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女性主義解析兩則古典童話 ─ 承諾與背叛

 

 

睡美人與青蛙王子是你我耳熟能詳的兩則古典童話,Joyce想趁機寫點女性主義的評論,並為下一篇影評「真愛之吻」作個引子,男性來談女性主義?你沒看錯,Joyce生理上被社會歸類為男性,當然我也是百分百的異性戀者,然而這不代表我缺乏纖細的心靈與同理心來書寫女性議題,X的 我不是娘娘腔(翻桌)

 

 

第一則:青蛙王子(The Frog Prince)

從前有一個公主,她是國王最小、最美麗的女兒。她最喜歡玩一個金球,常常把它拋向天空,在它掉下來時再接住。一天她帶了這球去王宮附近的樹林裡玩耍。她在一棵樹下的一口井旁玩球時,一不小心,球滾進了井中的深水裡。她在井旁哭泣時,一隻青蛙向她說:「我可以幫妳把金球撿起來,可是我有一個條件。」小公主說:「你幫我把金球撿起來,我的玩具、衣服都可以給你。」青蛙說:「妳要帶我回去,讓我與妳同飲一杯,同食一盤,同睡一床,並且我要與妳一齊玩耍,成為妳的愛人。」小公主答應了青蛙,但她並不想實現諾言,因為她很討厭青蛙的骯髒。當青蛙將金球交給小公主後,小公主頭也不回的跑回王宮,不理青蛙的呼喚。青蛙並不放棄,牠在晚餐時間來敲王宮的大門。國王知道內情後命小公主實現她的諾言。小公主勉強與青蛙同飲一杯和同食一盤。當青蛙要與小公主同睡時,小公主非常生氣,用力將青蛙扔到牆壁上。青蛙在掉落地面時變成一個英俊的王子。小公主發現王子有一雙溫柔的眼睛。經由國王的同意,小公主與王子結婚。王子帶小公主回他父王的王國。

引自"維基百科 青蛙王子條目"

 

frog prince 「青蛙王子」由於書寫的角度,乍看之下女性是主動者,然而卻處處充滿男性思維,小公主對青蛙的鄙視來自於其外貌的優勢,而這種以外貌作為權力的無形資本概念正充斥著父系意識形態,女性的主動性得依循男性制定的權力規則,如同女性主義對選美活動的排斥,那是種含蓄地將女性身體客體化並讓女性卸下主動權的過程。

 

這種權力網絡延伸到性自主權的不平,桐生操將金球視為男人的睪丸,Joyce更寧可將其視為男女爭奪性權力的象徵,由於球掉入深井,小公主無法檢起而哭泣,這時身為男性的青蛙王子因擁有身體上的優勢而順勢要求成為小公主的愛人,將身體能力的優勢擴張到性權力,女性只能被迫接受

 

違約的小公主躲回家中,誰知國王竟無視女兒的感受,命令小公主實現承諾,國王在此扮演著類似法律仲裁者的角色,巧妙地將父權律法社會與父系為主的家庭觀作了幾乎難以分辨的重疊,更加深的父系霸權的正當性;由此看當今婚姻的法律規定,撇開不忠貞的背信行為,難道女性面對沒有愛的生活關係不能自主地選擇離婚嗎?婚姻律法保障的是男人的顏面還是男女的幸福? 

Joyce上述簡短的分析純屬個人想法,但我遺憾的是常見到以符號學詮釋青蛙王子的論述(如此篇),卻很少見到以「女性符號學」來分析此則童話,希望能收到些拋磚引玉的效果。


本段推薦閱讀:

Venti 所寫的「青蛙王子中的情色世界
陳文珊 所寫的「從女性主義看基督教離婚倫理

 

 

第二則:睡美人La Belle au Bois dormant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和皇后結婚很久了,可是都沒生孩子。因此,他們倆人都渴望有一個孩子。 有一天,皇后在湖邊洗澡的時候,出現了一隻青蛙,對皇后說:“你將會生一位公主!”

不出一年,皇后果然生了一位公主。 國王非常地高興。他邀請了全國的仙女來參加慶祝宴會。 但仙女一共有十三位,而仙女用的銀盤才只有十二個。因此國王就沒邀請到一個壞心的仙女。 宴會當天,仙女們都打扮得十分漂亮,帶著他們的祝福來參加盛宴。

當第十一位仙女獻上她的祝福之後;突然間,沒被邀請的壞仙女出現了,幷且詛咒說:“你們都看不起我,我要報復在公主身上,當公主滿十五歲時,會被紡織針扎中而死。” 這時候,每個人都非常吃驚和恐懼,害怕惡仙女的惡咒會實現。 還好,第十二位仙女尚未獻上她的祝福,于是她說:“大家放心,公主不會死,但要昏睡一百年。” 如此一來,大家也就放心不少;可是國王還是把全國的紡綫用具,統統收集起來燒毀了。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公主就好像十一位仙女所祝福的一樣,長的既美麗又溫柔。 可是,大家早已忘了惡仙女的詛咒,公主已經十五歲了。 在公主十五歲生日的當天,國王和皇后剛好外出不在家。 就留下公主一個人單獨在城裏走來走去……….走啊!走啊!公主最後來到了城堡裏的一座古塔前。

公主走進了古塔裏,在塔頂上有一間小房間。公主看見裏面有位老婆婆,拼命地在織著綫,公主沒見過紡綫工具,覺得很奇怪。于是,不知不覺地伸出手來,而被紡綫針扎中了。 公主被紡織針扎傷了指頭! 突然,公主就昏沈沈的倒在地上睡著了,十五年前惡仙女所詛的惡咒終于成爲事實了。

正當公主睡著的那個時候,城堡裏也同時地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情。 城堡裏所有的東西都睡著了………….. 剛剛回到城堡中的國王和皇后,城堡中的士兵和馬匹;厨房裏的厨師,僕人;花園裏的鳥、猫、就連壁爐中的火………. 都睡著了………… 都神奇地睡著了。

城堡的四周,也慢慢的長滿了荊棘,而且把城堡密密麻麻的完全包裹住了。 這件奇怪的事傳到了鄰近的許多國家,大家都知道,城堡中沈睡著一位公主;雖然是沈睡著,但還是相當的漂亮,所以大家都稱她爲“睡美人”。 有許多國家的王子,都想進入城堡中,解救沈睡的公主,但却都被荊棘纏住,而無法進入。

時間過了很久、很久以後的某一天,有一位王子出現在城堡外,自言自語的說:“荊棘有什麽可怕的!我一定要進去救睡美人。” 王子不聽侍從的勸阻,堅持要進入城堡,那天剛好是公主沈睡滿一百年的日子。

奇妙的事發生了,包圍在城堡四周的荊棘,就好像邀請王子般,慢慢地自動張開了。王子進入沈靜的城堡後,到處地尋找睡美人的踪影,最後來到了古塔,王子爬上了最頂端的房間,一打開門: “那不就是很美的睡美人嗎?”

王子望著沈睡中的公主,竟忍不住地親了公主一下;就在那時侯,公主竟睜開了她水汪汪的大眼睛,目不轉睛地注視著王子。 “睡美人復活了!” 公主醒過來以後不久,國王和皇后,城堡中的人,也都相繼的醒來了。

小鳥飛回了原野,壁爐中的火也重新熊熊地燃燒起來;士兵、厨師和僕人也都醒來,開始工作了。過了不久,睡美人就和王子結婚,而且舉辦了一個很盛大的結婚典禮,舉國歡騰。

王子與睡美人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引自"大紀元"

 

「睡美人」則有相當多女性主義論述,大多都是批評女性被描繪的被動柔弱,但Joyce個人分析這則故事的主體是「皇后」。

「睡美人」中出現水邊的一隻青蛙,這個象徵其實與前述青蛙王子相當雷同,除了性與受孕的意涵,其實也暗喻「皇后因偷腥懷上睡美人」!

 

9782203553460_1 宴會只邀請12位仙女,其實巧妙地將西方對數字13的不祥禁忌融入,但又將一百年這個帶有正面意涵的數字作為轉機;然而13的禁忌來源自最後的晚餐,因為猶大背叛了耶穌,「睡美人」中則是指那個的壞仙女,然而她壞在哪?故事沒說明。

若依照古典童話常將一人的正反面分離為兩角的寫作手法來看,給予祝福的第12位好仙女與下詛咒的第13位壞仙女極有可能代表皇后的正反面,而這更暗示著皇后的不貞,隨著小公主進入青春期,皇后心中的母性是歡喜的,而心中父系權威又使她擔心公主的外貌會被人發現她外遇的醜事。

 

被孤立的壞仙女正是皇后內心恐懼受責罰的投影,而沉睡一百年的公主一定程度上表現出皇后藉著漠視公主來遺忘過去,並以荊棘與以隔離,因為難以肯定自我而否定女兒。

 

ps_5prince睡美人的甦醒蘊含巧妙的雙重涉指,重點在於公主脫離懵懂的青春期與王子成婚產生的新家庭;另外對皇后而言,意味著她與國王的婚姻又回到公主未誕生前的情形,她也得以從自我譴責的惡夢覺醒。

 

這則童話由此可看出父權對貞潔的雙重標準,女性的出軌會被烙上壞女人的標籤,而男性只不過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甚至我們對壞女人的形象其實與童話中壞仙女的形象如此雷同 ─ 心胸狹隘、忌妒、權力慾...等,我們還可從中發現皇后如何以男性規範自我譴責,並成為父系覇權的幫兇將這不平等轉而施加在女兒身上。

 

結語:

兩性平權只是女性主義者的第一步,兩性間的互相了解才是和諧共生的基礎,當然啦 Joyce身為男性也受父系威權的洗腦很多年,但我一直試著多去理解弱勢族群,而現代女性比起以前的確在許多權力面向上提高許多,卻依舊有許多不平,希望這兩則童話分析能給妳/你一些另類的啟發。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蝸牛食堂》身心食同源

  日本異常地喜愛拍攝以食物作為人際溝通的電影,Joyce個人尤其關注其中幾部涉及女性主題的美食電影,像是《海鷗食堂》裡日本中年女子企圖將飯糰的美味傳達給芬蘭人,到《幸福的馨香》百貨公司女職員從排斥、喜愛、進而守護中華料理,或是《 幸福便當 》講述單親媽媽如何以便當開啟第二人生的可能,女性料理人的故事往往比料理鐵人類的男性敘事多了幾分柔軟細膩的口感,也更容易喚醒觀眾自身成長的味蕾經驗,畢竟我們的味覺經驗主要還是仰賴成長過程中身邊的女性所建構,不是嗎?

《迷霧驚魂》最深沉的恐懼乃是絕望

看看我!看看我!我體內的怪物已經變的這麼大了喔! 引自浦澤直樹的漫畫Monster 如果要Joyce簡單描述電影迷霧驚魂(Mist)的感想,我會說:導演 Frank Darabont 與原著史蒂芬金聯手在觀眾的心裡喚醒一頭駭人的怪物,電影播畢你會發覺自己連呼吸都飄散著逼人窒息的絕望。 導演 Frank Darabont 先前曾拍過「刺激1995」與「綠色奇蹟」,皆是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今年推出的「迷霧驚魂(Mist)」是兩人第三次合作,自然比起前兩部作品更細膩精準地詮釋史蒂芬金的恐怖風格,「迷霧驚魂(Mist)」的影片時間較短,因此一些故事細節讓觀眾摸不著頭緒,但絕對是近年來翻拍史蒂芬金小說最成功的電影。   內容簡介(無雷): 電影始自遭暴風雨摧折的小鎮,一陣濃霧悄然地自山巔飄降,男主角開車帶著幼子來到鎮上的超市採買,而大多數鎮民打算囤積糧食也蜂擁而來,當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措手不及地籠罩整個市鎮,霧裡更藏匿著未知的怪物時,這間超市成為他們唯一的避難所.... 迷霧的第一層涵義: 許多恐怖片都熱愛運用「霧」陰冷且若隱若現的特性渲染氣氛,但 在「迷霧驚魂(Mist)」中,久久不散的「霧」除了作為傳遞恐怖的媒介外,又多了些細膩的特殊寓意─「人際間因誤解而猜忌」。 有形濃霧與有形的怪物直接給予鎮民與觀眾感官視覺上的戰慄與驚恐,慌亂中的鎮民們又因信念、信仰而彼此猜忌、責怪,這是導演巧妙釋放的無形濃霧,此外隨著死亡的陰影逐步逼近,鎮民們的恐懼將內心無形的怪物餵養的更壯碩,最終主角們沒被不明的怪物吞噬,卻紛紛慘死在名為絕望的怪物足下。 最後男主角等人開車離去時,隔著霧與困守在超市的鎮民相望,徹底將這種人際間疏離猜忌表現到極至; 決定駕車離去的主角們與其說是勇氣使然,更毋寧是因信念不同而遭驅趕 ─ 苟且偷安與冒險求生,其目的都是追求一絲活下去的希望,然而恐懼卻讓人性自私爭鬥的一面表露無遺 。 上述這段已經接近電影尾聲,但令Joyce讚嘆的是導演處理人的神情之細膩,請網友一定要仔細看「離開」這個橋段,導演特地用慢鏡頭配上 悲壯 噁心配樂處理,正是要讓觀眾看清楚每一個飾演鎮民的演員臉上表露的迷惘、後悔、悲傷、恐懼...但就是沒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