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今日的奢侈品也許是明日的必需品PowerKiss

powerkiss wireless charging iphone smartphone

智慧手機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科技,除了通話,還能聽音樂、照相、上網、找路,幾乎只有你沒想到、沒有它做不到的能力,但智慧手機的缺點也不少,其中經常電力不足絕對是最致命的痛處。因此,出外時人們常需攜帶各種規格的充電器,甚至還得額外購買各種備用電池。但來自芬蘭的新創公司PowerKiss開發出一個很有可能會大幅改變未來行動科技使用樣貌的產品PowerKiss。

PowerKiss說穿了就是一套無線充電組,這並不是新發明,然而若與過去體積龐大且昂貴的無線充電設備相比,PowerKiss價格相當平易近人,其主要由兩個微小元件組成,一個戒指(Ring)與一顆心臟(Heart);戒指是連接各種電子設備的接收器,心臟則是傳輸電力的基地台,使用者只需要拿著戒指(Ring)插入想充電的電子產品,並對準心臟(Heart)上的紅點,即可開始充電,目前僅能供手機與平板電腦充電,日後將支援更多設備(點此看實際操作影片)。

powerkiss wireless charging iphone smartphone

PowerKiss將充電組分離為接收器與基地台,目的除了降低成本,也為易於創新產品的推廣。一方面,PowerKiss提供消費者在公共場所租用或購買相對基地台便宜的接收器,另一方面,PowerKiss則與公共運輸系統、航空公司、家具廠商合作,將叫昂貴的基地台植入你我日常熟悉的生活家具中,如餐桌、吧台、候機椅、咖啡店、會議室…等,PowerKiss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將無線充電放入人們的每日例行工作與環境裡(The aim is to include charging in the user's daily routines and environment)」。

分離式的充電組件也讓公共場所計價充電成為可能,下一代的PowerKiss接收器將內建收費或儲值功能,你充多久就扣多少錢,此外甚至更環保!以往固定式的插座即便沒在充電,僅是線插著就會耗能。

powerkiss wireless charging iphone smartphone
高雅白桌上的紅點不是瑕疵,而是電力發送點,電力設備則藏在桌面下

此外,國際餐飲管理集團SSP在一項調查後有個有趣發現:「人們進機場餐廳裡不純粹為了用餐,更多的人是在用行動裝置工作或娛樂」,因此,SSP集團也找上PowerKiss進行異業結盟,以提昇該餐飲集團的顧客體驗,目前已在英、法、德、挪威、芬蘭等國機場餐廳或咖啡館,架設免費無線充電站與接收器販售處,企圖滿足日益成長的行動商務或行動娛樂的需求,未來計畫將服務範圍延伸到銀行、火車站、高速公路休息區、會議中心及展覽館等處。以後來去歐洲旅行再也不必擔心忘了帶充電器或連接線了!

創新小語:
powerkiss wireless charging iphone smartphone Maija Itkonen芬蘭一向是以使用者為中心(User Centered Design)的設計的重鎮,PowerKiss也展露出這種血統,將科技與設計調配的恰到好處,不論是其簡單易學的操作方式,或產品外型的感性設計語彙,如愛心、戒指,一直到情意綿綿的宣傳標語「Yes , I do.」,都充滿了讓使用者想一親芳澤的魅力,其成功或可從創辦人的經歷一窺端倪。

PowerKiss起初是創辦人Maija Itkonen就學於芬蘭Aalto大學工業設計時的概念作品,一直苦於缺乏電子工程能力,無法真正將作品實現,直到因緣際會加入該校的產官學共同設計與創新的平台—「設計工廠(Design Factory)」後,得以與一群工程師繼續研發,最終從創投業者圖利(Tuli)募集第一筆資金後成立了公司。

創業是非常艱辛的歷程,對設計師而言,能維持其美感初衷尤其難得,對工程師而言,則要考慮在技術突破之餘,考量到使用者的實際感受,PowerKiss是個值得借鏡的例子。

PowerKiss官方網站 :http://www.powerkiss.com/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迷霧驚魂》最深沉的恐懼乃是絕望

看看我!看看我!我體內的怪物已經變的這麼大了喔! 引自浦澤直樹的漫畫Monster 如果要Joyce簡單描述電影迷霧驚魂(Mist)的感想,我會說:導演 Frank Darabont 與原著史蒂芬金聯手在觀眾的心裡喚醒一頭駭人的怪物,電影播畢你會發覺自己連呼吸都飄散著逼人窒息的絕望。 導演 Frank Darabont 先前曾拍過「刺激1995」與「綠色奇蹟」,皆是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今年推出的「迷霧驚魂(Mist)」是兩人第三次合作,自然比起前兩部作品更細膩精準地詮釋史蒂芬金的恐怖風格,「迷霧驚魂(Mist)」的影片時間較短,因此一些故事細節讓觀眾摸不著頭緒,但絕對是近年來翻拍史蒂芬金小說最成功的電影。   內容簡介(無雷): 電影始自遭暴風雨摧折的小鎮,一陣濃霧悄然地自山巔飄降,男主角開車帶著幼子來到鎮上的超市採買,而大多數鎮民打算囤積糧食也蜂擁而來,當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措手不及地籠罩整個市鎮,霧裡更藏匿著未知的怪物時,這間超市成為他們唯一的避難所.... 迷霧的第一層涵義: 許多恐怖片都熱愛運用「霧」陰冷且若隱若現的特性渲染氣氛,但 在「迷霧驚魂(Mist)」中,久久不散的「霧」除了作為傳遞恐怖的媒介外,又多了些細膩的特殊寓意─「人際間因誤解而猜忌」。 有形濃霧與有形的怪物直接給予鎮民與觀眾感官視覺上的戰慄與驚恐,慌亂中的鎮民們又因信念、信仰而彼此猜忌、責怪,這是導演巧妙釋放的無形濃霧,此外隨著死亡的陰影逐步逼近,鎮民們的恐懼將內心無形的怪物餵養的更壯碩,最終主角們沒被不明的怪物吞噬,卻紛紛慘死在名為絕望的怪物足下。 最後男主角等人開車離去時,隔著霧與困守在超市的鎮民相望,徹底將這種人際間疏離猜忌表現到極至; 決定駕車離去的主角們與其說是勇氣使然,更毋寧是因信念不同而遭驅趕 ─ 苟且偷安與冒險求生,其目的都是追求一絲活下去的希望,然而恐懼卻讓人性自私爭鬥的一面表露無遺 。 上述這段已經接近電影尾聲,但令Joyce讚嘆的是導演處理人的神情之細膩,請網友一定要仔細看「離開」這個橋段,導演特地用慢鏡頭配上 悲壯 噁心配樂處理,正是要讓觀眾看清楚每一個飾演鎮民的演員臉上表露的迷惘、後悔、悲傷、恐懼...但就是沒有一...

《蝸牛食堂》身心食同源

  日本異常地喜愛拍攝以食物作為人際溝通的電影,Joyce個人尤其關注其中幾部涉及女性主題的美食電影,像是《海鷗食堂》裡日本中年女子企圖將飯糰的美味傳達給芬蘭人,到《幸福的馨香》百貨公司女職員從排斥、喜愛、進而守護中華料理,或是《 幸福便當 》講述單親媽媽如何以便當開啟第二人生的可能,女性料理人的故事往往比料理鐵人類的男性敘事多了幾分柔軟細膩的口感,也更容易喚醒觀眾自身成長的味蕾經驗,畢竟我們的味覺經驗主要還是仰賴成長過程中身邊的女性所建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