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小評:I am Legend《我是傳奇》

664811853 
原先像這類喪屍、吸血鬼、變種人的商業電影我是絕不去電影院看,通常等DVD出或是邪惡流出版再看,但《我是傳奇》有兩個誘因讓我跑去看,第一是導演Francis Lawrence,我非常喜愛他先前拍的康斯坦汀《Constantine》,其次則是本片改編自李察 麥特森(Richard Matheson)的原著!!!

 5
喜歡驚悚科幻小說的人(≠宅男)一定聽過李察 麥特森(Richard Matheson),他的作品中對人性在異化環境中掙扎描寫獨數一格,但很神奇的是我第一次認識他是因為筆者還是純情高中生時,看的一部科幻愛情電影-《似曾相識》 Somewhere in Time (1980),這是改編自他的原作"Bid Time Return",坦白說這片的元素是科幻題材的老梗─ 時空旅行,但在李察 麥特森編劇後,卻轉而成為經典。此後有段時間便瘋狂的閱讀他的著作,前幾年有一部《美夢成真》What Dreams May Come翻拍自他的小說,但去電影院看到差點吐血,讓我日後對電影改編李察 麥特森的小說又期待又怕受傷害…

好了 回到正題,《我是傳奇》闡述的是一個壯烈成仁的傳奇,當然人不死怎麼當英雄,怎麼號稱傳奇!所以電影最後Will Smith掛了,但謠言是說會有續集…至於好不好看則見仁見智,起碼IMDB上老美們給了7.8的超高分,但我歸納一下本片有兩個觀看重點:

  1. 開場獵野獸的飛車追逐場面以及充斥全片的紐約荒敗街景,讓人真的很懷疑是特效,光這個就值得了;此外變種人的造型則了無新意,鏡頭很少也並未讓人印象深刻,以商業驚悚片的出血量來算,這片流的血太少。
    ap_20071215110859300
  2. 導演不斷鋪陳主角Robert Neville在極度孤寂與恐懼下的心理狀態,並穿插倒敘的鏡頭說明前因,但全片充斥呢喃自語的獨角戲與內心戲,由演技外放的Will Smith演起來似乎過於吃力欠缺張力,觀眾很用心看還不見得能感受到那種悲悽,相反地 配角狗Samantha則相當搶戲。

iamlegend12  iamlegend5

 

 

 

 

對我來說《我是傳奇》比我預期的精采,但還不到必看的經典,Will Smith還是賣肌肉耍熱血比較吸引觀眾,最後的死應該是要悲壯,但卻是來的突然,莽夫般匆促自爆,而最終跟Anna坦言相信神的指引也太牽強,莫非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深深覺得關於「神性」、「人性」、「獸性」真的可以有更多著墨會更好建議看完電影的人在去看原著小說會更能明白導演想表達的意念。

簡單的說:
想看大滅絕後更豐富的人性刻劃,請去看《28 days later》。
想看變種人或喪屍血流成河,請去看《惡靈古堡系列》。
想看 狗是傳奇,請看《再見了,可魯》。
延伸閱讀:
跨界編劇與作家的傳奇人物—理察‧麥特森與《我是傳奇》(I Am Legend)

HEMiDEMi 的標籤:,,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迷霧驚魂》最深沉的恐懼乃是絕望

看看我!看看我!我體內的怪物已經變的這麼大了喔! 引自浦澤直樹的漫畫Monster 如果要Joyce簡單描述電影迷霧驚魂(Mist)的感想,我會說:導演 Frank Darabont 與原著史蒂芬金聯手在觀眾的心裡喚醒一頭駭人的怪物,電影播畢你會發覺自己連呼吸都飄散著逼人窒息的絕望。 導演 Frank Darabont 先前曾拍過「刺激1995」與「綠色奇蹟」,皆是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今年推出的「迷霧驚魂(Mist)」是兩人第三次合作,自然比起前兩部作品更細膩精準地詮釋史蒂芬金的恐怖風格,「迷霧驚魂(Mist)」的影片時間較短,因此一些故事細節讓觀眾摸不著頭緒,但絕對是近年來翻拍史蒂芬金小說最成功的電影。   內容簡介(無雷): 電影始自遭暴風雨摧折的小鎮,一陣濃霧悄然地自山巔飄降,男主角開車帶著幼子來到鎮上的超市採買,而大多數鎮民打算囤積糧食也蜂擁而來,當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措手不及地籠罩整個市鎮,霧裡更藏匿著未知的怪物時,這間超市成為他們唯一的避難所.... 迷霧的第一層涵義: 許多恐怖片都熱愛運用「霧」陰冷且若隱若現的特性渲染氣氛,但 在「迷霧驚魂(Mist)」中,久久不散的「霧」除了作為傳遞恐怖的媒介外,又多了些細膩的特殊寓意─「人際間因誤解而猜忌」。 有形濃霧與有形的怪物直接給予鎮民與觀眾感官視覺上的戰慄與驚恐,慌亂中的鎮民們又因信念、信仰而彼此猜忌、責怪,這是導演巧妙釋放的無形濃霧,此外隨著死亡的陰影逐步逼近,鎮民們的恐懼將內心無形的怪物餵養的更壯碩,最終主角們沒被不明的怪物吞噬,卻紛紛慘死在名為絕望的怪物足下。 最後男主角等人開車離去時,隔著霧與困守在超市的鎮民相望,徹底將這種人際間疏離猜忌表現到極至; 決定駕車離去的主角們與其說是勇氣使然,更毋寧是因信念不同而遭驅趕 ─ 苟且偷安與冒險求生,其目的都是追求一絲活下去的希望,然而恐懼卻讓人性自私爭鬥的一面表露無遺 。 上述這段已經接近電影尾聲,但令Joyce讚嘆的是導演處理人的神情之細膩,請網友一定要仔細看「離開」這個橋段,導演特地用慢鏡頭配上 悲壯 噁心配樂處理,正是要讓觀眾看清楚每一個飾演鎮民的演員臉上表露的迷惘、後悔、悲傷、恐懼...但就是沒有一個人臉上

《美髮師的夢想》推倒身體歧視的牆

女性影展官網上的劇情簡介: 凱蒂有一個龐大到超乎一般人想像的身體。她的巨大體型讓她丟了飯碗,遭受歧視。吃,是她的紓壓良方。儘管挫折不斷,凱蒂誓言要成為柏林首屈一指的髮型設計師。夢想讓她的臉上時常掛著樂觀的笑容。為了完成夢想,她答應協助人蛇集團以賺取佣金,在運輸非法移民時卻出了差錯,但她也因此歪打正著遇見了愛情,實現了夢想。影片的輕盈與歡樂的質地,正好與凱蒂巨大的身體與隨之而來的壓力形成強烈對比。 只看簡介,《美髮師的夢想》很容易被解讀成一個好心腸的胖女人備受歧視,卻努力圓美髮師夢想的勵志故事,然而為何好心腸或樂觀這類正面特質放在肥胖者身上時,往往產生過於放大的修飾效果?多數電影與觀眾都習慣以天助自助者的矯情套路來掩飾對醜鄙的憎惡。 故《美髮師的夢想》前二十分鐘誇張地使用特寫鏡頭,看著幾乎佔據整個螢光幕的龐大軀體,脂肪顫動的方式截然不同於過往螢光幕上熟悉的優美肢體律動,德利多莉思(Doris Dörrie)處心積慮用厭惡療法壓迫觀眾暫且放下有色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