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震撼效應》戰爭中進退維谷的道德窘境



道德標準的省思
In the Valley of Elah  blacktale joyce movie
2004的 登峰造擊(Million Dollar Baby)主要講述安樂死議題;2005年Paul Haggis導的電影 衝擊效應(Crash)探討的是美國人面對文化衝突的道德困境;2007年這部 震撼效應(In the Valley of Elah)講的則是戰爭中扭曲的人性。
Joyce認為Paul Haggis的這三部電影所要傳達的皆是美國當前社會的諸多弊病,或許可稱為「美國當代文化議題三部曲」。


若將震撼效應(In the Valley of Elah)獨立評析,則本片只能算是一部對美伊戰爭的反戰片,甚至不比導演上一部衝擊效應(Crash)面向多元。但若將三部片視為整體,我們可從中梳理出導演對道德議題思索的脈絡。

相較麥克爾·摩爾(Michael Moore)那樣赤裸裸將問題攤在螢幕上,Paul Haggis身為編劇兼導演,自然很擅長敘說故事並在其中說理,兩位導演的手法差異很大,但中心思維卻是異常地雷同。

檢驗正義的純度

電影大綱:一位由伊拉克戰爭返美的軍人失蹤,焦急的父親同時也是退役士官長的漢克(湯米李瓊斯 飾)面對軍方與警方的推諉,決心自己調查兒子的死因,隨著逐漸深入的調查過程,他越發對自己奉行一生的愛國價值觀感到懷疑,同時從兒子軍中同袍口中及兒子遺留的手機影片裡,見到美伊戰爭如何扭曲著包括他孩子在內的美國士兵,染上毒癮或是以殘殺民眾取樂。
出乎漢克意料,最後兇手竟是與兒子生死與共的軍中同袍,只因口角就殺害、分屍、焚屍...

Paul Haggis藉著這則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來描述戰爭如何將許多年輕人的人性摧毀殆盡,即便他們是勝利的那方,卻也在心靈上付出慘痛的代價。電影中一位自伊拉克返美整頓的大兵這麼說:「在伊拉克那個鬼地方時,我天天祈求著回來;然而現在我回來了,卻恨不得回到那鬼地方。」
In the Valley of Elah  blacktale joyce movie
此外Paul Haggis並以一則你我都熟悉的聖經故事作為本片最佳的注解,十四歲牧羊僮的大衛如何能挑戰巨人哥利亞,並在Elah谷成功擊殺巨人呢?在聖經中大衛之所以如此乃是「勇氣與信仰」的表現,然而換個角度思考,一個14歲的孩子能有如此超人般的勇氣與殺人的膽識,是否意味他得丟棄身為人的膽怯與憐憫?

戰爭的殘忍不言而喻,但這並不是Paul Haggis反戰的理由,震撼效應(In the Valley of Elah)由虐囚為樂、殺害同袍的美國大兵為借鏡,讓我們深思美伊戰爭的荒謬─「難道非得藉戰爭才能得到安全感?勇氣是否非得靠傷害他者證明?口呼正義是否會讓恐懼消散?
In the Valley of Elah  blacktale joyce movie
導演Paul Haggis並藉著女主角身邊的警察同僚的漠然諷刺官僚體制的僵化與去人性,或許也正是群體思考的僵化與麻木導致戰爭的發起吧。

觀影重點
In the Valley of Elah  blacktale joyce movie
Joyce認為 震撼效應(In the Valley of Elah)最精采的不是具體的美伊戰爭,也不在反戰的論述,而是湯米李瓊斯飾演的極高愛國情操老軍官的信念之戰,湯米李瓊斯代表的是美國傳統父權思維裡崇尚勇敢的英雄式文化,鼓勵自己兒子們上了戰場,卻沒有一個再踏入家門,眼見自己國家發動的不文明侵略行為,如何地扭轉、分化天性善良的小兒子,深深地帶給痛失愛子的老軍官二次傷害,問題已不在於戰爭,因為當戰爭是出於自保的狹隘目的時,不但無法獲得美國傳統價值鼓吹的勇氣,且與引以為傲的正義二字漸行漸遠

除了湯米李瓊斯精采絕倫的內心獨角戲外,坦白說或許只剩一個曲折的劇本,但內容實在談不上豐富,震撼效應(In the Valley of Elah)可能不適合重口味的觀眾,甚至電影步調也有些緩慢,但Joyce還是很推薦各位去租來耐著性子看。
其實Joyce還是比較想看到Iraq觀點的反戰片!

最後發個小牢騷,Joyce對In the Valley of Elah台灣片商翻成震撼效應實在很無奈,以下港中台三地所翻譯的四個電影名稱,Joyce覺得「進退維谷」雖然稍嫌文藝,但卻翻譯的最到位,總比不著頭緒的震撼效應強百倍!
  1. 決戰以拉谷
  2. 震撼效應
  3. 伊拉谷迷蹤
  4. 進退維谷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紐西蘭如何作永續設計:「好自然」捕鼠器

很少人知道紐西蘭當地有個名為 BestAwards 的設計盛事,每年會選出從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空間設計等各領域的最紐設計,而2011年的最佳永續性產品的得獎者是一款名為「好自然」的全自動人性化捕負鼠器(Goodnature Automatic Humane Possum Trap),我看到的瞬間心底不禁湧現許多疑問,一款傷害生命的捕鼠器為何取名為好自然?負鼠是什麼鼠?這款捕鼠器又憑什麼獲得永續性(Sustainable)設計大獎?

《大吉嶺特快車》 好的電影帶你上天堂

Joyce入手 大吉嶺特快車(The Darjeeling Limited) 的DVD已近一個多月,但或許是感覺名字很俗氣(or我太膚淺),總之我只讓它靜靜地在櫃子裡面壁,昨晚無聊拿出來看,Joyce看完興奮地想大吼:「真他X極品啊」!因為 大吉嶺特快車 根本是印度風情版本的「小太陽的願望」 ! Joyce會認為「 大吉嶺特快車」 很像「小太陽的願望」是因為兩部電影最終都因為主角們犯太歲惹一堆衰事,而抵達不了物質層面的目的地,然而在心靈層面他們最後都抵達彼岸。   電影大綱:孩子即將出生而感到恐慌的老二(Adrien Brody飾),與正妹女友(Natalie Portman)糾纏不清的老么(Jason Schwartzman),渴望逃避的兩人因大哥(Owen Wilson飾)相約而齊聚印度並搭乘大吉領特快車,展開一趟靈修之旅,名目上是剛從車禍倖免於難的大哥希望藉此趟旅程重新找回兄弟情誼,實際上父母不和諧婚姻造成三人共同的陰影,尋找多年來對他們不聞不顧的母親才是旅行的終點站... Joyce上面寫的電影大綱大致點明電影中三人面臨的困境,然而千萬別以為這是部嚴肅的電影,事實上「 大吉嶺特快車」 是相當精采的公路喜劇,前半段兄弟三人拼命幹蠢事,讓三人因此被車掌趕下火車,三人間的拌嘴除了讓人捧腹大笑外也更進一步讓個人的性格明朗 ─ 控制狂的老大Francis、逆來順受的老二、佔有慾強烈的老么Jack。 導演後半段的鋪陳讓「 大吉嶺特快車」 由搞笑喜劇昇華為經典,因為發生被趕下列車的意外狀況,讓看似即將彼此敞開心胸的三兄弟又有了退縮的理由,一場三兄弟救溺水的三兄弟是本片最棒的轉折!由不知名孩童的溺死讓三人明白珍惜兄弟情誼的重要,即便大哥的控制慾常讓兩位弟弟感到不被尊重,但那卻也是其關心所致 (金城武常說:大哥說的是對的...)。 正當三人即將搭機分別時,不言而喻的眼神相視讓他們決心繼續旅程,導演Wes Anderson最後這個安排讓Joyce既欣賞又厭惡,(厭惡的是得讓Joyce多寫下面這段),讓三人在機場就此分別是徹底的喜劇,然而安排三人在見到母親後,明白人生中有些遺憾是不能彌補的,最終只能以同理心化解三人對母親的不滿。   如Joyce在電影大綱所提,兄弟的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