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幸福便當》女人的戰鬥沒有賞味期


別再叫我「人妻」!

31歲的主婦永井小巻(小西真奈美飾演)受不了老公(岡田義徳飾演)一事無成,成天只想著他的作家夢,憤而帶著六歲的女兒小乃回娘家,賭上自己的後半生與微薄的存款,尋求獨立自主的生活,但年紀輕輕就走入婚姻而沒有工作經驗的她,一眼就讓人看出缺乏成熟社會性格的毛病,求職之路自然頻頻碰壁,好不容易放下自尊去陪酒,仍落了個「人財 兩失」的敗局。

のんちゃんのり弁 blacktale movie 電影 幸福便當

一邊鋪陳嚴峻的不景氣現況,另一個轉機則在女兒小乃就讀的幼稚園悄悄發酵,小卷自製的愛心便當上方鋪著一層撕碎的海苔,相比其他孩子們五顏六色的便當顯得格外寒摻,但這份貌不驚人的便當其實內藏玄機,有著無與倫比的好滋味頓時引起其他孩子們爭食,《幸福便當》運用可愛的動畫效果,揭示出母親便當這種乍看平庸的家務其實也是一套不可小覷的獨門學問。

のんちゃんのり弁 blacktale movie 電影 幸福便當
看到這時,我不禁想起一位西方學者,同時也嫁作日本人妻的Anne Allison,她曾為文批判日本母親被迫竭盡所能地準備孩子便當,背後所受的同儕壓力相當沒有人性,「人妻人母」這種僵化的社會功能角色,的確製造了許多小卷這類毫無獨立生活能力或與社會脫節的家庭女性,甚至隨著孩子越長越大,自我價值彷彿消逝的越快,本齣戲的主人翁表面看是對丈夫不滿而出走,實則為迷失自我感到徬徨,因此,不妨將《幸福便當》放大到日本的社會脈絡來看,在某種程度上其實試圖在鼓舞這群迷惘的「人妻人母」,從女主角重建自我價值的過程中也為自己的困境找到出路。當然啦,這部電影非常好笑!不必擔心會太嚴肅。

Mrs. Children
每個大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孩子,而每一個小孩心裡,都有個未來的成人靜靜等候。
約翰康納利《失物之書》
個人最喜歡《幸福便當》中母親小巻與女兒小乃的角色性格描寫,相較於原著入江喜和,導演緒方明翻拍的電影版完全沒有強調母女倆”親情濃厚”的意味,女兒許多時候扮演的是母親心中希冀卻不曾吐露的渴求,如小卷因工作無法接送女兒時,女兒說出:「為什麼要去工作,我們每天吃便當就好啦」,其實反映著母親小巻的心態,畢竟得過且過的生活のんちゃんのり弁 blacktale movie 電影 幸福便當不也是種平淡的幸福;又或是女兒難過地不想與父親分開,未嘗不也是小卷心中尚有一絲對鶼鰈之情的不捨。甚至反過來說,小卷經常有莽撞、孩子氣的舉止,那是作為一位母親奮進的姿態,同樣也與女兒蹦蹦跳跳的身影頻頻重疊。

除去開頭與簡短的結尾,導演緒方明幾乎花了一半的片長在鋪陳母女的相似性,但小卷這樣一個幼稚且常冒犯他人的角色卻絲毫不惹人嫌,畢竟誰會對一個孩子無心的舉止動怒呢。此外,母女角色重合也是企圖說明成長不是隨年齡越高而止,那是有著一輩子賞味期的課題,當然啦,隨著年紀越大,想要成長所要付出的犧牲也就越大,小西真奈美的演出相當有層次感!從一開始像個懵懂成長的孩子,到迫於無奈一邊留連的成長,最後則是知取捨地邁步。

這三階段的改變,可從主人翁處理感情的方式略見,先是意氣用事地離家,接著又與初戀情人糾纏,最後則藉著感情獨立而開始展開經濟獨立的生活。同時,與料亭師傅(岸部一德飾演)學藝的過程也緊扣前述的轉折,最令我感動地是劇中師傅斥責小卷的幾個喬段,像是藉著發薪水這件事,反襯出小卷工作態度的不成熟與對生活獨立的偏執,「即使我熱愛料理,也是需要金錢支持」,師傅的說法將日本人務實又理想的性格表現的淋漓盡致。師傅甚至不留情面地戳破主人翁無論是感情或事業皆缺乏責任感的事實,他說:「你所謂的負責,是指要和這個男人離婚,還是要開便當店,無法割捨的你根本什麼都無法負責」,岸部一德演起這種一板一眼的舊時代日本人真是駕輕就熟!

懷念的父之味

のんちゃんのり弁 blacktale movie 電影 幸福便當
《幸福便當》的場景設定在東京市郊的下町,出了車站,轉進商店街,看著一群鄰里街坊擁上來噓寒問暖,途經公園、小雜貨鋪與神社,附設卡啦ok的小酒館仍然維持昭和年代的風貌,門口貼的明星海報仍是那年代的古物,甚至數位攝影的風潮都還吹不走照相館牆上的富士軟片文宣,走在狹小的街道,左右兩旁是一棟棟緊鄰的低矮木造房舍,劇中處處是觸動思鄉之情的下町風味。

在這種氛圍下,女主角小卷無意間走入一家名為「父之屋」的小料亭,徹底地迷上師傅調理的味增鯖魚,也開始立志學藝開便當店,這是相當有趣的一個布局,父親早逝的女主角無疑是使她不斷追求獨立的因,但也因為這缺憾,讓「父之屋」的父之味料理給予她契機。
のんちゃんのり弁 blacktale movie 電影 幸福便當
觀影同時,螢幕上一道道傳統料理的影像喚起我味蕾的記憶,讓我想起外婆也曾作過味增鯖魚等日式料理的童年往事,記得外婆往生後,我也嘗試過自己烹煮味增鯖魚,但煮味增的比例怎麼調都不符記憶中的滋味,加上費工,只好以白味增醃製一晚,隔日再煎煮成「西京燒」遷就著吃。看著女主角小卷自己一次次揣摩學習,倒令我興起再次挑戰這道料理的動力呢!在這冷冽寒冬,Joyce大力推薦讀者們趁熱映品嚐這道暖心又暖身的《幸福便當》。

註1:第二段標題的Mrs. Children謹向日本搖滾團體Mr.Children致敬XD
註2:本片拍攝地點位於東京的墨田区京島,交通等相關資訊如下http://eiganavi.csgyao.com/news/2009/08/post-148a.html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蝸牛食堂》身心食同源

  日本異常地喜愛拍攝以食物作為人際溝通的電影,Joyce個人尤其關注其中幾部涉及女性主題的美食電影,像是《海鷗食堂》裡日本中年女子企圖將飯糰的美味傳達給芬蘭人,到《幸福的馨香》百貨公司女職員從排斥、喜愛、進而守護中華料理,或是《 幸福便當 》講述單親媽媽如何以便當開啟第二人生的可能,女性料理人的故事往往比料理鐵人類的男性敘事多了幾分柔軟細膩的口感,也更容易喚醒觀眾自身成長的味蕾經驗,畢竟我們的味覺經驗主要還是仰賴成長過程中身邊的女性所建構,不是嗎?

《迷霧驚魂》最深沉的恐懼乃是絕望

看看我!看看我!我體內的怪物已經變的這麼大了喔! 引自浦澤直樹的漫畫Monster 如果要Joyce簡單描述電影迷霧驚魂(Mist)的感想,我會說:導演 Frank Darabont 與原著史蒂芬金聯手在觀眾的心裡喚醒一頭駭人的怪物,電影播畢你會發覺自己連呼吸都飄散著逼人窒息的絕望。 導演 Frank Darabont 先前曾拍過「刺激1995」與「綠色奇蹟」,皆是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今年推出的「迷霧驚魂(Mist)」是兩人第三次合作,自然比起前兩部作品更細膩精準地詮釋史蒂芬金的恐怖風格,「迷霧驚魂(Mist)」的影片時間較短,因此一些故事細節讓觀眾摸不著頭緒,但絕對是近年來翻拍史蒂芬金小說最成功的電影。   內容簡介(無雷): 電影始自遭暴風雨摧折的小鎮,一陣濃霧悄然地自山巔飄降,男主角開車帶著幼子來到鎮上的超市採買,而大多數鎮民打算囤積糧食也蜂擁而來,當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措手不及地籠罩整個市鎮,霧裡更藏匿著未知的怪物時,這間超市成為他們唯一的避難所.... 迷霧的第一層涵義: 許多恐怖片都熱愛運用「霧」陰冷且若隱若現的特性渲染氣氛,但 在「迷霧驚魂(Mist)」中,久久不散的「霧」除了作為傳遞恐怖的媒介外,又多了些細膩的特殊寓意─「人際間因誤解而猜忌」。 有形濃霧與有形的怪物直接給予鎮民與觀眾感官視覺上的戰慄與驚恐,慌亂中的鎮民們又因信念、信仰而彼此猜忌、責怪,這是導演巧妙釋放的無形濃霧,此外隨著死亡的陰影逐步逼近,鎮民們的恐懼將內心無形的怪物餵養的更壯碩,最終主角們沒被不明的怪物吞噬,卻紛紛慘死在名為絕望的怪物足下。 最後男主角等人開車離去時,隔著霧與困守在超市的鎮民相望,徹底將這種人際間疏離猜忌表現到極至; 決定駕車離去的主角們與其說是勇氣使然,更毋寧是因信念不同而遭驅趕 ─ 苟且偷安與冒險求生,其目的都是追求一絲活下去的希望,然而恐懼卻讓人性自私爭鬥的一面表露無遺 。 上述這段已經接近電影尾聲,但令Joyce讚嘆的是導演處理人的神情之細膩,請網友一定要仔細看「離開」這個橋段,導演特地用慢鏡頭配上 悲壯 噁心配樂處理,正是要讓觀眾看清楚每一個飾演鎮民的演員臉上表露的迷惘、後悔、悲傷、恐懼...但就是沒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