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幸福便當》女人的戰鬥沒有賞味期


別再叫我「人妻」!

31歲的主婦永井小巻(小西真奈美飾演)受不了老公(岡田義徳飾演)一事無成,成天只想著他的作家夢,憤而帶著六歲的女兒小乃回娘家,賭上自己的後半生與微薄的存款,尋求獨立自主的生活,但年紀輕輕就走入婚姻而沒有工作經驗的她,一眼就讓人看出缺乏成熟社會性格的毛病,求職之路自然頻頻碰壁,好不容易放下自尊去陪酒,仍落了個「人財 兩失」的敗局。

のんちゃんのり弁 blacktale movie 電影 幸福便當

一邊鋪陳嚴峻的不景氣現況,另一個轉機則在女兒小乃就讀的幼稚園悄悄發酵,小卷自製的愛心便當上方鋪著一層撕碎的海苔,相比其他孩子們五顏六色的便當顯得格外寒摻,但這份貌不驚人的便當其實內藏玄機,有著無與倫比的好滋味頓時引起其他孩子們爭食,《幸福便當》運用可愛的動畫效果,揭示出母親便當這種乍看平庸的家務其實也是一套不可小覷的獨門學問。

のんちゃんのり弁 blacktale movie 電影 幸福便當
看到這時,我不禁想起一位西方學者,同時也嫁作日本人妻的Anne Allison,她曾為文批判日本母親被迫竭盡所能地準備孩子便當,背後所受的同儕壓力相當沒有人性,「人妻人母」這種僵化的社會功能角色,的確製造了許多小卷這類毫無獨立生活能力或與社會脫節的家庭女性,甚至隨著孩子越長越大,自我價值彷彿消逝的越快,本齣戲的主人翁表面看是對丈夫不滿而出走,實則為迷失自我感到徬徨,因此,不妨將《幸福便當》放大到日本的社會脈絡來看,在某種程度上其實試圖在鼓舞這群迷惘的「人妻人母」,從女主角重建自我價值的過程中也為自己的困境找到出路。當然啦,這部電影非常好笑!不必擔心會太嚴肅。

Mrs. Children
每個大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孩子,而每一個小孩心裡,都有個未來的成人靜靜等候。
約翰康納利《失物之書》
個人最喜歡《幸福便當》中母親小巻與女兒小乃的角色性格描寫,相較於原著入江喜和,導演緒方明翻拍的電影版完全沒有強調母女倆”親情濃厚”的意味,女兒許多時候扮演的是母親心中希冀卻不曾吐露的渴求,如小卷因工作無法接送女兒時,女兒說出:「為什麼要去工作,我們每天吃便當就好啦」,其實反映著母親小巻的心態,畢竟得過且過的生活のんちゃんのり弁 blacktale movie 電影 幸福便當不也是種平淡的幸福;又或是女兒難過地不想與父親分開,未嘗不也是小卷心中尚有一絲對鶼鰈之情的不捨。甚至反過來說,小卷經常有莽撞、孩子氣的舉止,那是作為一位母親奮進的姿態,同樣也與女兒蹦蹦跳跳的身影頻頻重疊。

除去開頭與簡短的結尾,導演緒方明幾乎花了一半的片長在鋪陳母女的相似性,但小卷這樣一個幼稚且常冒犯他人的角色卻絲毫不惹人嫌,畢竟誰會對一個孩子無心的舉止動怒呢。此外,母女角色重合也是企圖說明成長不是隨年齡越高而止,那是有著一輩子賞味期的課題,當然啦,隨著年紀越大,想要成長所要付出的犧牲也就越大,小西真奈美的演出相當有層次感!從一開始像個懵懂成長的孩子,到迫於無奈一邊留連的成長,最後則是知取捨地邁步。

這三階段的改變,可從主人翁處理感情的方式略見,先是意氣用事地離家,接著又與初戀情人糾纏,最後則藉著感情獨立而開始展開經濟獨立的生活。同時,與料亭師傅(岸部一德飾演)學藝的過程也緊扣前述的轉折,最令我感動地是劇中師傅斥責小卷的幾個喬段,像是藉著發薪水這件事,反襯出小卷工作態度的不成熟與對生活獨立的偏執,「即使我熱愛料理,也是需要金錢支持」,師傅的說法將日本人務實又理想的性格表現的淋漓盡致。師傅甚至不留情面地戳破主人翁無論是感情或事業皆缺乏責任感的事實,他說:「你所謂的負責,是指要和這個男人離婚,還是要開便當店,無法割捨的你根本什麼都無法負責」,岸部一德演起這種一板一眼的舊時代日本人真是駕輕就熟!

懷念的父之味

のんちゃんのり弁 blacktale movie 電影 幸福便當
《幸福便當》的場景設定在東京市郊的下町,出了車站,轉進商店街,看著一群鄰里街坊擁上來噓寒問暖,途經公園、小雜貨鋪與神社,附設卡啦ok的小酒館仍然維持昭和年代的風貌,門口貼的明星海報仍是那年代的古物,甚至數位攝影的風潮都還吹不走照相館牆上的富士軟片文宣,走在狹小的街道,左右兩旁是一棟棟緊鄰的低矮木造房舍,劇中處處是觸動思鄉之情的下町風味。

在這種氛圍下,女主角小卷無意間走入一家名為「父之屋」的小料亭,徹底地迷上師傅調理的味增鯖魚,也開始立志學藝開便當店,這是相當有趣的一個布局,父親早逝的女主角無疑是使她不斷追求獨立的因,但也因為這缺憾,讓「父之屋」的父之味料理給予她契機。
のんちゃんのり弁 blacktale movie 電影 幸福便當
觀影同時,螢幕上一道道傳統料理的影像喚起我味蕾的記憶,讓我想起外婆也曾作過味增鯖魚等日式料理的童年往事,記得外婆往生後,我也嘗試過自己烹煮味增鯖魚,但煮味增的比例怎麼調都不符記憶中的滋味,加上費工,只好以白味增醃製一晚,隔日再煎煮成「西京燒」遷就著吃。看著女主角小卷自己一次次揣摩學習,倒令我興起再次挑戰這道料理的動力呢!在這冷冽寒冬,Joyce大力推薦讀者們趁熱映品嚐這道暖心又暖身的《幸福便當》。

註1:第二段標題的Mrs. Children謹向日本搖滾團體Mr.Children致敬XD
註2:本片拍攝地點位於東京的墨田区京島,交通等相關資訊如下http://eiganavi.csgyao.com/news/2009/08/post-148a.html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畫中畫Anamorph》─ 傑作與劣作的一筆之遙

  Joyce偏愛犯罪驚悚類型的電影,常在觀影後思考是什麼動機驅使連續殺人魔再三地凌虐屠殺被害者,是報復、快感、或是控制慾?有時甚至暗自聯想在奪去他者的性命的那一刻,是否會如臨盆的孕婦,感受著帶有神聖性的生命躍動(或掙扎),而有自身確切活著的喜悅,思及至此,赫然驚察我心底竟蘊含這般原始又嗜血的因子,究竟電影是放大人性中潛伏的黑影,抑或電影只是你我夢靨的些許再現?《畫中畫Anamorph》則在觀眾意識開拓出一座嶄新的幽暗花園...   容我先說明一下片名《Anamorph》,原意來自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特殊繪畫技巧「變形繪畫」,其中以漢斯.賀賓(Hans Holbein)1533年的作品「使節」(The Ambassadors)最具代表性(如上圖),傳統的透視法皆假設觀賞者位於畫作的正面,然而變形繪畫則得由特定角度才能看到畫作內的第二幅作品「象徵死亡的骷髏頭」,意喻有限的視角造成了認知的晦澀性。畫作裡的兩位青年擁有權勢與才華,乍看是幸福圓滿的人生,卻同樣逃不開死亡的命運。導演以此繪畫術語表達“真實是隨著視角不同而變化”     《畫中畫Anamorph》的劇情設定不足為奇,頗似克里斯多福諾藍執導的《針鋒相對 Insomnia》 (註:Joyce強力推薦) : 70年代紐約市,警探Stan(威廉達佛 飾)偵破一樁駭人聽聞的連續殺人案件「Uncle Eddie」,然而因疏失導致一名少女遭殺害,使得他背負強烈罪惡感覺並渾噩地酗酒消愁,五年後,一起兇殺案竟與疑似死亡的「Uncle Eddie」有著同樣的手法,究竟是模仿犯還是當年抓錯兇手?瀕臨崩潰邊緣的警探Stan究竟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Joyce懷疑編劇兼導演Henry S. Miller的靈感是否來自勞倫斯‧卜洛 克所寫的「屠宰場之舞」,地點同樣是光鮮且污穢的紐約,主角皆背負著過去的陰影及酗酒,小說裡的兇手將虐殺過程拍攝成電影,《畫中畫Anamorph》則是以屍體創作藝術品,甚至結局也都令人錯愕悵然,解開了部分迷題卻又帶給讀者亙古難解的人性難題,這部電影的確有種類似偵探小說的懸疑氣氛,且厚實有味。   但隨著劇情推展,電影的情節鋪陳則漏洞百出, 《畫中畫 Anamorph》以屍作畫入鏡的點子的確別樹一

紐西蘭如何作永續設計:「好自然」捕鼠器

很少人知道紐西蘭當地有個名為 BestAwards 的設計盛事,每年會選出從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空間設計等各領域的最紐設計,而2011年的最佳永續性產品的得獎者是一款名為「好自然」的全自動人性化捕負鼠器(Goodnature Automatic Humane Possum Trap),我看到的瞬間心底不禁湧現許多疑問,一款傷害生命的捕鼠器為何取名為好自然?負鼠是什麼鼠?這款捕鼠器又憑什麼獲得永續性(Sustainable)設計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