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微笑標本》快一點,讓童年的陰影追不上你

 

1217832365《微笑標本》有著細碎綿密的劇本結構,不依循以往驚悚電影變態/常態心理的二元對立, 實際觀影過程欣喜地發現導演將公式破除的不留痕跡,國外許多影評認為《微笑標本》甚至能比美《沉默的羔羊》,的確近年來驚悚犯罪電影日益缺乏新意,《微笑標本》劇本的高原創性自然格外搶眼,此外在查案方式及犯案動機這兩方面,劇情的前後鋪陳較多數電影劇本合情理且刻劃細密,觀眾隨著電影進程能充分享受拼湊線索、思考真相的樂趣,這自然得歸功於改編自偵探小說《死亡房間》的血緣。


1217832337作為劇情核心要素的標本無疑是個極強烈的象徵物,任意擺弄的動物屍體呈現出某種對肉體的強烈控制欲及對死亡的逃脫,製作標本則是凍結生命拒絕死亡的儀式行為,同 樣可視為性權力的展示,在電影文本中,男性常作為掌握性權力的加害人,然而在《微笑標本》則將兇嫌身分設定為女性,效果竟出人意料地的驚駭,除此受害者與刑警皆為女性,劇本對男性有意的疏離貶抑不見得即是伸揚女性意識,更多是藉此隱約地操弄著男性觀眾或多或少的恐女症,以增添戲劇效果。
以劇中女警露西赤裸裸在浴室自慰一幕為例,在露西即將達到自我高潮時,卻被暗戀露西的刑警史帝芬無意間闖入而中斷,兩人隨後理性地去調查線索,雖說史帝芬始終被安排在兩人性意識的被動方,但幕後的權力關係依舊是男性掌握,這場戲因此淪為服務男性觀眾目光的脫戲,劇中許多對女性性格內涵的塑造間接而微地依循著男性刻板眼光與理性標準,甚至刻意營造女性情緒化的一面是這部電影令我覺得遺憾之處。
 
撇開我上述略嫌苛刻的吹毛求疵,法國電影《微笑標本》在內容與拍攝方式與好萊塢驚悚片的構成相當不同,主線是少女綁架兇殺案,支線則是意外拾獲贖金的一對朋友見財互陷,除此更時而穿插女主角露西(梅蘭妮洛宏 Mélanie Laurent飾演)心靈重創的童年回憶,細密複雜的劇情貌似散漫拖沓,實則是歐陸電影臨摹與描繪晦澀人性的一貫傳統,習慣好萊塢式劇本的觀眾可能會覺得頗不適,個人倒頗欣賞新銳導演阿佛列德洛特(Alfred Lot)營造的陰鬱調性,許多橋段甚至刻意以高速鏡頭拍出放慢的畫面,延長詭譎的氣氛並帶來置身現場的暈眩感,這是在驚悚片難得一見的攝影技巧。

 
2859289749_96acebffed_o當我在看《微笑標本》時,腦海不斷聯想到同樣改編自小說的電影《香水》,行兇者皆汲取他人肉身為料,加工為精美的香水或標本,倘若在螢幕上的屠殺帶給觀眾驚駭,那麼這類對屍體的支解無疑是再次謀殺,更能喚起人類深層意識裡對食人的本能恐懼,在《微笑標本》中更是將被害者指向未成年女童,並將死屍裝扮成安娜貝娃娃,極渲染地描繪出兇手病態的戀物情節,根據心理學說「戀物」常源自創傷的不安,一如《沉默的羔羊前傳》,漢尼拔博士食人的習慣源自童年被叛軍逼著吃下自己妹妹的恐怖記憶,因此在《微笑標本》中除了許多陰暗殘忍的畫面外,也不乏敘述兇手過去令人憐憫的過去,這部電影的本質不僅是刺激驚悚,而多了些許對人性幽暗面的檢視省思。

16008480vlcsnap-145830_2人為何會殺人?是偶然衝動還是種必然需要?殺人除了為爭權奪利、文化信仰衝突外,觀 眾會發覺安娜貝自始自終都不在乎那鉅額的贖金,她殺人原因也不單純如警探們側寫所謂難以遏止的殺人衝動快感,導演沒直言其動機,卻藉著穿插跳接的童年記憶隱約透露著安娜貝藉著殺人追求某種心靈救贖以平衡傷痛,如在電影開端,一片黑暗裡傳來男子的咒罵與女子被毆打的哀呼,隨後嘎然而止,爾後女孩目睹母親陳屍於浴缸,腐朽的身軀已招來蟲蠅,她奮力揮舞著藍色熊玩偶撲打飛蠅,彷彿摧毀更弱小的生命能消弭內心無助的憤怒與悲慟,很可悲的人性卻也是種自我保護的應對方式,但倘若陰影延續到女孩長大成人後呢?在電影開頭導演就埋下這個伏筆。

2859289501_5b15d8d7e7_o 有著類似童年夢靨的警探露西則選擇另一條人生道路,在一次次追緝凶嫌的過程撫平過去的傷痕,被害少女除了作為她童年自我的投射,同樣是當初送她藍色熊玩偶的安娜貝的化身,那個等待露西伸出援手的安娜貝。這是我見過最縝密也最不可思議的安排 ─ 「警探與兇嫌都曾是被害者」,將犯罪驚悚片必備的三角色「警探、被害人、兇嫌」相互投射交集,於是身為警探的露西不僅是追緝真兇,更身具“拯救”兇嫌的使命,這部獨樹一格的電影因而能不帶道德批判地挖掘殘酷行為的本質。
45602130vlcsnap-145027_2
落幕時我不禁顫慄地明瞭,原來誘發兇嫌殺人的念頭竟是這麼“單純無邪”,生命充滿太多無奈與悲哀,或許唯有死亡才能帶來解脫,被做成標本的少女才能永保微笑的面容,若是男性殺人魔往往帶著對肉體施暴的愉悅動機,《微笑標本》則轉而訴說著女性罪犯那含笑而又帶淚的溫柔殺機,《微笑標本》正似安娜貝那力道恰好使被害者窒息的雙手,或許無法帶給觀眾十足的感官刺激,卻足以牽動人們的恐懼而發出低迴幽嘆,推薦喜愛驚悚片的讀者定要前去觀賞。

精彩預告: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畫中畫Anamorph》─ 傑作與劣作的一筆之遙

  Joyce偏愛犯罪驚悚類型的電影,常在觀影後思考是什麼動機驅使連續殺人魔再三地凌虐屠殺被害者,是報復、快感、或是控制慾?有時甚至暗自聯想在奪去他者的性命的那一刻,是否會如臨盆的孕婦,感受著帶有神聖性的生命躍動(或掙扎),而有自身確切活著的喜悅,思及至此,赫然驚察我心底竟蘊含這般原始又嗜血的因子,究竟電影是放大人性中潛伏的黑影,抑或電影只是你我夢靨的些許再現?《畫中畫Anamorph》則在觀眾意識開拓出一座嶄新的幽暗花園...   容我先說明一下片名《Anamorph》,原意來自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特殊繪畫技巧「變形繪畫」,其中以漢斯.賀賓(Hans Holbein)1533年的作品「使節」(The Ambassadors)最具代表性(如上圖),傳統的透視法皆假設觀賞者位於畫作的正面,然而變形繪畫則得由特定角度才能看到畫作內的第二幅作品「象徵死亡的骷髏頭」,意喻有限的視角造成了認知的晦澀性。畫作裡的兩位青年擁有權勢與才華,乍看是幸福圓滿的人生,卻同樣逃不開死亡的命運。導演以此繪畫術語表達“真實是隨著視角不同而變化”     《畫中畫Anamorph》的劇情設定不足為奇,頗似克里斯多福諾藍執導的《針鋒相對 Insomnia》 (註:Joyce強力推薦) : 70年代紐約市,警探Stan(威廉達佛 飾)偵破一樁駭人聽聞的連續殺人案件「Uncle Eddie」,然而因疏失導致一名少女遭殺害,使得他背負強烈罪惡感覺並渾噩地酗酒消愁,五年後,一起兇殺案竟與疑似死亡的「Uncle Eddie」有著同樣的手法,究竟是模仿犯還是當年抓錯兇手?瀕臨崩潰邊緣的警探Stan究竟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Joyce懷疑編劇兼導演Henry S. Miller的靈感是否來自勞倫斯‧卜洛 克所寫的「屠宰場之舞」,地點同樣是光鮮且污穢的紐約,主角皆背負著過去的陰影及酗酒,小說裡的兇手將虐殺過程拍攝成電影,《畫中畫Anamorph》則是以屍體創作藝術品,甚至結局也都令人錯愕悵然,解開了部分迷題卻又帶給讀者亙古難解的人性難題,這部電影的確有種類似偵探小說的懸疑氣氛,且厚實有味。   但隨著劇情推展,電影的情節鋪陳則漏洞百出, 《畫中畫 Anamorph》以屍作畫入鏡的點子的確別樹一

紐西蘭如何作永續設計:「好自然」捕鼠器

很少人知道紐西蘭當地有個名為 BestAwards 的設計盛事,每年會選出從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空間設計等各領域的最紐設計,而2011年的最佳永續性產品的得獎者是一款名為「好自然」的全自動人性化捕負鼠器(Goodnature Automatic Humane Possum Trap),我看到的瞬間心底不禁湧現許多疑問,一款傷害生命的捕鼠器為何取名為好自然?負鼠是什麼鼠?這款捕鼠器又憑什麼獲得永續性(Sustainable)設計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