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停車Parking》苦短人生不必抱殘守缺


在觀看當時,《停車Parking》不斷讓我想起導演楊德昌的作品《一一》,同樣是台北,鍾孟宏的鏡頭下卻呈現迥異於前者,同樣說著台北人的故事,楊德昌關注在人因生活而成長,鍾孟宏卻說人因成長而生活,不必費心爭論孰是孰非,兩種說法皆具共通的宿命論,都陳述著人必然對生命的未知感到迷惘、無奈,尤其是深陷困境時。

parking movie blacktale















《停車Parking》有個隱沒在敘事之下的主題 ─ 「消失的家庭」,無法懷孕的婦女因家庭圖像殘缺而備感失落,與丈夫互相爭吵,但日子還是得過,相擁和好的兩人承諾再嘗試;隔代教養的祖父母一直以父親赴外營生作為給孩子的善意謊言,爾後被當貨物般丟給另一個陌生人家收養;假結婚來台賣淫的東北女子,家的距離更是遠的見不著邊,實為人口販子的台灣丈夫動輒打罵,無絲毫情誼。除了這三段故事外,電影裡的其他人都是孤家寡人,家的概念在這部電影崩壞到令我不忍卒睹。

parking movie blacktale然現實真有冷峻到如此不堪?倒也未必,電影裡仍有許多動人的良善,如理髮師、蛋糕店老闆娘、運將,但無獨有偶這些肯對陌生人伸出援手的角色,似乎都自困於無聊人生,這些助人的熱情究竟是出於善意或好奇心居多呢?看似人際互動的頻繁未必能化解疏離。


上述對人性的重新思考,隨著電影緩緩道來的節奏與跳躍的敘事剪輯反而急切地湧出,喜 愛快節奏電影的觀眾可能不太適應,卻很合Joyce愛胡思亂想的性格,除此在導演刻意的旁觀視角下,也看得出演員們紛紛用貼近日常生活的演出附和著,最後則是杜篤之天衣無縫的錄音技巧,將承德路的喧囂在收音時刻意地淡化、消除,日常熟悉的公共場域於焉轉化為一種私密的陌生世界,靜謐環境之下卻是人心不安的鼓動,觀眾被安排在一個異鄉人的角度,重新審視電影、自身與所居住城市的關係,猶如電影裡車子被人擋住的小馬(張震 飾演),你得走出車內找人想法子脫身,而不是困坐愁車。《停車Parking》的電影形式、風格與內涵因而達到極高的一致性。

parking movie blacktale此外電影也以幾位不同出生背景的角色,隱喻著當前兩岸三地的處境,難以走出發展困境的台灣、無所認同的香港及一味追求利益發展而喪失某些美好價值的中國大陸,這樣的暗喻貼切與否?筆者覺得導演可在日後作品裡做更細膩得探討,可避免落入台北本位或台灣本位去解讀異地的粗魯,也能讓作品具有可讓人信服的國際觀。
 


parking movie blacktale落筆至此,我仍深深佩服鍾孟宏這位新手導演對情感的詮釋,在推崇人性與質疑人性的兩 種極端態度間,他給出一個未經思考否則不輕易相信的答案,都說一種米養百樣人,故每則生命故事自然也是冷暖自知,身為導演其實不該給觀眾過實的答案,也讓《停車Parking》這部電影有了華語片裡難能可貴的格調(上一部有同樣高度的電影是蔡明亮導演1999年的作品《洞》),難以歸類在喜劇或悲劇,既無法令你感傷得落淚,也難徹開懷而笑,卻勾的你心中騷動不已,坦白說,《停車Parking》是部殘缺的電影,得加上觀眾生命歷程的「抱殘守缺之苦」,才能體悟導演欲訴諸「萬物本是陰晴圓缺」的寓意,去年的華語電影中,Joyce挺喜歡這部,僅次於《頤和園》,誠摯推薦。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蝸牛食堂》身心食同源

  日本異常地喜愛拍攝以食物作為人際溝通的電影,Joyce個人尤其關注其中幾部涉及女性主題的美食電影,像是《海鷗食堂》裡日本中年女子企圖將飯糰的美味傳達給芬蘭人,到《幸福的馨香》百貨公司女職員從排斥、喜愛、進而守護中華料理,或是《 幸福便當 》講述單親媽媽如何以便當開啟第二人生的可能,女性料理人的故事往往比料理鐵人類的男性敘事多了幾分柔軟細膩的口感,也更容易喚醒觀眾自身成長的味蕾經驗,畢竟我們的味覺經驗主要還是仰賴成長過程中身邊的女性所建構,不是嗎?

《險路勿近》迷人的惡之華

坦白說,柯恩兄弟 (Joel Coen)的電影向來不是我的tone,然而這部 【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倒讓Joyce耳目一新,不但具有商業片必備的元素─緊繃的氣氛加上刺激的動作場面,也能有藝術片的哲學內涵,實在是他們近年來最佳的作品,Joyce強烈推薦還沒看的網友一定要看。 Joyce不多說劇情,以下是個人觀影後的一些心得,與各位交流。 隨手可得的暴行 象徵主義 ( symbolism )( Wiki )認為「形式本身不是目的,思想觀念是目的」。Joyce則認為電影【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中「 暴力只是行兇的形式,而駭人又迷人的卻是那深徹入骨的邪惡 」。 【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成功地形塑Chigurh這位冷血殺手,從頭看到尾,幾乎把能殺的都殺了,甚至委託人也難逃一死,如此讓人直冒冷汗的角色恐怕只有【沉默的羔羊】裡的漢尼拔博士堪比。 假若對漢尼拔而言,殺人猶如一場神聖的宗教獻祭,他則是手持利刃祭司,在揮下屠刀時得到彷彿為神之化身的興奮,破壞與創造同樣來帶來如神般的成就感,但破壞更省時間。 然而Joyce認為柯恩兄弟 (Joel Coen)在處理暴力本質比「沉默的羔羊」更高竿。 片中飾演老警長的Tommy Lee Jones說了一則故事,大意如下: 過去殺牛得用大鎚敲暈牛,五花大綁後再切斷其喉嚨,某人因為在沙牛時,牛醒來並發狂掙扎,而受傷。今日殺牛的方法不一樣了,只要用空氣槍將石塊射入牛隻頭部再吸出來,畜生永遠不知道被什麼射中... 過去在電影【沉默的羔羊】中,獵物是沒有反擊能力,獵物低聲的啜泣也激起獵人興奮的歡快,但在【險路勿近】中,獵人與獵物的角色不斷倒置,即便是專業的殺手Chigurh也險些栽在Josh Brolin飾演的越戰老兵手裡,意味著在我們這槍枝氾濫的時代,任何人都能輕易擁有槍彈,暴力不再是邪惡的專屬品,不起眼的學童也可能手提步槍到校掃射... 在電影【沉默的羔羊】中著墨的是儀式般的生死交替,看著漢尼拔聽著古典樂品紅酒食人肝,【險路勿近】中殺手Chigurh拿的武器竟是外觀平凡的空氣槍,而非手槍,然而在見到空氣槍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