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真愛之吻》─ 特別的外貌是詛咒或祝福

 

 

乍看「真愛之吻」的片名讓Joyce以為是老梗的愛情電影,誰知隨手在IMDB一查的結果,發現竟然高達7.4分,勾起我對這部電影的好奇,看完後發覺這是一部頗有童話風格的心靈成長電影,更比我先前介紹的「曼哈頓奇緣Enchanted」細膩,在我心中絕對能列入「男人不看會陽萎女人不看會後悔」的片單。

 

penelope,move,blacktale,pic 《真愛之吻》的故事元素像極了「醜小鴨」混合「睡美人」,電影主要講述受到古老家族詛咒,而天生擁有豬鼻子的貴族少女 潘妮洛普(Penelope),依據古老的傳說只有尋覓真愛才能破除詛咒。

 

 

penelope,move,blacktale,pic

新銳導演MarkPalansky獨特的說故事技巧,他將整個場景包裹在一 種介於古典與現代的奇幻氛圍 ─ 「現代的英國卻依稀可見貴族與平民的傳統階級」;此外豬鼻子的女主角在螢幕上並不恐怖,反而讓人覺得討喜;全片時間頗長,但藉著許多荒唐誇張的橋段平衡節奏,也多了分揶揄諷刺的效果。

 

 

Part1.不存在的女兒

電影一開始,隨即是歡樂的音符聲源源不絕地由音樂盒傾泄而出,彷彿penelope,move,blacktale,pic是在祝福Wilhern夫婦倆人的女兒即將出生,然而見到嬰兒具有豬鼻特徵的臉孔卻讓歡笑聲嘎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驚慌的悲啼,慌的是夢想的破滅、孩子的未來、或是他們貴族的名聲?或許都有吧。

 

Penelope出生至成人前這一段拍的讓人捧腹大笑且寓意深刻,首先是Penelope的父母與醫生的對話,除了象徵文明的醫學竟然對古老詛咒無可奈何,也暗喻科學的進步難以破除諸多根深蒂固的人性迷思;此外男性祖先的風流債,承受詛咒的卻是後代的女性這點也頗耐人尋味。

 

《真愛之吻》最關鍵的角色莫過於由老牌演員Catherine O'Harapenelope,move,blacktale,pic 演的母親Jessica,神經質又不安的她選擇了家醜不外揚的做法 ─ 將女兒與世隔絕的保護;狗仔記者Lemon(Peter Dinklage飾演)闖入Willhern家中偷拍更加深Jessica的這種逃避心態,竟造假Penelope夭折的消息以隔絕大眾的好奇心。

 

看了電影前半段,Joyce不禁聯想起一部小說「不存在的女兒」,講述一位醫生父親David發覺甫出生的女兒是唐氏症患者,留下健康的男孩並欺騙妻子:女兒已夭折,他認為沒有病童的家庭是幸福的,卻不知謊言反而阻隔了家庭間的交流。

 

《真愛之吻》裡的母親Jessica也如上述小說男主角般順從社會加諸子女身上的標準,母親無法包容女兒潘妮洛普的不完美,才使得潘妮洛普像個若隱若現的幽魂,存在可你卻視而未見。

 

在這種備受壓抑氣氛下長大的潘妮洛普,個性帶著強烈的自我否定penelope,move,blacktale,pic 與自悲,因此與諸多王公子弟相親的喬段,乍看搞笑卻實有寓意;相親時Penelope總處身於單面鏡後,單方面的打量前來相親的對象,而每一個男性見到Penelop的真面目時,總是嚇的破窗而逃。

 

如同某些國家規定女性得披戴面紗,女性在公眾場合裸露臉孔與身penelope,move,blacktale,pic 體將被視為放蕩不貞,甚至是破壞社會安寧的因素,當然這習俗的源自宗教、風土、政治...等因素,然而這種僅以外貌定論人格的偏見,不也是隔著單面鏡來視人嗎?又有多少女性是為了安撫眾人的恐慌而自願戴上面紗?

 

人是社會性的生物,但往往社會不願接納那些外貌、行為與眾不同的人們,在當今社會有很多類似Penelope的孩子,我們往往舉著人道關懷的旗幟去變相隔離他們、去逼迫他們披上層層的面紗,從未以相同的高度正視這些孩子。

 

Joyce推薦各位閱讀這個部落格「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

 

 

Part2.詛咒或祝福

打從影片開始,我們就逐漸落入導演設計的迷思,即使觀眾們對母penelope,move,blacktale,pic親Jessica露骨地劃分美醜感到不快,隨著一次次相親失敗而失望,我們卻如同電影中的角色們那般深信「真愛」乃是破除詛咒的唯一解答,如同童話裡中詛咒而等待王子親吻的睡美人,現實中也不乏這類迷思─「女性的缺陷是需要男性拯救、填補的」。

 

這種被動地等待他人救贖的不實際期待,在潘妮洛普對男主角Maxpenelope,move,blacktale,pic 求婚時到達最高點,卻在Max拒絕後徹底幻滅,隨後潘妮洛普離家出走了,用圍巾蒙住鼻子的她意外地發現沒有對她指點的路人,接下來幾個月她與偶然結交的朋友安妮四處旅遊。

 

令一方面 賭徒Max其實本名Jonny Martin,並非貴族血統(Blue Blood),父親只是個水管工人,「沒自信破除潘妮洛普身上的詛咒」是他拒絕娶潘妮洛普的原因,潘妮洛普因「外貌的迷思」而自我否定,Max則因平民身分而否定自我,這又再次加深了「王子的迷思」。當知道潘妮洛普離家出走後,Max也決心再次振作。

 

接著直到突如其來的潘妮洛普因接納自己而破除詛咒,觀眾才恍然大悟,破除詛咒只需要一個「他們階級的人」能接受潘妮洛普,先前的結婚、真愛...等頓時成了一場鬧劇,援引劇中一段旁白正可說明:

it's not the power of curse,it's the power you gave the curse.
詛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對詛咒的態度。

 

你我根深蒂固的迷思強化了詛咒,我們陷入對外貌、身分、財富等的比較來貶抑自我,把自身的不幸當成詛咒,卻沒想過倘若與更不幸的人相比,也許我們是備受祝福的幸運兒,詛咒與祝福僅在一念之間。

 

 

結語:

結局不提了,Joyce個人從以前就不喜歡HappyEnding,然而對大部分花錢進電影院的觀眾來說,的確需要個童話般的幸福結局來滿足。

penelope,move,blacktale,pic 

這部電影還有個很值得你我思索的要素─「大眾媒體」,大眾媒體 在電影中扮演著當代說書人的角色,編織著一則則關於「豬臉女」的都市傳奇,如同母親Jessica對潘妮洛普所說:「媒體只是把你當成一隻會彈琴、會說五國語言的豬」,大眾媒體的內容盡是呈現獵奇、聳動、膚淺的現象,這是媒體與閱聽人的悲哀;而Peter Dinklage飾演狗仔記者Lemon竟最先察覺潘妮洛普其實只是個善良的普通女孩,夠諷刺吧,狗仔反而最貼近真實!

 

整體而言「真愛之吻」還算是值回票價的好電影,推薦各位去租來看看喔。

 

P.S.這篇影評拖了一個半月>"<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畫中畫Anamorph》─ 傑作與劣作的一筆之遙

  Joyce偏愛犯罪驚悚類型的電影,常在觀影後思考是什麼動機驅使連續殺人魔再三地凌虐屠殺被害者,是報復、快感、或是控制慾?有時甚至暗自聯想在奪去他者的性命的那一刻,是否會如臨盆的孕婦,感受著帶有神聖性的生命躍動(或掙扎),而有自身確切活著的喜悅,思及至此,赫然驚察我心底竟蘊含這般原始又嗜血的因子,究竟電影是放大人性中潛伏的黑影,抑或電影只是你我夢靨的些許再現?《畫中畫Anamorph》則在觀眾意識開拓出一座嶄新的幽暗花園...   容我先說明一下片名《Anamorph》,原意來自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特殊繪畫技巧「變形繪畫」,其中以漢斯.賀賓(Hans Holbein)1533年的作品「使節」(The Ambassadors)最具代表性(如上圖),傳統的透視法皆假設觀賞者位於畫作的正面,然而變形繪畫則得由特定角度才能看到畫作內的第二幅作品「象徵死亡的骷髏頭」,意喻有限的視角造成了認知的晦澀性。畫作裡的兩位青年擁有權勢與才華,乍看是幸福圓滿的人生,卻同樣逃不開死亡的命運。導演以此繪畫術語表達“真實是隨著視角不同而變化”     《畫中畫Anamorph》的劇情設定不足為奇,頗似克里斯多福諾藍執導的《針鋒相對 Insomnia》 (註:Joyce強力推薦) : 70年代紐約市,警探Stan(威廉達佛 飾)偵破一樁駭人聽聞的連續殺人案件「Uncle Eddie」,然而因疏失導致一名少女遭殺害,使得他背負強烈罪惡感覺並渾噩地酗酒消愁,五年後,一起兇殺案竟與疑似死亡的「Uncle Eddie」有著同樣的手法,究竟是模仿犯還是當年抓錯兇手?瀕臨崩潰邊緣的警探Stan究竟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Joyce懷疑編劇兼導演Henry S. Miller的靈感是否來自勞倫斯‧卜洛 克所寫的「屠宰場之舞」,地點同樣是光鮮且污穢的紐約,主角皆背負著過去的陰影及酗酒,小說裡的兇手將虐殺過程拍攝成電影,《畫中畫Anamorph》則是以屍體創作藝術品,甚至結局也都令人錯愕悵然,解開了部分迷題卻又帶給讀者亙古難解的人性難題,這部電影的確有種類似偵探小說的懸疑氣氛,且厚實有味。   但隨著劇情推展,電影的情節鋪陳則漏洞百出, 《畫中畫 Anamorph》以屍作畫入鏡的點子的確別樹一

紐西蘭如何作永續設計:「好自然」捕鼠器

很少人知道紐西蘭當地有個名為 BestAwards 的設計盛事,每年會選出從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空間設計等各領域的最紐設計,而2011年的最佳永續性產品的得獎者是一款名為「好自然」的全自動人性化捕負鼠器(Goodnature Automatic Humane Possum Trap),我看到的瞬間心底不禁湧現許多疑問,一款傷害生命的捕鼠器為何取名為好自然?負鼠是什麼鼠?這款捕鼠器又憑什麼獲得永續性(Sustainable)設計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