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青春啦啦隊》青春嶺頂自由行


《青春啦啦隊》是今年以來讓我看得最歡喜也最讓我憂慮的電影,歡喜的是楊力州導演將台灣紀錄片從偏重情境捕捉的被動角色,轉而主動去設計、企劃有如劇情片的情境,讓整部片有不輸商業電影的笑果﹔憂慮的是憑此能否扭轉一般觀眾對紀錄片的刻板印象,仍未明朗。
176818_196675200356800_166527186704935_620299_2999534_o
我個人以為《青春啦啦隊》有幾個突破性的賣點,首先,當然是老人逐夢這個主題,近幾年無論是音樂、廣告、電視節目、電影,基本上涉及此類的影視文本都異常受歡迎,可能與其勵志本質有關吧。而一群年紀一大把的阿公阿嬤穿著清涼啦啦隊服的畫面,堪稱奇景,讓我感動的雞皮疙瘩,同時又不斷擔憂下一秒會不會有哪位老人家昏倒的慘狀。



175874_196675457023441_166527186704935_620303_6780474_o
第二賣點則是看楊導大玩老素人,這兩年素人風潮席捲台灣電影圈,其中小孩與老人更是表現搶眼,像是海角七號的茂伯、父後七日的花農,有人說這些「茂伯現象」反映著電影工業的窘迫,缺乏支撐票房的明星卡司,反讓素人演員有發展的空間,然而,這些電影裡的老人角色雖然固執、可愛、質樸,導演對老人形象缺乏創意的突破,使得他們乍紅卻難以成為真正經得起不同類型電影考驗的老派演員,但《青春啦啦隊》太有趣了!讓老先生們伴大隻佬秀肌肉、反串女性、玩餵蛋糕的聯誼遊戲,甚至姊妹淘之間的拌嘴與情誼,一再挑戰我們對老人既定的印象,在我看來,這部戲真正打造出一群極具明星相的老素人!
main.php
其次,導演楊力州將原先老人出遊的情境以卡啦OK伴唱帶風格包裝,假使純粹把老歌當背景配樂絕對效果沒這麼好,看完至今,我腦袋還一直縈繞著『青春嶺』這首動人的老歌。除此,片中也大玩每日一字的梗,在線性的敘事中,穿插丁爺爺的成語集中營,突兀的風格卻是你我熟悉的電視節目進程。甚至運用台語廣播的工商時間作為電影開場白也十足充滿南部特色,當下立即就能聯想起知名的黑手樂人 恆春嘻。

總歸來講,各種本土影視媒材的諧仿已逐漸脫離純粹為了搞笑、諷刺或懷舊,而開始成為一種如寶萊塢頗歌舞風的實用性在地風格,台灣電影人運用這些你我熟知的非電影劇種風格來與各年齡層的觀眾對話,如《不能沒有你》模仿SNG直播新聞畫面為作品帶來更強的紀實感、大玩早期閩南語戀愛電影喬段的《父後七日》等,當然,或許與台灣導演通常得在電影空窗期時,拍攝大量的電視影音有關,這兩種媒材的跨界融合勢必會成為台灣未來幾年電影的顯學。
《青春啦啦隊》值得與各位推薦之處實在不勝枚舉,除了好笑感人,還是有觸及到許多深刻的議題,楊導試著傳達對生命的積極不應隨著走向終點而削減,『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這是年輕人很難心領神會的道理,導演偷偷在片中安插幾個很小的喬段,企圖激起觀眾進一步反思,像是老人開心地拿著健康檢查報告作為加入啦啦隊的擔保,或是老人以簽署死後大體捐贈自豪,家屬卻不諒解也不捨,但這卻皆出於愛惜生命,其實不應因年齡而有所區別,能用歡樂的紀錄片來訴說這些事,《青春啦啦隊》是近年國片中的奇扒!Joyce非常推薦各位讀者放下對紀錄片的成見,在5月6號帶著父母一同進戲院觀賞《青春啦啦隊》。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迷霧驚魂》最深沉的恐懼乃是絕望

看看我!看看我!我體內的怪物已經變的這麼大了喔! 引自浦澤直樹的漫畫Monster 如果要Joyce簡單描述電影迷霧驚魂(Mist)的感想,我會說:導演 Frank Darabont 與原著史蒂芬金聯手在觀眾的心裡喚醒一頭駭人的怪物,電影播畢你會發覺自己連呼吸都飄散著逼人窒息的絕望。 導演 Frank Darabont 先前曾拍過「刺激1995」與「綠色奇蹟」,皆是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今年推出的「迷霧驚魂(Mist)」是兩人第三次合作,自然比起前兩部作品更細膩精準地詮釋史蒂芬金的恐怖風格,「迷霧驚魂(Mist)」的影片時間較短,因此一些故事細節讓觀眾摸不著頭緒,但絕對是近年來翻拍史蒂芬金小說最成功的電影。   內容簡介(無雷): 電影始自遭暴風雨摧折的小鎮,一陣濃霧悄然地自山巔飄降,男主角開車帶著幼子來到鎮上的超市採買,而大多數鎮民打算囤積糧食也蜂擁而來,當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措手不及地籠罩整個市鎮,霧裡更藏匿著未知的怪物時,這間超市成為他們唯一的避難所.... 迷霧的第一層涵義: 許多恐怖片都熱愛運用「霧」陰冷且若隱若現的特性渲染氣氛,但 在「迷霧驚魂(Mist)」中,久久不散的「霧」除了作為傳遞恐怖的媒介外,又多了些細膩的特殊寓意─「人際間因誤解而猜忌」。 有形濃霧與有形的怪物直接給予鎮民與觀眾感官視覺上的戰慄與驚恐,慌亂中的鎮民們又因信念、信仰而彼此猜忌、責怪,這是導演巧妙釋放的無形濃霧,此外隨著死亡的陰影逐步逼近,鎮民們的恐懼將內心無形的怪物餵養的更壯碩,最終主角們沒被不明的怪物吞噬,卻紛紛慘死在名為絕望的怪物足下。 最後男主角等人開車離去時,隔著霧與困守在超市的鎮民相望,徹底將這種人際間疏離猜忌表現到極至; 決定駕車離去的主角們與其說是勇氣使然,更毋寧是因信念不同而遭驅趕 ─ 苟且偷安與冒險求生,其目的都是追求一絲活下去的希望,然而恐懼卻讓人性自私爭鬥的一面表露無遺 。 上述這段已經接近電影尾聲,但令Joyce讚嘆的是導演處理人的神情之細膩,請網友一定要仔細看「離開」這個橋段,導演特地用慢鏡頭配上 悲壯 噁心配樂處理,正是要讓觀眾看清楚每一個飾演鎮民的演員臉上表露的迷惘、後悔、悲傷、恐懼...但就是沒有一...

《蝸牛食堂》身心食同源

  日本異常地喜愛拍攝以食物作為人際溝通的電影,Joyce個人尤其關注其中幾部涉及女性主題的美食電影,像是《海鷗食堂》裡日本中年女子企圖將飯糰的美味傳達給芬蘭人,到《幸福的馨香》百貨公司女職員從排斥、喜愛、進而守護中華料理,或是《 幸福便當 》講述單親媽媽如何以便當開啟第二人生的可能,女性料理人的故事往往比料理鐵人類的男性敘事多了幾分柔軟細膩的口感,也更容易喚醒觀眾自身成長的味蕾經驗,畢竟我們的味覺經驗主要還是仰賴成長過程中身邊的女性所建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