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當時,《停車Parking》不斷讓我想起導演楊德昌的作品《一一》,同樣是台北,鍾孟宏的鏡頭下卻呈現迥異於前者,同樣說著台北人的故事,楊德昌關注在人因生活而成長,鍾孟宏卻說人因成長而生活,不必費心爭論孰是孰非,兩種說法皆具共通的宿命論,都陳述著人必然對生命的未知感到迷惘、無奈,尤其是深陷困境時。
《停車Parking》有個隱沒在敘事之下的主題 ─ 「消失的家庭」,無法懷孕的婦女因家庭圖像殘缺而備感失落,與丈夫互相爭吵,但日子還是得過,相擁和好的兩人承諾再嘗試;隔代教養的祖父母一直以父親赴外營生作為給孩子的善意謊言,爾後被當貨物般丟給另一個陌生人家收養;假結婚來台賣淫的東北女子,家的距離更是遠的見不著邊,實為人口販子的台灣丈夫動輒打罵,無絲毫情誼。除了這三段故事外,電影裡的其他人都是孤家寡人,家的概念在這部電影崩壞到令我不忍卒睹。
上述對人性的重新思考,隨著電影緩緩道來的節奏與跳躍的敘事剪輯反而急切地湧出,喜 愛快節奏電影的觀眾可能不太適應,卻很合Joyce愛胡思亂想的性格,除此在導演刻意的旁觀視角下,也看得出演員們紛紛用貼近日常生活的演出附和著,最後則是杜篤之天衣無縫的錄音技巧,將承德路的喧囂在收音時刻意地淡化、消除,日常熟悉的公共場域於焉轉化為一種私密的陌生世界,靜謐環境之下卻是人心不安的鼓動,觀眾被安排在一個異鄉人的角度,重新審視電影、自身與所居住城市的關係,猶如電影裡車子被人擋住的小馬(張震 飾演),你得走出車內找人想法子脫身,而不是困坐愁車。《停車Parking》的電影形式、風格與內涵因而達到極高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