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1 十大創意消暑家電


春天到了,夏天的腳步還會遠嗎?說到夏天的家電可不只有『就甘心』賣的冷氣,腦袋動的快的廠商與設計師早已瞄準這幾年越來越熱的熱浪商機,思創團隊精選了十個透心涼的創意家電設計。
第十名:彩虹製造機
rainbow_in_my_room_2_thumb2
這款產品名為『Rainbow In My Room』,運作原理很簡單,內建的LED燈泡投射出弧形的彩虹,但需放置於燈光微弱處才看的清為致命缺點,此外雨後的彩虹往往伴隨著舒爽的涼意,也是僅有光線投影的『Rainbow In My Room』不足之處。

Rainbow In My Room操作影片
日本有位田中先生就利用園藝撒水器製作了彩虹製造機『彩虹鳥』,使用前先在瓶中裝水,再擠壓柱塞提高瓶身壓力,就可以噴射三十秒,能讓你在欣賞彩虹的同時,享受玩水的樂趣產品網站)。

彩虹鳥操作影片

第九名:思樂冰製造機
17541_thumb8


曾聽過一個說法,每當夏天的氣溫提高一度,便利超商的營業額就增加百分之十,是否如此我無法確認,但可肯定的是,每當氣溫提高一度,我就想衝去超商買思樂冰,而現在調理家電公司Giles & Posner推出了思樂冰製造機『Retro Slush Machine 』,造型採用復古的五零年代風格,讓你在家就可調配出專屬口味的思樂冰,但切記糖度太低的飲料可是打不出雪泥喔,這絕對是夏日派對與家庭聚會炒熱氣氛最好的道具。
(售價換算台幣約兩千一百元 產品網址http://www.gilesandposner.com/acatalog/Retro_.html)。

Retro Slush Machine操作影片

第八名:十分鐘急凍冰棒機Zoku
tumblr_lgh35gWPhg1qb16od_thumb2
夏天是冰品飲品暢銷的季節,但冰品的衛生卻始終難以令人放心,但現在有了Zoku急凍冰棒機,你也以在家製作出既專業又衛生的美味冰棒,與傳統陽春的家用冰棒模不同,Zoku號稱七分鐘就能同時完成三根冰棒,他們很鼓勵用戶發揮自己的創意製作新奇的冰棒,並推出許多週邊商品可購買,如教導顧客製作花式冰棒的食譜書,又或者是可同時擺放六根冰棒的保鮮盒(下圖),全透明的設計是為了方便顧客展示其冰棒作品給他人欣賞!Zoku強調冰凍的速度快卻又鼓勵人們付出時間與心力去製作,試圖傳達冰棒也能像烹飪美食般講究。
Zoku_Storage_Case_thumb12

Zoku產品廣告
(產品網站 http://www.zokuhome.com/pages/products


第七名:行動電子冰淇淋機
electro-ice-cream-machine-features-s[2]
作為一個瘋狂喜愛吃冰的設計師, 奧罕 葛班諾夫(Orhan Gurbanov)發想出可隨身攜帶的電子冰淇淋機,圓潤的球形金屬外型與繽紛的色彩讓人一眼就喜歡,圓球內部有個可取出的玻璃圓碗,在此放入冰淇淋材料後蓋起,觸碰圓球前方的液晶面板即可開始製冰,雖然產品尚未上市,但前景可期。
electro-ice-cream-machine-features-s[7]
electro-ice-cream-machine-features-s[8]
(引用自http://www.tuvie.com/electro-ice-cream-machine-features-super-portability-for-easy-ice-cream-making/

第六名:是床頭燈又是燈籠的Lidea LUNA
日本近來發生史上最大地震,現在賣得最好的商品都要是適合防災的產品,如以往春季花粉症流行期的暢銷產品 - 空氣濾淨器,也打出過濾輻射塵而超乎尋常的大賣!其他如照明設備的銷售也因此出現兩極化,適合地震情境的產品大賣,而無法應付地震情境的產品陷入滯銷。
05125001-sab1-1_thumb3
筆者發現一款床頭燈『Lidea Luna』因為具備緊急照明燈的儲電與可攜功能,而登上照明產品銷售第一的寶座,據廠商表示直到六月前的供貨都很緊張。這款產品的設計可說是動靜皆宜,乍看就是個床頭燈,但其實檯燈的底座與燈本身是可分離的,底座其實是充電器,燈罩造型類似傳統紙燈籠,有趣的是燈泡發出的光透過燈罩發出像是火焰般的光影,讓電子產品多了一絲暖意,頂端的手把可讓你把燈帶著走,當然不必擔心會受潮損壞,因為Lidea Luna是防水的!
05125001e_thumb6
05125001f-1_thumb5

Lidea Luna在2009年剛上市時,其銷售目標是主打居家與戶外旅遊結合,但在這次地震後,消費者卻重新推崇這個產品,或許是因其產品內涵能溫暖人心,至於這個產品跟夏天有何關係?說來有趣,過去兩年 筆者屢屢發現Lidea Luna每到夏季就賣得特別好,或許是在日本習俗中,會提燈籠的日子與台灣大不同,我們是在農曆新年的元宵節提燈籠,但日本卻是在夏天的祭典裡施放煙火與提燈籠。

idea luna操作影片
(產品網站:http://item.rakuten.co.jp/plywood/05125001/?s-id=pc_srecommend_01


第五名:啤酒泡沫 製造機 Beer Hour
ts_beer03_thumb[1]
說到夏天最暢銷的產品,除了冰品外,啤酒肯定是其中之一,在2011日本玩具論壇上,日本玩具大廠TakaraTomy推出他們今年夏季的主打商品『Beer Hour(ビールアワー)』。
這個產品的發明有個故事,TakaraTomy的研發人員發現一份酒商Asahi的調查報告,發現不同於過去印象中,日本人愛上居酒屋喝酒,將近半數20歲以上的男女,每週有四天會在家中與家人或友人飲酒,理由是在家喝酒可以不必趕著搭車而且很省錢。設計人員於是開始思考,在家喝啤酒與在居酒屋喝啤酒有何差異呢?於是他們想出一種特殊的啤酒泡沫攪拌機,讓你在家也能飲用居酒屋品質的啤酒(註:根據日本說法,泡沫與酒的比例為三比七,是最適合飲用的黃金比例,因為啤酒泡沫能保持啤酒的味道不因外界氣溫而變質,又能增添口感!)。

Beer Hour的CM廣告
啤酒攪拌機的原理其實很簡單(見上方影片),利用特殊設計的攪拌刀能產生細密到不可思議的泡沫,所有的零組件刻意製作為可拆卸,以便於清洗與攜帶,並使用可調整的支架,能放入市售350cc與500cc的罐裝啤酒,這個產品將於五月上市,售價為1900日幣。
官方網站:http://www.takaratomy.co.jp/products/beerhour/

第四名:終極補蚊器MegaCatch

251232_f520_thumb1_thumb1
今年夏天讓你不再滿身紅豆冰,蚊蟲滋生除了帶來外型上的不雅,也對健康有所很大的威脅,傳統的產品有防紋液、驅蟲劑、捕蟲器等,但其保護範圍都有限制,一個產品也頂多有一種引蚊蟲的方法,但現在補蚊界的致命武器MegaCatch誕生了!
79847A_thumb1_thumb1
根據測試(見此),MegaCatch一晚平均可抓1343隻的蚊蟲,而一般的補紋器大約只有215隻,除此它的有效殺傷(蚊蟲)範圍達到驚人的一英畝(約六十平方公尺)!效果之所以如此的好,仰賴其多樣化的誘蟲技術,包括有發出可見的LED光線、振動並發出類似體溫的熱紅外線以及吸引蚊蟲的化學香味,是夏季必備的居家/外出旅遊的好產品。
(產品網站 http://www.megacatch.com/
targeting-1024x576_thumb[1]
如果說MedaCatch是除紋界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那麼由微軟的前技術長Nathan Myhrvold帶領的一群瘋狂科學家們,所製造的雷射死光殺蚊機則可比美飛彈防禦系統(National Missile Defense)!
利用雷射殺紋的緣由是比爾蓋姿基金會委託Nathan Myhrvold找出解決瘧疾問題的有效方法,因為地球上每四十七秒就有一個孩子死於瘧疾,而蚊子是這種疾病最主要的帶原體,目前這項技術還未產品化。

殺紋雷射的介紹
參考資料:http://intellectualventureslab.com/?page_id=563
http://www.intellectualventures.com/OurInventions/MalariaProject.aspx

第三名:常保食物新鮮的噴泉盤

watershade01-600x424_thumb1_thumb
炎炎夏日最容易發生食物變質的情況,能不能用設計來改善這個問題呢?中國設計師Yitu Wang的概念作品『水罩(Water Shade)』似乎可以解答,先由頂端開口注入水,開啟水力循環模式後,會由頂端出口噴出水流,水流以弧線準確的落入水果盤周圍的入口,形成一道兼具保溫與隔離的水幕,彷彿是傳統華人餐桌上的桌罩,水流接著再循環到先前出水口,設計師並很細心地加裝動作感應器,當你的手靠近托盤時,該方向的水流會暫停,以免潑濕你的手。
watershade05-600x424_thumb2_thumb
(圖引自http://www.theconcepttimes.com/2011/03/up-the-fantasy-lane-a-fresh-fruit-dish-with-swirling-water-protection/#more-2041


第二名:太陽花控溫便當盒

attachment-2.php_thumb1_thumb
另一位設計師Edita Barabas則製作出以太陽能為動力的向日葵控溫便當盒『Sunflower Lunchbox』,便當盒頂端是折疊式的花瓣(太陽能面板),三層餐盒與水壺可設定不同的溫度。但我覺得這產品與其說是便當盒,更適合野餐踏青時使用!
attachment-1.php_thumb1_thumb
attachment.php_thumb1_thumb
(圖引自http://www.yankodesign.com/2010/11/19/sun-flower-lunchbox/

第一名:讓人胃口大開的互動照明餐桌

arzak_main_thumb[2]
當知名的米奇林三星主廚遇上飛利浦的研發人員會擦出什麼火花?西班牙廚藝教父的Juan Mari Arzak,最近他和女兒埃莉娜(Elena)和飛利浦光電進行一項分子料理(Molecular gastronomy)與光電科技的跨界合作。
說起分子料理(Molecular gastronomy),可說是近年來西方烹飪界的顯學,除了帶來傳統料理法所無法達到的口味,甚至在廚具、廚房、餐廳等層面帶來一波波的創新,像是以往實驗室裡才會用的液態氮,現在也成為分子料理的基本廚具了,可以說:分子料理本身其實就是知識與科技的再創新。而飛利浦光電的實驗室這幾年不斷致力於廚房等家居空間創新,像是可列印食物的立體印表機,故Arzak與飛利浦的合作並不讓人意外。
philips_food_thumb[1]
這次他們共推出三種運用多重感測器的數位廚具:月蝕碗(Lunar Eclipse bowl)、Fama托盤(Fama) 與光餐盤(Bocado de Luz ),以月蝕碗為例,當廚師將食材一一置入碗中,碗會發出輕柔的聲響與光線回應,最後隨著高湯緩緩倒入,整個碗也開始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內建的振動器並開始微微顫動,讓整碗湯展現誘人的動感,料理真的成為一場表演。
philips_food6_thumb[1]
筆者認為隨著光電科技與感測器材的成本逐漸降低,這類結合感測器的新型態家電將在未來幾年內,快速地進佔你我的家庭空間裡。

實際運作影片
參考資料: philips research

你喜歡這系列的創意消暑家電嗎?有沒有覺得清涼暢快呢,歡迎讀者提供你心中的創意消暑家電。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迷霧驚魂》最深沉的恐懼乃是絕望

看看我!看看我!我體內的怪物已經變的這麼大了喔! 引自浦澤直樹的漫畫Monster 如果要Joyce簡單描述電影迷霧驚魂(Mist)的感想,我會說:導演 Frank Darabont 與原著史蒂芬金聯手在觀眾的心裡喚醒一頭駭人的怪物,電影播畢你會發覺自己連呼吸都飄散著逼人窒息的絕望。 導演 Frank Darabont 先前曾拍過「刺激1995」與「綠色奇蹟」,皆是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今年推出的「迷霧驚魂(Mist)」是兩人第三次合作,自然比起前兩部作品更細膩精準地詮釋史蒂芬金的恐怖風格,「迷霧驚魂(Mist)」的影片時間較短,因此一些故事細節讓觀眾摸不著頭緒,但絕對是近年來翻拍史蒂芬金小說最成功的電影。   內容簡介(無雷): 電影始自遭暴風雨摧折的小鎮,一陣濃霧悄然地自山巔飄降,男主角開車帶著幼子來到鎮上的超市採買,而大多數鎮民打算囤積糧食也蜂擁而來,當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措手不及地籠罩整個市鎮,霧裡更藏匿著未知的怪物時,這間超市成為他們唯一的避難所.... 迷霧的第一層涵義: 許多恐怖片都熱愛運用「霧」陰冷且若隱若現的特性渲染氣氛,但 在「迷霧驚魂(Mist)」中,久久不散的「霧」除了作為傳遞恐怖的媒介外,又多了些細膩的特殊寓意─「人際間因誤解而猜忌」。 有形濃霧與有形的怪物直接給予鎮民與觀眾感官視覺上的戰慄與驚恐,慌亂中的鎮民們又因信念、信仰而彼此猜忌、責怪,這是導演巧妙釋放的無形濃霧,此外隨著死亡的陰影逐步逼近,鎮民們的恐懼將內心無形的怪物餵養的更壯碩,最終主角們沒被不明的怪物吞噬,卻紛紛慘死在名為絕望的怪物足下。 最後男主角等人開車離去時,隔著霧與困守在超市的鎮民相望,徹底將這種人際間疏離猜忌表現到極至; 決定駕車離去的主角們與其說是勇氣使然,更毋寧是因信念不同而遭驅趕 ─ 苟且偷安與冒險求生,其目的都是追求一絲活下去的希望,然而恐懼卻讓人性自私爭鬥的一面表露無遺 。 上述這段已經接近電影尾聲,但令Joyce讚嘆的是導演處理人的神情之細膩,請網友一定要仔細看「離開」這個橋段,導演特地用慢鏡頭配上 悲壯 噁心配樂處理,正是要讓觀眾看清楚每一個飾演鎮民的演員臉上表露的迷惘、後悔、悲傷、恐懼...但就是沒有一個人臉上

《美髮師的夢想》推倒身體歧視的牆

女性影展官網上的劇情簡介: 凱蒂有一個龐大到超乎一般人想像的身體。她的巨大體型讓她丟了飯碗,遭受歧視。吃,是她的紓壓良方。儘管挫折不斷,凱蒂誓言要成為柏林首屈一指的髮型設計師。夢想讓她的臉上時常掛著樂觀的笑容。為了完成夢想,她答應協助人蛇集團以賺取佣金,在運輸非法移民時卻出了差錯,但她也因此歪打正著遇見了愛情,實現了夢想。影片的輕盈與歡樂的質地,正好與凱蒂巨大的身體與隨之而來的壓力形成強烈對比。 只看簡介,《美髮師的夢想》很容易被解讀成一個好心腸的胖女人備受歧視,卻努力圓美髮師夢想的勵志故事,然而為何好心腸或樂觀這類正面特質放在肥胖者身上時,往往產生過於放大的修飾效果?多數電影與觀眾都習慣以天助自助者的矯情套路來掩飾對醜鄙的憎惡。 故《美髮師的夢想》前二十分鐘誇張地使用特寫鏡頭,看著幾乎佔據整個螢光幕的龐大軀體,脂肪顫動的方式截然不同於過往螢光幕上熟悉的優美肢體律動,德利多莉思(Doris Dörrie)處心積慮用厭惡療法壓迫觀眾暫且放下有色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