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曼哈頓奇緣》古典童話的解構與再構



從去年年底看到【曼哈頓奇緣Enchanted】的預告後,Joyce就滿心期待著這部Disney童話真人詮釋版,上週末看完後,電影有些細節與我想像有落差,但【曼哈頓奇緣Enchanted】的確是部迷人又浪漫的約會電影

精準的選角

曼哈頓奇緣 Enchanted movie blacktale joyce 影評 演員方面,各各外型都頗為不俗,飾演單親爸爸的男主角Patrick Dempsey還是帥到沒天良,可惜相較其他演員生動的演技,Patrick Dempsey演的頗為僵硬,有些演員很奇怪,在電影大螢幕上就是沒影集小螢幕演技自然。


曼哈頓奇緣 Enchanted movie blacktale joyce 影評 一頭紅髮的Amy Adams演起天真公主真是可口,Joyce雖然不喜歡個性太單純的角色,但最後她濕淋淋地攀上高樓與邪惡皇后對峙,很不公主的模樣反而是片中我最喜歡的僑段。

曼哈頓奇緣 Enchanted movie blacktale joyce 影評 飾演王子的James Marsden最讓我欣賞,徹底演活了Disney卡通中那種把自我的帥當作宇宙中心點的傻B王子,這位新上任的超人總算讓我看到演技的進步。


電影內容分析

如果從學院派角度來看,【曼哈頓奇緣Enchanted】是部迪士尼童話後現代版,過去的迪士尼(Disney)卡通總是充滿天真、正面多過負面的價值觀,因此隨著年歲增長,除了少數保持赤子之心的人外,你我大多對於迪士尼卡通有著一定程度的認知不協調:「我們期待卡通給我們更多啟發,但通常他們只是老調重彈」。

【曼哈頓奇緣Enchanted】則將古典迪士尼童話解構 ─ 王子與公主不再永遠心靈契合、廝守終生;公主也不再是等著王子拯救,甚至能拿起劍與惡龍搏鬥;這些被解構的童話要素對觀眾而言頗為新奇,雖然在現實生活是司空見慣,或許童話本來就不該與現實脫節。
曼哈頓奇緣 Enchanted movie blacktale joyce 影評
雖然【曼哈頓奇緣Enchanted】對古典童話的價值有所反動,然而他畢竟還是有其品牌考量,不敢像史瑞克那樣腥辣地全面推翻童話,【曼哈頓奇緣Enchanted】最終還是依靠「真愛」與「勇氣」這兩個很芭樂的童話要素來為故事寫下幸福結局,但對迪士尼(Disney)而言已經是很大的突破了。

對Joyce而言這部電影就是你我活生生的寫照,現實生活中我們得面對職場的爾虞我詐、愛情的堅貞背叛、與一場場生老病死,但倘若失去正面的信念與希望,該如何撐下去?最終某些單純到讓人嗤之以鼻的童話價值觀反而是隱約驅使我們向前走的動力。

結語:

曼哈頓奇緣 Enchanted movie blacktale joyce 影評
【曼哈頓奇緣Enchanted】如我文章開頭所寫,這類「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戲碼非常適合約會以及闔家大小觀看,但不用過於期待【曼哈頓奇緣Enchanted】給你更多啟發,他只是點出現實的嚴峻以及古典童話的某些荒謬處,最後還是依靠無與倫比的樂觀來解決問題。

P.S.其實拋開上述影評,光聽一堆迪士尼(Disney)演員載歌載舞就讓人歡樂不已,可惜歌舞場面不多。

推薦閱讀:童話2.0─評《曼哈頓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蝸牛食堂》身心食同源

  日本異常地喜愛拍攝以食物作為人際溝通的電影,Joyce個人尤其關注其中幾部涉及女性主題的美食電影,像是《海鷗食堂》裡日本中年女子企圖將飯糰的美味傳達給芬蘭人,到《幸福的馨香》百貨公司女職員從排斥、喜愛、進而守護中華料理,或是《 幸福便當 》講述單親媽媽如何以便當開啟第二人生的可能,女性料理人的故事往往比料理鐵人類的男性敘事多了幾分柔軟細膩的口感,也更容易喚醒觀眾自身成長的味蕾經驗,畢竟我們的味覺經驗主要還是仰賴成長過程中身邊的女性所建構,不是嗎?

《迷霧驚魂》最深沉的恐懼乃是絕望

看看我!看看我!我體內的怪物已經變的這麼大了喔! 引自浦澤直樹的漫畫Monster 如果要Joyce簡單描述電影迷霧驚魂(Mist)的感想,我會說:導演 Frank Darabont 與原著史蒂芬金聯手在觀眾的心裡喚醒一頭駭人的怪物,電影播畢你會發覺自己連呼吸都飄散著逼人窒息的絕望。 導演 Frank Darabont 先前曾拍過「刺激1995」與「綠色奇蹟」,皆是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今年推出的「迷霧驚魂(Mist)」是兩人第三次合作,自然比起前兩部作品更細膩精準地詮釋史蒂芬金的恐怖風格,「迷霧驚魂(Mist)」的影片時間較短,因此一些故事細節讓觀眾摸不著頭緒,但絕對是近年來翻拍史蒂芬金小說最成功的電影。   內容簡介(無雷): 電影始自遭暴風雨摧折的小鎮,一陣濃霧悄然地自山巔飄降,男主角開車帶著幼子來到鎮上的超市採買,而大多數鎮民打算囤積糧食也蜂擁而來,當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措手不及地籠罩整個市鎮,霧裡更藏匿著未知的怪物時,這間超市成為他們唯一的避難所.... 迷霧的第一層涵義: 許多恐怖片都熱愛運用「霧」陰冷且若隱若現的特性渲染氣氛,但 在「迷霧驚魂(Mist)」中,久久不散的「霧」除了作為傳遞恐怖的媒介外,又多了些細膩的特殊寓意─「人際間因誤解而猜忌」。 有形濃霧與有形的怪物直接給予鎮民與觀眾感官視覺上的戰慄與驚恐,慌亂中的鎮民們又因信念、信仰而彼此猜忌、責怪,這是導演巧妙釋放的無形濃霧,此外隨著死亡的陰影逐步逼近,鎮民們的恐懼將內心無形的怪物餵養的更壯碩,最終主角們沒被不明的怪物吞噬,卻紛紛慘死在名為絕望的怪物足下。 最後男主角等人開車離去時,隔著霧與困守在超市的鎮民相望,徹底將這種人際間疏離猜忌表現到極至; 決定駕車離去的主角們與其說是勇氣使然,更毋寧是因信念不同而遭驅趕 ─ 苟且偷安與冒險求生,其目的都是追求一絲活下去的希望,然而恐懼卻讓人性自私爭鬥的一面表露無遺 。 上述這段已經接近電影尾聲,但令Joyce讚嘆的是導演處理人的神情之細膩,請網友一定要仔細看「離開」這個橋段,導演特地用慢鏡頭配上 悲壯 噁心配樂處理,正是要讓觀眾看清楚每一個飾演鎮民的演員臉上表露的迷惘、後悔、悲傷、恐懼...但就是沒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