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把愛找回來》聆聽內心的樂章



當第一眼看到電影「把愛找回來」的海報上寫著“相信音樂、相信愛”時,你對這看似天真的標語感覺可笑,身旁友人個個拍胸脯保證好看,更是讓生性多疑的你在心底堵定這一定是部如同Love Actually矯情媚俗的商業片,就這麼你與「把愛找回來」擦身而過兩個多月。

august rush movie blacktale bt dvd 你聽著許多朋友們對「把愛找回來」發自內心的讚嘆聲,卻恍若未聞,過去你常抱怨外在環境的喧囂使你不得安寧,卻不知許多時候躁動的思緒反而讓你無法用心聆聽生命的美好旋律,如同「把愛找回來」中那些未曾在街頭藝人前駐足聆聽的芸芸眾生。


august rush movie blacktale bt dvd愛與音樂是如此相似,觸不到也看不見,只能靜心體會,藉著空氣振動我們感受到音符奔躍,而手心傳來的溫暖也暗示著愛苗滋長。還記得上一次擁抱的溫暖嗎?上一段戀情使你傷痛的心灰意冷,你悄悄地將自己縈繞的情思抽離並用冷漠一層層包覆...

august rush movie blacktale bt dvd上週末你們相約逛街,但走在吵雜的街上,你像牆頭上的貓,孤傲地俯瞰擁擠喧鬧的人潮,狂歡欣喜的情緒絲毫感染不了你,此時唱片行傳來「把愛找回來」中男孩EVAN創作的狂想曲(August’s Rhapsody)。
此時你尚不知此曲來歷,卻被曲子前半段眾多不和諧樂音的穿插吸引,隨著曲子中段轉換到類似福音音樂,最後並以華爾茲的旋律結尾,你莫名地身體湧出暖意,心跳也不自禁地跟著音樂起伏,剎那間你明白那節奏觸動的不只是你的聽覺,更融化著你冰封多時的情感。

august rush movie blacktale bt dvd 無論人們如何逃避偽裝,音樂與愛仍舊會穿過重重阻礙給予你最無私的撫慰,「把愛找回來」裡的男孩EVAN TAYLOR即便遭遇諸多旁人的嘲諷,仍然由衷相信這點,用對音樂的熱愛譜寫著對親情的思慕,最終音樂與愛也忠實地回應他。

august rush movie blacktale bt dvd「把愛找回來」就這麼無意間在街頭將你的愛找回,看著電影中的男孩用純真到另人不捨的神情說:「The music is all around , all you have to do is listening」,頓時你熱淚盈眶,太多電影企圖用曲折的情節與繁瑣的對白談愛,卻徹底比不上男孩簡單的這句話就令你如此動容。

august rush movie blacktale bt dvd在男孩身上你見到自己過往的身影 ─ 全心傾聽與無雜念的愛,你細細品味著「把愛找回來」帶來的感動,並察覺心底湧出的異樣情緒,那是繼續嘗試的勇氣,那是不放棄信念的堅持,無論那股情緒是什麼,你明確體會到這部電影改變了你,又或只是讓你找回初衷。

august rush movie blacktale bt dvd  「把愛找回來」的劇情看似太過巧合,但你仔細一想,兩個小時的劇情其實是濃縮母親、父親、男孩三者長達十一年的壓抑、折磨與思念,若說巧合似乎不恰當,苦盡甘來或許更貼切。
你能在吵鬧的街頭被電影配樂吸引,不也如同電影最終這家人的巧合相逢,都說人生如戲,看完「把愛找回來」,你對自己保證未來即便是遭遇磨難,也要賣力演出、盡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讓生命劇本更豐富動人。

後記:Joyce第一次嘗試這樣的文體來寫影評,但我其實從很久之前就想挑戰看看,但寫完發現似乎還沒掌握寫作訣竅。
「把愛找回來」是一部極有感染力的電影,這篇主要是紀錄自己觀影的心路歷程,說是影評好像有些名不符實(笑),因此Joyce下面推薦幾則貨真價實的影評。

推薦影評: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迷霧驚魂》最深沉的恐懼乃是絕望

看看我!看看我!我體內的怪物已經變的這麼大了喔! 引自浦澤直樹的漫畫Monster 如果要Joyce簡單描述電影迷霧驚魂(Mist)的感想,我會說:導演 Frank Darabont 與原著史蒂芬金聯手在觀眾的心裡喚醒一頭駭人的怪物,電影播畢你會發覺自己連呼吸都飄散著逼人窒息的絕望。 導演 Frank Darabont 先前曾拍過「刺激1995」與「綠色奇蹟」,皆是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今年推出的「迷霧驚魂(Mist)」是兩人第三次合作,自然比起前兩部作品更細膩精準地詮釋史蒂芬金的恐怖風格,「迷霧驚魂(Mist)」的影片時間較短,因此一些故事細節讓觀眾摸不著頭緒,但絕對是近年來翻拍史蒂芬金小說最成功的電影。   內容簡介(無雷): 電影始自遭暴風雨摧折的小鎮,一陣濃霧悄然地自山巔飄降,男主角開車帶著幼子來到鎮上的超市採買,而大多數鎮民打算囤積糧食也蜂擁而來,當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措手不及地籠罩整個市鎮,霧裡更藏匿著未知的怪物時,這間超市成為他們唯一的避難所.... 迷霧的第一層涵義: 許多恐怖片都熱愛運用「霧」陰冷且若隱若現的特性渲染氣氛,但 在「迷霧驚魂(Mist)」中,久久不散的「霧」除了作為傳遞恐怖的媒介外,又多了些細膩的特殊寓意─「人際間因誤解而猜忌」。 有形濃霧與有形的怪物直接給予鎮民與觀眾感官視覺上的戰慄與驚恐,慌亂中的鎮民們又因信念、信仰而彼此猜忌、責怪,這是導演巧妙釋放的無形濃霧,此外隨著死亡的陰影逐步逼近,鎮民們的恐懼將內心無形的怪物餵養的更壯碩,最終主角們沒被不明的怪物吞噬,卻紛紛慘死在名為絕望的怪物足下。 最後男主角等人開車離去時,隔著霧與困守在超市的鎮民相望,徹底將這種人際間疏離猜忌表現到極至; 決定駕車離去的主角們與其說是勇氣使然,更毋寧是因信念不同而遭驅趕 ─ 苟且偷安與冒險求生,其目的都是追求一絲活下去的希望,然而恐懼卻讓人性自私爭鬥的一面表露無遺 。 上述這段已經接近電影尾聲,但令Joyce讚嘆的是導演處理人的神情之細膩,請網友一定要仔細看「離開」這個橋段,導演特地用慢鏡頭配上 悲壯 噁心配樂處理,正是要讓觀眾看清楚每一個飾演鎮民的演員臉上表露的迷惘、後悔、悲傷、恐懼...但就是沒有一個人臉上

《美髮師的夢想》推倒身體歧視的牆

女性影展官網上的劇情簡介: 凱蒂有一個龐大到超乎一般人想像的身體。她的巨大體型讓她丟了飯碗,遭受歧視。吃,是她的紓壓良方。儘管挫折不斷,凱蒂誓言要成為柏林首屈一指的髮型設計師。夢想讓她的臉上時常掛著樂觀的笑容。為了完成夢想,她答應協助人蛇集團以賺取佣金,在運輸非法移民時卻出了差錯,但她也因此歪打正著遇見了愛情,實現了夢想。影片的輕盈與歡樂的質地,正好與凱蒂巨大的身體與隨之而來的壓力形成強烈對比。 只看簡介,《美髮師的夢想》很容易被解讀成一個好心腸的胖女人備受歧視,卻努力圓美髮師夢想的勵志故事,然而為何好心腸或樂觀這類正面特質放在肥胖者身上時,往往產生過於放大的修飾效果?多數電影與觀眾都習慣以天助自助者的矯情套路來掩飾對醜鄙的憎惡。 故《美髮師的夢想》前二十分鐘誇張地使用特寫鏡頭,看著幾乎佔據整個螢光幕的龐大軀體,脂肪顫動的方式截然不同於過往螢光幕上熟悉的優美肢體律動,德利多莉思(Doris Dörrie)處心積慮用厭惡療法壓迫觀眾暫且放下有色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