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看看我!我體內的怪物已經變的這麼大了喔!
引自浦澤直樹的漫畫Monster
如果要Joyce簡單描述電影迷霧驚魂(Mist)的感想,我會說:導演Frank Darabont與原著史蒂芬金聯手在觀眾的心裡喚醒一頭駭人的怪物,電影播畢你會發覺自己連呼吸都飄散著逼人窒息的絕望。
導演Frank Darabont先前曾拍過「刺激1995」與「綠色奇蹟」,皆是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今年推出的「迷霧驚魂(Mist)」是兩人第三次合作,自然比起前兩部作品更細膩精準地詮釋史蒂芬金的恐怖風格,「迷霧驚魂(Mist)」的影片時間較短,因此一些故事細節讓觀眾摸不著頭緒,但絕對是近年來翻拍史蒂芬金小說最成功的電影。
內容簡介(無雷):

迷霧的第一層涵義:
許多恐怖片都熱愛運用「霧」陰冷且若隱若現的特性渲染氣氛,但在「迷霧驚魂(Mist)」中,久久不散的「霧」除了作為傳遞恐怖的媒介外,又多了些細膩的特殊寓意─「人際間因誤解而猜忌」。有形濃霧與有形的怪物直接給予鎮民與觀眾感官視覺上的戰慄與驚恐,慌亂中的鎮民們又因信念、信仰而彼此猜忌、責怪,這是導演巧妙釋放的無形濃霧,此外隨著死亡的陰影逐步逼近,鎮民們的恐懼將內心無形的怪物餵養的更壯碩,最終主角們沒被不明的怪物吞噬,卻紛紛慘死在名為絕望的怪物足下。

上述這段已經接近電影尾聲,但令Joyce讚嘆的是導演處理人的神情之細膩,請網友一定要仔細看「離開」這個橋段,導演特地用慢鏡頭配上
因此「迷霧驚魂(Mist)」中最駭人的是不僅有噁心的變種生物,還有平時藏匿在人性幽暗處的猙獰怪獸,其實有點像電影「大逃殺」那樣粗暴地拆解著觀眾對人性的美好期待。史蒂芬金筆下的人性面對恐懼時竟如此不堪,人心的迷霧正是悲劇的主因。
迷霧的第二層涵義:
史蒂芬金非常喜歡在小說中描繪舊信仰(宗教)與新信仰(科學)間的衝突,及現代人空洞的心靈。對信奉理性科學的人而言,宗教勸世的寓意神話往往被當作不合時宜的迷信;而在信奉宗教的人眼中,信仰科學的人其實根本就沒信仰、心靈貧乏。


早早就下班的律師Brent Norton,則是新信仰的代言人,堅持否認超自然的存在並最早踏出超市,他堅決的離去徹底貫徹其理性信仰,雖然沒好下場。


「迷霧驚魂(Mist)」中精確地描繪出當代信仰的迷失,這同時也是「迷霧」的第二層象徵意涵,此外頗類似Michael Crichton的科幻驚悚小說,疑似為軍方科技產物的變種怪物隱約比喻失控的科技軍事,無論是舊信仰或新信仰都難以處理人類面對失控的文明的茫然,失控的科技就如同一條啃食著自己尾巴的蛇。
史蒂芬金因此藉著眾人的悲劇表達他對人類精神發展的悲觀,以及救贖的不可能,Joyce很久沒看到這麼讓人萬念俱灰到快吐血的電影。
結語:
雖說整部電影極度悲劇性,但Joyce還是頗欣賞「迷霧驚魂(Mist)」,純就恐怖片欣賞就夠可怕了,而假如你跟Joyce一樣是史蒂芬金的書迷,那麼這部電影徹底拍出小說森沉吊詭的氛圍,就像Joyce上面粗淺的分析,這部電影也是近年來難得極有內涵的恐怖片,絕對會列入影史經典,此外電影結局跟小說完全不同,但個人超愛電影結局,因此強烈推薦網友們去電影院觀賞!史蒂芬金加上導演Frank Darabont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P.S.怪物的畫面真的極為寫實血腥,連Joyce都很沒男子氣概的想尖叫!
P.S.整部電影的配音讓人坐立不安,連配樂都尖銳的刺耳,相當折磨觀眾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