們可以從上述發現,寧可拿掉桌子的「減法法則」,不是傳統經濟學的理性抉擇模式,會選擇拿掉桌子的消費者也許是受文化、風潮、社經環境的影響,而這種大範圍的不定性環境,理性抉擇很明顯地不敷使用,就像近年來公仔風靡的盛況背後,更多的是非理性的抉擇,Joyce在此並非貶抑非理性抉擇而推崇理性抉擇,實際上這都只是經濟學理論的概括講法。   除了文化風潮會影響決策外,社經水平(social-economic status)也是重要變因,如同北歐家俱之所以會發揚出「simplistic」,與他們生活水平或許密不可分,相較開發中的第三世界國家而言,便宜又大碗最能獲得消費者青睞,無形的價值比不上實際看到的功能。   若Joyce更進一步地將「非理性抉擇」與「減法法則」畫上等號,那麼傳統經濟學的「理性抉擇」正意味著「加法法則」,而我非常讚同 傅大所言:“以「減法」為設計原則的精簡聚焦產品,將會是未來的趨勢”。   「加法法則」一直是硬體生產廠商奉行的主流方向,然而當各家功能都在同中求異時,你要再添加創新的...

再見羅丹

趕在展期結束前去看了這次現代畫廊跟台中市政府舉辦的羅丹展,當然我沒什麼興趣寫些藝術賞析之類,但看完後好幾天,心中縈繞著無以名狀的悶,趁著現在記憶猶新做個紀錄: 這個展覽,不意外地犯了台灣展覽常有的缺憾,導覽內容貧乏,另外這次並非所謂原作展,而是98年官方授權的再鑄版,因此尺寸有些縮小,此外號稱是地獄門展,實際上卻只展出其中零星的作品。 出乎意料的是展場在市政府對面的 市役所 ( 美圖 ),以前從未踏入這棟古蹟建築,巴洛克式建築真的很得我心,大量的自然光採光與中央挑高的建築,加上樸質的原木地板,真想住在這樣的房子。 這次展覽的許多雕塑作品以前我就看過了,但羅丹的版畫作品倒讓我看的入迷,其中可以看出相當深厚的素描功力,但丁的神曲是其創作的重要參考要素,或許這是使我感染了悲痛情緒的主因吧。 相較於羅丹知名的作品沉思者(Le Penseur),我更喜歡他做的裸體Balzac與吻(the kiss),前者是因為作品與我腦海的Balzac氣質契合,而把知名文豪塑像做成裸體有種調戲衛道人士的幽默;作品 吻 則讓我想起戀愛的美好 哈,當然作品本身有更深刻的意涵─ 慾望所帶來的歡樂與痛苦... Anyway 羅丹展不賴,真的不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