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黑暗騎士》─ 小丑是反派?別傻了

 

 

(這一段有雷,可直接自下方藍字開始)

自開場一群戴小丑面具的男子持槍闖入銀行打劫的五分鐘戲碼,無論是切斷銀行警鈴、將手榴彈綁在人質身上...等,一一說明著主謀小丑思考之縝密絕非愚蠢魯莽之人,倘若僅擁有高智商,還不足令胃口刁鑽的觀眾滿足,就在局面盡在掌控時,搶犯們紛紛開槍偷襲身邊的夥伴們,原來犯案前 主使的小丑就暗地慫恿著搶犯們的貪婪,不動一刀一槍便使他們自取滅亡,小丑操弄人心之精準及無情瞬間虜獲你我,最後以偷來的校車大方地運走數十袋贓款,更讓觀眾對小丑天馬行空的舉止既讚嘆又驚駭,也註定《黑暗騎士》接下來兩小時搭乘雲霄飛車般的心情起伏。是的就這短短五分鐘就值得你進戲院觀賞,也將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藍(Christopher Nolan)對氣氛掌握與性格描寫的熟稔展露無遺。

 

比較上一集《開戰時刻》與接續的《黑暗騎士》,最大差異乃是蝙蝠俠的「得」與「失」。

 

 

 

蝙蝠俠成為一種界乎正邪生死間的奇異存在,猶如在暗夜速行的吸血鬼,即便未曾目睹,卻會在獨自走在夜色時感到顫慄,風聲裡彷彿傳來年幼時,長者在床邊講著那一樁樁離奇又隱含勸人行善的黑色童話,《黑暗騎士》訴說著在黎明來臨前那最深的夜裡,一位身穿蝙蝠盔甲的騎士,如何開始與邪惡勢力作戰,並為高譚市的人類守護著一絲搖搖欲墜的希望...

 

《開戰時刻》裡的布魯斯偉恩見到父母遭人殺害的悲劇,因此尋找復仇與打擊罪惡的「力量」,然而「力量」並不能壓制他心中負面情緒與正面情緒的糾葛,甚至恐懼的陰影並未因此消退,於是他化身為蝙蝠俠,選擇蝙蝠形狀的黑衣,企圖將自己的恐懼帶給罪犯,維持正義並激勵人心。然而現實情況為何?蝙蝠俠雖然拼命打擊犯罪,但善的一方不認可游走在體制外的蝙蝠俠,惡的陣營也視其如毒蛇猛獸,布魯斯偉恩的內心卻渴望獲得認同、渴望成為光芒四射的英雄...

 

然而來到《黑暗騎士》,布魯斯偉恩也漸漸明瞭惡行是燒不盡除不完,於是觀眾可以看到布魯斯偉恩盼望有人能替代他的角色,作為懲惡揚善的蝙蝠俠開始成為一種不得已而為的重擔,搞笑的是許多支持蝙蝠俠的人竟是穿著拙劣蝙蝠裝的怪咖...

在這一集中,我們赫然發現高尚的情操只有可能在生死存亡之際展現,決定道德與敗壞的契機則有如擲銅板碰運氣,一般時候多數人是冷漠麻木的依循所謂規範道德...等標準,甚至偽善者詢著規則行罪惡之事,認清這個現實令蝙蝠俠原先的熱情逐漸冷卻。

 the_dark_knight_outro_poster

隨之出現的小丑,你或者可稱他為命運、混沌,也對人性有著前述 的洞見,Joyce不認為小丑是個反派,假如你認為反社會行為就是惡,那麼看完這部電影你會發現輪船上彼此猜忌的普通人有著更邪惡的臉孔;小丑充其量只是個丑角,在高譚市演著一齣超現實的荒唐戲碼,誘發著你未曾正視的心靈角落,那些平時渾噩、反覆、迷惘的人們怎能不恐懼小丑那直指人心的黑暗。是的,除了小丑以外,這部戲裡每個人都是大小不一的反派!

 

文明社會中的許多道德規範的確限制了自由,卻也是生命殘酷本質外包裹著的一層糖衣,這讓恐懼巧妙地維持在你我能忍受的範圍,也因此即便是黑幫份子也有生存的憂懼,因此他們畏懼蝙蝠俠那超越警察的力量與正義感。

但對一個無論痛苦或喜悅都裂嘴嘶笑的小丑,每個人包括蝙蝠俠都慌了手腳,當你精心計畫並逮住小丑,卻發覺入了套的是自己,並使心愛的人遭遇不測,你怎能不懊惱自責?又如何繼續堅信正義必勝?當你安穩地在辦公室上班,新聞畫面卻傳來小丑那詭異嚇人的表情與嗓音,與一則又一則的暗殺與爆破案,連被保護周延的政要們都無法倖免於難,你又如何不懷疑執法者的能力?又如何能相信社會這個體制是安全的?小丑象徵著那可憎可怖的脫序生命啊!

 

戴上面具的小丑硬生生拆下你我的偽裝,事實上蝙蝠俠與小丑猶如銅板的兩面,白天的布魯斯偉恩是舉止優雅的慈善家、企業家,除了對管家阿福外,他的情緒是極為壓抑收斂的,當他在日落後帶上蝙蝠俠面具,你會發覺他的言行極具攻擊性,猶如瘋癲破壞的小丑,他們都身於體制與反體制間的灰色地帶,卻背對背看著明暗不一卻又同樣瘋狂的世界,劇中小丑因此說了句對白:「瘋狂就像地心引力,輕輕推一把就會逼人發瘋」,這也是希斯萊傑在螢幕上的遺言,令人唏噓。

小丑追求的混亂無序是種瘋狂,但高登與蝙蝠俠執著地追求著天國將臨的正義神話,何嘗不是種匪夷所思的妄想?或稱為縹緲的希望?或許人生真如小丑那句:Why so serious?小丑帶來的不僅是苦難折磨,更進一步對觀眾甚至蝙蝠俠都有著深邃的啟發。

甚至觀眾們可以這麼解讀《黑暗騎士》─ 黑暗是受到小丑的激發,騎士精神則源自有著高尚品德的TwoFace,這兩個看似反派的角色反而成就了蝙蝠俠。

 

《黑暗騎士》最令Joyce感到詫異的是導演安排蝙蝠俠的成長,竟然是由「失去」與「放下」而明白自己的方向,失去什麼請恕我保密,毫無疑問地 導演在電影中不斷在挑戰著觀眾對於「人性本善」的信念,而劇中有句關鍵對白:「成為死英雄,或敗德的活著」,或許可解釋為:「當活著的人都逐漸沉淪時,需要一個成仁的英雄來鼓舞我們」,蝙蝠俠絕不是壯烈成仁的性格,事實上偉恩有著高於一般人的正義感,卻同時具有商人精明的一面,因此當他將榮耀托與旁人,寧可背負罵名走入黑夜,也意味著蝙蝠俠的傳奇現在才正式開始,是的 他捨棄了身為偉恩所追求的平凡幸福,成為奉獻自我的蝙蝠俠才真正發自心底像個英雄,這真是弔詭。

 

除了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將與觀眾訣別,也將是觀眾最後一次看到卸下層層盔甲的蝙蝠俠喔!雖然希斯萊傑演出極為奔放搶眼,不免使克利斯汀貝爾飾演的蝙蝠俠稍嫌黯淡內斂,但希望看完這篇後,讀者們在觀影時別忽略主角是蝙蝠俠!並仔細品味黑暗騎士在經歷苦痛煎熬中的誕生,那同樣是你我自我成長無從逃避的必經之路。

 

P.S.Joyce這篇影評故意不放圖,想看圖的可以到Chamil的這篇[電影]人性的煎熬-黑暗騎士 THE DARK KNIGHT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迷霧驚魂》最深沉的恐懼乃是絕望

看看我!看看我!我體內的怪物已經變的這麼大了喔! 引自浦澤直樹的漫畫Monster 如果要Joyce簡單描述電影迷霧驚魂(Mist)的感想,我會說:導演 Frank Darabont 與原著史蒂芬金聯手在觀眾的心裡喚醒一頭駭人的怪物,電影播畢你會發覺自己連呼吸都飄散著逼人窒息的絕望。 導演 Frank Darabont 先前曾拍過「刺激1995」與「綠色奇蹟」,皆是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今年推出的「迷霧驚魂(Mist)」是兩人第三次合作,自然比起前兩部作品更細膩精準地詮釋史蒂芬金的恐怖風格,「迷霧驚魂(Mist)」的影片時間較短,因此一些故事細節讓觀眾摸不著頭緒,但絕對是近年來翻拍史蒂芬金小說最成功的電影。   內容簡介(無雷): 電影始自遭暴風雨摧折的小鎮,一陣濃霧悄然地自山巔飄降,男主角開車帶著幼子來到鎮上的超市採買,而大多數鎮民打算囤積糧食也蜂擁而來,當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措手不及地籠罩整個市鎮,霧裡更藏匿著未知的怪物時,這間超市成為他們唯一的避難所.... 迷霧的第一層涵義: 許多恐怖片都熱愛運用「霧」陰冷且若隱若現的特性渲染氣氛,但 在「迷霧驚魂(Mist)」中,久久不散的「霧」除了作為傳遞恐怖的媒介外,又多了些細膩的特殊寓意─「人際間因誤解而猜忌」。 有形濃霧與有形的怪物直接給予鎮民與觀眾感官視覺上的戰慄與驚恐,慌亂中的鎮民們又因信念、信仰而彼此猜忌、責怪,這是導演巧妙釋放的無形濃霧,此外隨著死亡的陰影逐步逼近,鎮民們的恐懼將內心無形的怪物餵養的更壯碩,最終主角們沒被不明的怪物吞噬,卻紛紛慘死在名為絕望的怪物足下。 最後男主角等人開車離去時,隔著霧與困守在超市的鎮民相望,徹底將這種人際間疏離猜忌表現到極至; 決定駕車離去的主角們與其說是勇氣使然,更毋寧是因信念不同而遭驅趕 ─ 苟且偷安與冒險求生,其目的都是追求一絲活下去的希望,然而恐懼卻讓人性自私爭鬥的一面表露無遺 。 上述這段已經接近電影尾聲,但令Joyce讚嘆的是導演處理人的神情之細膩,請網友一定要仔細看「離開」這個橋段,導演特地用慢鏡頭配上 悲壯 噁心配樂處理,正是要讓觀眾看清楚每一個飾演鎮民的演員臉上表露的迷惘、後悔、悲傷、恐懼...但就是沒有一個人臉上

《美髮師的夢想》推倒身體歧視的牆

女性影展官網上的劇情簡介: 凱蒂有一個龐大到超乎一般人想像的身體。她的巨大體型讓她丟了飯碗,遭受歧視。吃,是她的紓壓良方。儘管挫折不斷,凱蒂誓言要成為柏林首屈一指的髮型設計師。夢想讓她的臉上時常掛著樂觀的笑容。為了完成夢想,她答應協助人蛇集團以賺取佣金,在運輸非法移民時卻出了差錯,但她也因此歪打正著遇見了愛情,實現了夢想。影片的輕盈與歡樂的質地,正好與凱蒂巨大的身體與隨之而來的壓力形成強烈對比。 只看簡介,《美髮師的夢想》很容易被解讀成一個好心腸的胖女人備受歧視,卻努力圓美髮師夢想的勵志故事,然而為何好心腸或樂觀這類正面特質放在肥胖者身上時,往往產生過於放大的修飾效果?多數電影與觀眾都習慣以天助自助者的矯情套路來掩飾對醜鄙的憎惡。 故《美髮師的夢想》前二十分鐘誇張地使用特寫鏡頭,看著幾乎佔據整個螢光幕的龐大軀體,脂肪顫動的方式截然不同於過往螢光幕上熟悉的優美肢體律動,德利多莉思(Doris Dörrie)處心積慮用厭惡療法壓迫觀眾暫且放下有色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