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外電]《充氣娃娃之戀》編劇專訪



譯言:Joyce在看完《充氣娃娃之戀》後,對編劇Nancy Oliver非常好奇,於是在 knightatthemovies 找到這篇記者Richard Knight所作的專訪,內容深入且觀點獨到,因此Joyce特地譯成中文與影迷們分享,在我寫出影評前,先以這篇開胃吧(笑)。

原文請見「The Real Deal: Lars and the Real Girl Writer Nancy Oliver Talks About Her Wondrous Creation」。
譯文如有謬誤,懇請留言告知。

直擊:作家南西 奧立佛談她奇妙的作品「充氣娃娃之戀」


Nancy_Oliver_Robert_Durell-LA_Times_ lars_still_2_ryan_gosling_small_
作家南西奧立佛及演員Ryan Gosling飾演的拉斯和新女友“比安卡”



電視編劇南西奧立佛以大螢幕處女作「充氣娃娃之戀」博得頭籌,這部劇本不僅受到評論家的愛戴並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原著提名。

拉斯(由獨立製片最愛採用的演員Ryan Gosling飾演)是個內向且孤獨的男人,以至於當他從網路訂購一尊栩栩如生的充氣娃娃(比安卡Bianca)時,拉斯堅信她是真實的人。
出乎意料地,小鎮的居民懷著同情與理解去支持拉斯的妄想,乍聽是個下流的笑話卻成了一齣溫馨、荒誕的喜劇,端看你是否相信美好人生也會有陰影。
「充氣娃娃之戀」近期已由MGM推出 DVD。

50多歲、說話輕聲細語的Oliver等待掌聲已久,就在她即將放棄寫作時,2001年 熟視多年的朋友Alan Ball(身兼作家、導演、製作人)聘請她參與HBO影集“六呎風雲”的製作。
早在正式開拍前,Oliver的「充氣娃娃之戀」劇本早已定稿多年。接下來她正致力於HBO眾所矚目的新吸血鬼影集“True Blood”,本影集將於今年八月開播。
以下摘錄自Windy City Times的訪問:

WINDY CITY TIMES (WCT):  我想告訴妳一件會使妳開心的事。

NANCY OLIVER (NO):  歐 是嗎?

WCT:  我錯過「充氣娃娃之戀」在戲院的上映,因此迫不及待地想看DVD,於是這週末我和(同性)伴侶,去探訪我高齡且保守的雙親,並一同觀賞這部電影。

NO: (大笑)  天啊…

WCT:  兩位自由的同性戀者及兩位70高齡的保守共和黨員一同觀賞「充氣娃娃之戀」,而我得告訴你:「我們都愛這部電影」。

NO:  這部電影是如此怪異對吧?

WCT:  可不是嗎?我是指這得視你如何定義正常,翌日我母親立即打電話推薦她的朋友們,我的父親也如此,我並對我的妹夫說:「這是一部很適合與你青春期女兒一起欣賞的好電影」,我可不是在說笑呢。

NO:  我明白,很詭異的是許多基督教的網站正口耳相傳這部電影,而我認為這引人發噱(笑)。

WCT:  我猜自從電影上映以來,你已經聽過不少這類的故事,面對這樣廣大的回饗,你有什麼看法呢?

NO:  我想這正是我的目的...好吧,我其實沒有任何目的(笑),我的訴求是人類基本的情感與需求,而這是超越所謂共和黨或同志議題,身而為人,我認為一旦人們克服使他寧可與充氣娃娃互動的恐懼,那麼他將能走進這聯繫著人性的世界。無論如何 我希望那能實現。

WCT: 是的,那正是我與家人所發生的事。

NO:  和你父母一同觀看(「充氣娃娃之戀」)可相當冒險呢。

WCT:  是啊,他們早已習慣我這麼說:「讓我們嘗試作點特別的事吧」,而令人高興的是這次竟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幾乎是百分之百。

NO:  非常感謝,這是對我最好的鼓勵,我想因為這是部關於社區、關於人們團結的電影,假使看這部電影時,能使人們團聚一起看,也是很酷的一件事。

WCT:  的確,我也非常喜愛你提出以包容、而非曲解或服用藥物來治療妄想症的想法,這幾乎是個前所未見的點子,妳的靈感從何而來呢?

NO:  在工作及閒暇時,我花了許多時間與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們相處,而其中有些病症如妄想症,你根本無能為力,你只能接受他的妄想,或不再和他以及那些無稽之談的故事打交道。於是我(在作品裡)企圖去探究包容與仁慈,沒有其他方法能與拉斯接觸,身旁的人只能接受他的妄想或是棄他於不顧,而處在包容立場的我幫了他一把,接著就是你在電影裡看到的劇情發展。

WCT:  這真的對我蠻受用的。

NO:  謝謝,我並認為假如你是喜歡這部電影的觀眾之一,帶給你感動的原因正是「純粹且人皆有的仁慈是充滿力量的」

WCT:  容我冒昧地問:作品中是否有女權主義者的觀點呢?

NO:  完全沒有。

WCT:  我之所以這麼問,是回想起多年前我採訪Laura Nyro(譯註:搖滾女歌手)時,她說:「在女權主義者的世界,一切都較圓滿、溫柔及體貼」。

NO:  我不清楚是否如此,我確實是女權主義者,然而我不知道是否是女性負責去修補萬物,但我在劇本中的確加了點「女人齊家」的概念。
雖然很有趣,但許多人迷戀性愛玩偶並認為:「這表現了當今電影中女性角色的處境」,然而他們忽略了女性在電影中極大部分的表現。我必須說:與其說是女權主義,不如說是女性觀點會更清楚。


WCT:  我確實注意到這點,它在一定程度上使我想起我最愛的作家Shirley Jackson。

NO:  我不熟悉這位作家。

WCT:  她寫過“The Haunting”、“The Lottery”以及...

NO:  歐!Shirley Jackson,我剛才沒聽清楚名字,是的,我對她非常熟悉。

WCT:  嗯,她寫日常生活卻能又能讓它看起來如此獨特,此外筆下的女性總扮演比較堅強的角色,而這部電影看起來就如同她那詩一般的小說。

NO:  你真的覺得如此嗎(驚訝)?

WCT:  是的,絲毫不假,寫書將會在你的規劃之中嗎?

NO:  不,當然不會,我是全世界最差勁的小說家,我開始寫小說時就明白自己有多糟糕,你知道嗎?即使當我在閱讀時,我也總是直接跳到人物的對話,我認為對白是我的強項,不過,你知道的,尤其是電影劇本,中間總是穿插著場景設定,而(使劇本)變成類似小說的形式,而且這位獨特的導演Craig Gillespie花很多精力在這部分,你可從電影中看出蛛絲馬跡。

WCT:  我明白,我為GLBT(Gay,Lesbian,Bisexual,Transgender)的讀者寫作,因此我有些這個圈子的獨特疑問,拉斯早先被明確地問到他是否是同志,而他斷然地否認,但在電影尾聲時,我發自內心地想:「他的旅程反映著出櫃的過程」,就有點像是我自身經驗 ─ 「在我明白自己之前,身邊的人都早已準備好接受我的性向」。

NO:  (笑) 我知道當某人說出:「我是同性戀」時會發生什麼事,每個人說:「嗯...是這樣啊...」

WCT:  真是廢話! 你介意同志族群這樣解讀你的作品嗎?我是指我們都習慣過度聯想(笑)

NO:  我完全不介意,因為這部作品是關於重生,與復甦與救贖密不可分,我希望人們都能在任何層面與我的作品產生聯繫,這個作品能在這麼多層面引起共鳴,讓我興奮不已並樂見它的發生,我心中並沒抱持著「這是寫給同志族群」的想法,但確實使人與人的聯繫發生,「每個人都有其困境」乃是我在「充氣娃娃之戀」所要強調的。

WCT:  你認為假如拉斯是同志而且購買的是男性充氣玩偶,他的精神症狀還會得到每個人的支持嗎?

NO:  你知道男性充氣玩偶總是賣不好(一齊笑),我想那將會是部完全不同的電影,而我覺得自己沒能力寫。

WCT:  我懷疑在我問這個問題以前,我早已知道答案,卻依然期盼著「充氣娃娃之戀」能如我喜愛的一部電影《男式伊甸園Big Eden》那樣 ─「每個人都希望他能遇見某個年輕的好男人,並兩人廝守」。

NO:  我明白,的確如此。

WCT:  拉斯有那麼點在比安卡(充氣娃娃)身上找到安全感的意味,如同Linus與他的小毯子形影不離(譯註:卡通Snoopy裡的小男孩),在我眼中,那是個允許人們能見到他並與他聯繫的移情物。

NO:  我同意,我認為那是我們學習作人的方法,我們從遊戲過程、玩具的運作、假扮來學習,而年幼時拉斯從未有機會這麼做,但為了學習,我們必須在某個時刻這麼做,而這個機會在拉斯即將邁入30歲時降臨,我想人們在潛意識層次認知這些事、作出回應並也是他必須學習的其他方式,因為沒有任何人會教他。

WCT:  沒錯!你如此深刻地描繪這樣的角色?你生活中有拉斯這樣的人存在嗎?

NO:  拉斯是生活片段拼湊而成的角色,拉斯本身也是其人生困境的混合體,我並認為在我們身上都有部分與拉斯相似,他不是由特定的人物創造,但我生命裡肯定有人或部分的我表現於這個角色。

WCT:  我想因為拉斯是由諸多角色的演出所堆砌,就如同拉斯需要以比安卡(充氣娃娃)這個角色來逃避人群。

NO:  非常正確,拉斯顯然地無法與他人溝通,假使沒有比安卡(充氣娃娃),雖然這是個麻煩又不成熟的方法,但藉著比安卡,他有了溝通的載具。

WCT:  我想辦一個電影放映派對,並將「充氣娃娃之戀」作為兩部片的其中之一。

NO: (喜悅狀) 歐真的嗎,那另一部電影是什麼?

WCT:  我不知道,你來告訴我 ─ 什麼電影適合搭配?

NO:  我的天啊,我完全沒主意!帶有一點北歐風情?

WCT:  《芬妮與亞歷山大 Fanny and Alexander》?

NO:  個人覺得那部片有點太長,我會中途離席。我想不出了,或者放一片Dogma電影。

WCT:  事實上我想到一部電影《富貴浮雲 Mr. Deeds Goes to Town》

NO:  《華府風雲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

WCT:  不是,這部電影由賈利古柏(Gary Cooper)主演,整個小鎮都充滿怪人,珍亞瑟(Jean Arthur)也參與演出這片,這是法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的傑作,非常溫馨。

NO:  這片我不熟悉,聽起來還不錯。

WCT:  它的確是。你個人的故事相當激勵人心 ─ 幾乎放棄當個作家而又在下一刻起死回生;我讀到當你收到寫劇本的通知電話時,你幾乎收拾好行李準備出發了,接著就投入寫《六呎風雲》的劇本以及第一個大螢幕作品即榮獲奧斯卡提名 ,而這一切都發生在你“已歲數不小”時,你不會覺得自己鹹魚翻身了嗎?

NO:  你指的是?我不認為之前那些年我是敖過去的,在我一無所有的那27年,當然除了擁有許多朋友以外,我仍然到雜貨店看著櫥窗上的徵人啟示,並告訴自己:「我能做這個工作」。

WCT:  如同許多人般,我正經歷這些,是的 我能懂。

NO:  而我仍對奧斯卡的提名感到不真切,我意思是我經歷過這一切,人人都在談論獲提名這件事,但它似乎就像一場夢或發生在別人身上,因此我仍然不確定我會覺得安心或是成功,但我不需認為這樣不好,我認為「求知若飢」。


原文請見「The Real Deal: Lars and the Real Girl Writer Nancy Oliver Talks About Her Wondrous Creation」。 譯文如有謬誤,懇請留言告知。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畫中畫Anamorph》─ 傑作與劣作的一筆之遙

  Joyce偏愛犯罪驚悚類型的電影,常在觀影後思考是什麼動機驅使連續殺人魔再三地凌虐屠殺被害者,是報復、快感、或是控制慾?有時甚至暗自聯想在奪去他者的性命的那一刻,是否會如臨盆的孕婦,感受著帶有神聖性的生命躍動(或掙扎),而有自身確切活著的喜悅,思及至此,赫然驚察我心底竟蘊含這般原始又嗜血的因子,究竟電影是放大人性中潛伏的黑影,抑或電影只是你我夢靨的些許再現?《畫中畫Anamorph》則在觀眾意識開拓出一座嶄新的幽暗花園...   容我先說明一下片名《Anamorph》,原意來自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特殊繪畫技巧「變形繪畫」,其中以漢斯.賀賓(Hans Holbein)1533年的作品「使節」(The Ambassadors)最具代表性(如上圖),傳統的透視法皆假設觀賞者位於畫作的正面,然而變形繪畫則得由特定角度才能看到畫作內的第二幅作品「象徵死亡的骷髏頭」,意喻有限的視角造成了認知的晦澀性。畫作裡的兩位青年擁有權勢與才華,乍看是幸福圓滿的人生,卻同樣逃不開死亡的命運。導演以此繪畫術語表達“真實是隨著視角不同而變化”     《畫中畫Anamorph》的劇情設定不足為奇,頗似克里斯多福諾藍執導的《針鋒相對 Insomnia》 (註:Joyce強力推薦) : 70年代紐約市,警探Stan(威廉達佛 飾)偵破一樁駭人聽聞的連續殺人案件「Uncle Eddie」,然而因疏失導致一名少女遭殺害,使得他背負強烈罪惡感覺並渾噩地酗酒消愁,五年後,一起兇殺案竟與疑似死亡的「Uncle Eddie」有著同樣的手法,究竟是模仿犯還是當年抓錯兇手?瀕臨崩潰邊緣的警探Stan究竟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Joyce懷疑編劇兼導演Henry S. Miller的靈感是否來自勞倫斯‧卜洛 克所寫的「屠宰場之舞」,地點同樣是光鮮且污穢的紐約,主角皆背負著過去的陰影及酗酒,小說裡的兇手將虐殺過程拍攝成電影,《畫中畫Anamorph》則是以屍體創作藝術品,甚至結局也都令人錯愕悵然,解開了部分迷題卻又帶給讀者亙古難解的人性難題,這部電影的確有種類似偵探小說的懸疑氣氛,且厚實有味。   但隨著劇情推展,電影的情節鋪陳則漏洞百出, 《畫中畫 Anamorph》以屍作畫入鏡的點子的確別樹一

紐西蘭如何作永續設計:「好自然」捕鼠器

很少人知道紐西蘭當地有個名為 BestAwards 的設計盛事,每年會選出從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空間設計等各領域的最紐設計,而2011年的最佳永續性產品的得獎者是一款名為「好自然」的全自動人性化捕負鼠器(Goodnature Automatic Humane Possum Trap),我看到的瞬間心底不禁湧現許多疑問,一款傷害生命的捕鼠器為何取名為好自然?負鼠是什麼鼠?這款捕鼠器又憑什麼獲得永續性(Sustainable)設計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