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停車Parking》苦短人生不必抱殘守缺


在觀看當時,《停車Parking》不斷讓我想起導演楊德昌的作品《一一》,同樣是台北,鍾孟宏的鏡頭下卻呈現迥異於前者,同樣說著台北人的故事,楊德昌關注在人因生活而成長,鍾孟宏卻說人因成長而生活,不必費心爭論孰是孰非,兩種說法皆具共通的宿命論,都陳述著人必然對生命的未知感到迷惘、無奈,尤其是深陷困境時。

parking movie blacktale















《停車Parking》有個隱沒在敘事之下的主題 ─ 「消失的家庭」,無法懷孕的婦女因家庭圖像殘缺而備感失落,與丈夫互相爭吵,但日子還是得過,相擁和好的兩人承諾再嘗試;隔代教養的祖父母一直以父親赴外營生作為給孩子的善意謊言,爾後被當貨物般丟給另一個陌生人家收養;假結婚來台賣淫的東北女子,家的距離更是遠的見不著邊,實為人口販子的台灣丈夫動輒打罵,無絲毫情誼。除了這三段故事外,電影裡的其他人都是孤家寡人,家的概念在這部電影崩壞到令我不忍卒睹。

parking movie blacktale然現實真有冷峻到如此不堪?倒也未必,電影裡仍有許多動人的良善,如理髮師、蛋糕店老闆娘、運將,但無獨有偶這些肯對陌生人伸出援手的角色,似乎都自困於無聊人生,這些助人的熱情究竟是出於善意或好奇心居多呢?看似人際互動的頻繁未必能化解疏離。


上述對人性的重新思考,隨著電影緩緩道來的節奏與跳躍的敘事剪輯反而急切地湧出,喜 愛快節奏電影的觀眾可能不太適應,卻很合Joyce愛胡思亂想的性格,除此在導演刻意的旁觀視角下,也看得出演員們紛紛用貼近日常生活的演出附和著,最後則是杜篤之天衣無縫的錄音技巧,將承德路的喧囂在收音時刻意地淡化、消除,日常熟悉的公共場域於焉轉化為一種私密的陌生世界,靜謐環境之下卻是人心不安的鼓動,觀眾被安排在一個異鄉人的角度,重新審視電影、自身與所居住城市的關係,猶如電影裡車子被人擋住的小馬(張震 飾演),你得走出車內找人想法子脫身,而不是困坐愁車。《停車Parking》的電影形式、風格與內涵因而達到極高的一致性。

parking movie blacktale此外電影也以幾位不同出生背景的角色,隱喻著當前兩岸三地的處境,難以走出發展困境的台灣、無所認同的香港及一味追求利益發展而喪失某些美好價值的中國大陸,這樣的暗喻貼切與否?筆者覺得導演可在日後作品裡做更細膩得探討,可避免落入台北本位或台灣本位去解讀異地的粗魯,也能讓作品具有可讓人信服的國際觀。
 


parking movie blacktale落筆至此,我仍深深佩服鍾孟宏這位新手導演對情感的詮釋,在推崇人性與質疑人性的兩 種極端態度間,他給出一個未經思考否則不輕易相信的答案,都說一種米養百樣人,故每則生命故事自然也是冷暖自知,身為導演其實不該給觀眾過實的答案,也讓《停車Parking》這部電影有了華語片裡難能可貴的格調(上一部有同樣高度的電影是蔡明亮導演1999年的作品《洞》),難以歸類在喜劇或悲劇,既無法令你感傷得落淚,也難徹開懷而笑,卻勾的你心中騷動不已,坦白說,《停車Parking》是部殘缺的電影,得加上觀眾生命歷程的「抱殘守缺之苦」,才能體悟導演欲訴諸「萬物本是陰晴圓缺」的寓意,去年的華語電影中,Joyce挺喜歡這部,僅次於《頤和園》,誠摯推薦。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畫中畫Anamorph》─ 傑作與劣作的一筆之遙

  Joyce偏愛犯罪驚悚類型的電影,常在觀影後思考是什麼動機驅使連續殺人魔再三地凌虐屠殺被害者,是報復、快感、或是控制慾?有時甚至暗自聯想在奪去他者的性命的那一刻,是否會如臨盆的孕婦,感受著帶有神聖性的生命躍動(或掙扎),而有自身確切活著的喜悅,思及至此,赫然驚察我心底竟蘊含這般原始又嗜血的因子,究竟電影是放大人性中潛伏的黑影,抑或電影只是你我夢靨的些許再現?《畫中畫Anamorph》則在觀眾意識開拓出一座嶄新的幽暗花園...   容我先說明一下片名《Anamorph》,原意來自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特殊繪畫技巧「變形繪畫」,其中以漢斯.賀賓(Hans Holbein)1533年的作品「使節」(The Ambassadors)最具代表性(如上圖),傳統的透視法皆假設觀賞者位於畫作的正面,然而變形繪畫則得由特定角度才能看到畫作內的第二幅作品「象徵死亡的骷髏頭」,意喻有限的視角造成了認知的晦澀性。畫作裡的兩位青年擁有權勢與才華,乍看是幸福圓滿的人生,卻同樣逃不開死亡的命運。導演以此繪畫術語表達“真實是隨著視角不同而變化”     《畫中畫Anamorph》的劇情設定不足為奇,頗似克里斯多福諾藍執導的《針鋒相對 Insomnia》 (註:Joyce強力推薦) : 70年代紐約市,警探Stan(威廉達佛 飾)偵破一樁駭人聽聞的連續殺人案件「Uncle Eddie」,然而因疏失導致一名少女遭殺害,使得他背負強烈罪惡感覺並渾噩地酗酒消愁,五年後,一起兇殺案竟與疑似死亡的「Uncle Eddie」有著同樣的手法,究竟是模仿犯還是當年抓錯兇手?瀕臨崩潰邊緣的警探Stan究竟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Joyce懷疑編劇兼導演Henry S. Miller的靈感是否來自勞倫斯‧卜洛 克所寫的「屠宰場之舞」,地點同樣是光鮮且污穢的紐約,主角皆背負著過去的陰影及酗酒,小說裡的兇手將虐殺過程拍攝成電影,《畫中畫Anamorph》則是以屍體創作藝術品,甚至結局也都令人錯愕悵然,解開了部分迷題卻又帶給讀者亙古難解的人性難題,這部電影的確有種類似偵探小說的懸疑氣氛,且厚實有味。   但隨著劇情推展,電影的情節鋪陳則漏洞百出, 《畫中畫 Anamorph》以屍作畫入鏡的點子的確別樹一

紐西蘭如何作永續設計:「好自然」捕鼠器

很少人知道紐西蘭當地有個名為 BestAwards 的設計盛事,每年會選出從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空間設計等各領域的最紐設計,而2011年的最佳永續性產品的得獎者是一款名為「好自然」的全自動人性化捕負鼠器(Goodnature Automatic Humane Possum Trap),我看到的瞬間心底不禁湧現許多疑問,一款傷害生命的捕鼠器為何取名為好自然?負鼠是什麼鼠?這款捕鼠器又憑什麼獲得永續性(Sustainable)設計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