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部落客政論時代來臨,那部落客問政呢?

 

 

politics20logo 前些天看到BillyPan大師寫了篇「部落格政論時代,現在才要開始!!」,許多網友常起鬨要BillyPan出馬參選,Joyce不禁深思為何

只見許多政客企圖化身為部落客,卻很少部落客化身為政客?此外政客們經營問政部落格,但在網路中卻比不上他們現實中喊水會結凍的巨大擴散力,問題出在哪?難道政客與部落客間真的有某種涇渭分明的界線,阻礙了兩者間角色轉換的可能,我不認為如此。

 

 

Joyce在大學時曾幫幾位政客經營部落格,雖然職責主要是處理技術層面,但對政客部落格的內容產出方式略知一二,大致可分為下表三種:

寫作模式

文章產生流程

個人色彩

公關模式

 

幕僚將民眾或研究團隊的資料整理成記者會所需的新聞稿,並將其全文或摘要放上部落格。

總編輯模式

幕僚幫政客起草並書寫成章,政客審核編修後再上稿,但屬名為該政客。

作家模式

政客親自寫或口述,因此文章充滿個人風格,主題更多元。

 

第一種「公關模式」除了新聞稿外,企業的公關部門也常發送公關稿給記者,企圖增加媒體曝光度,但無論是公關稿或新聞稿,大多都按照新聞文體,也就是試圖以理性論述隱藏寫作者本身的主觀想法,然而在部落格經營上容易被被網友認知為廣告文或嚴肅的社論而抗拒,如下面這兩篇

 

第二種「總編輯模式」相當難分辨,必須在字裡行間用心觀察用字口吻,例如提到自己時加上頭銜通常都是幕僚寫的,但還是一定程度地表現出該政客的立場,除了口氣與措辭與平日媒體上所見十分不同,比較眾多文章即可發現並非出自同一人,如下面這兩篇:

 

第三種「作家模式」則最容易打動網友的心,此外主題不僅只談政治,常可見到政客日常生活的一面,此外即使談論時事,文體上而言也不像社論般嚴肅理性,主打的是感性訴求,第三類隱約有成為政客部落格的主流,如下面這三篇:

 

從上述這三類來看,第一類會顧人怨絲毫不意外,第二類則對立場相同的網友最有效,隨著立場差異越大接受度會越低,這麼看來似乎第三類「作家模式」是政客扮演部落客的成功之路,此外依照名人效應,政客出身的部落客必定是網路的票房保證,然而Joyce過去操作所得的實際效果卻發現不見得!在我思索後發現有兩個關鍵是政客扮演部落客的障礙 ─

 

  1. 部落格定位過於模糊或清晰:

    許多部落格的定位非常明顯,就是為了選舉造勢、增加曝光度而成立,無論勝選或敗選,選完後 部落格就疏於經營,即便選舉期間寫了再多感性文章,拉攏選民的意味依舊濃厚,而對於立場中立或相反的網友而言,政客部落格相當缺乏吸引力與誠意,請參見「沒誠意的政客Blog」一文。


    另一種則是部落格文章中同時具備Joyce前一段提到的三種風格迥異的文體,你可能看完一篇政客自述的文章,下一篇卻是幕僚站在辦公室團隊的角度發言,並以第三人稱代述政客的想法,此外還有給媒體的新聞稿,於是你永遠弄不懂這究竟是「個人部落格」還是「政治團隊部落格」?


    對網友而言,政客們誠懇且持續經營的「個人部落格」才最能吸引他們,因此儘量別把個人部落格與競選部落格混搭,幕僚們請勤勞點為政客開分站,當然也有混搭成功的例子,但整體而言一但政客的個人部落格沾染上攸關自身利益的競選,就容易使定位走樣。


    以定位而言,Joyce個人漫欣賞沈富雄林佳龍的部落格(隨意舉例非因政黨偏好),沈富雄的部落格定位是「不講話的時候就寫部落格,寫部落格的時候跳出更真實的沈富雄」,而林佳龍則寫著「政治以外的真實交會」,兩人很巧合地都以「真實」作訴求、都同時認為網路比較能呈現真實的自我。

  2. 電視/網路的形象異或同:

    常見到電視上質詢部長時,政客凶悍潑辣的怒罵,然而部落格文章或許是出於幕僚之意,往往親切又理性的難以置信,每個人都是溫文儒雅、絕不口出穢言的知識份子,這種形象落差往往導致網友認知不一致,並質疑部落格文章的可信度,政客或幕僚們假如傾向使用「作家模式」,首先得學會分辨是矯情還是真誠。



    另一種不一致則是源於用字,由於政客身為官的心態,過於熟稔政治口吻,因此常像是上對下發表演講地書寫,並容易隱約讓網友產生地位不對等感,失去營造親密感的機會。


    此外官樣用語與你我日常口語的差異甚大,而語氣若與平時差異太大卻又難獲認同,因此政客在經營部落格時得以同中求異的方式,慢慢讓網友接受你不同於平時的形象,而品牌形象是需要長時間耕耘的,千萬別忽略網友的細微感受!


    再以沈富雄林佳龍的部落格為例,兩人書寫部落格的語氣與平時媒體呈現異常的雷同,卻又沒那麼拘緊,此外並不搞悲苦矯情這一套,建議有心想拓展自己支持者的政客,請多學習!

 

虎頭蛇尾的結論:

 

從政客扮演部落客的困難中,不難理解網友為何會對政論部落客產生參政、問政的期待,然而虛構的形象總是比較美,部落客從政將得被倍數更高的放大鏡檢視,個性的缺陷也將一覽無遺,此外部落客的形象偏重自我打造,然而政客的形象大多時候是卻由媒體主導,因此部落客從政幾乎可視為網路媒體對傳統媒體最直接的挑戰

 

悲觀的人或許會認為,部落客從政就像滿心期待即將見面的網友是正妹,但一看卻嚇的你落荒而逃,慘一點還被騙財騙色

 

以馬來西亞著名的評論部落客黃泉安參政為例,在投入政界後,面臨的最大困難不是網友的排斥,而是傳統媒體的刻意忽略與去脈落的報導,Joyce也相當厭惡傳統媒體報導網路議題時,總是以騙子、脫序行為、散佈謠言、耍猴般的可笑、無腦等框架包裝,從未正眼瞧過網路的力量。

 

不可否認某些部落客的確具有問政的利基 ─ 可信度與知名度,對網友而言,部落格的可信度早已凌駕於媒體與政客之上,然而那卻是建立在某種評論但不過度涉入的信條 ─ 政治議題似乎對許多網友如同毒蛇猛獸,恐懼政治會攪亂網路這池清泉,我一向的觀點卻認為,網路絕非避世的烏托邦,你可以那樣幻想,事實上網路卻與現實密不可分,就以昨天大成功的billypan獨孤木籌辦的療傷系網聚而言,我看到的是網路不斷地衝擊、滲透實體社會,部落客政論時代在眾人的努力下隱約成形,部落客政論時代來臨,那部落客問政還會遠嗎,Joyce衷心地期待充滿衝勁的部落客們踏入廟堂的那一天來臨。


推薦閱讀:RunPolitics

 

Joyce僅以此文隔空聲援billypan獨孤木籌辦的療傷系網聚,遺憾我沒空上台北,恭喜網聚大成功^__^,另外友誼相挺凱特發起的輸到脫掉串聯,但看過本站上方「關於我」的網友應該明白Joyce有露出恐懼症,脫掉這回事就不以行動跟隨啦。


這篇寫的匆忙,未來Joyce會陸續將論述補足的更深入,畢竟同樣的障礙不僅只發生在政客,許多企業在建立部落格時也困難無比,關於企業部落格的討論很多,甚至以口碑行銷來分析,但政客部落格的分析卻很少見。


期望這篇能拋磚引玉,帶給敗選的夥伴們更多可能的想法。

例如以總統大選為例,雖然馬的頁面數較多,但有沒有可能將馬的負面消息網址通通SEO覆蓋搜尋引擎的前幾頁?好吧 我承認這點子太倭齪,但這可是充滿技術含量與教學意義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畫中畫Anamorph》─ 傑作與劣作的一筆之遙

  Joyce偏愛犯罪驚悚類型的電影,常在觀影後思考是什麼動機驅使連續殺人魔再三地凌虐屠殺被害者,是報復、快感、或是控制慾?有時甚至暗自聯想在奪去他者的性命的那一刻,是否會如臨盆的孕婦,感受著帶有神聖性的生命躍動(或掙扎),而有自身確切活著的喜悅,思及至此,赫然驚察我心底竟蘊含這般原始又嗜血的因子,究竟電影是放大人性中潛伏的黑影,抑或電影只是你我夢靨的些許再現?《畫中畫Anamorph》則在觀眾意識開拓出一座嶄新的幽暗花園...   容我先說明一下片名《Anamorph》,原意來自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特殊繪畫技巧「變形繪畫」,其中以漢斯.賀賓(Hans Holbein)1533年的作品「使節」(The Ambassadors)最具代表性(如上圖),傳統的透視法皆假設觀賞者位於畫作的正面,然而變形繪畫則得由特定角度才能看到畫作內的第二幅作品「象徵死亡的骷髏頭」,意喻有限的視角造成了認知的晦澀性。畫作裡的兩位青年擁有權勢與才華,乍看是幸福圓滿的人生,卻同樣逃不開死亡的命運。導演以此繪畫術語表達“真實是隨著視角不同而變化”     《畫中畫Anamorph》的劇情設定不足為奇,頗似克里斯多福諾藍執導的《針鋒相對 Insomnia》 (註:Joyce強力推薦) : 70年代紐約市,警探Stan(威廉達佛 飾)偵破一樁駭人聽聞的連續殺人案件「Uncle Eddie」,然而因疏失導致一名少女遭殺害,使得他背負強烈罪惡感覺並渾噩地酗酒消愁,五年後,一起兇殺案竟與疑似死亡的「Uncle Eddie」有著同樣的手法,究竟是模仿犯還是當年抓錯兇手?瀕臨崩潰邊緣的警探Stan究竟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Joyce懷疑編劇兼導演Henry S. Miller的靈感是否來自勞倫斯‧卜洛 克所寫的「屠宰場之舞」,地點同樣是光鮮且污穢的紐約,主角皆背負著過去的陰影及酗酒,小說裡的兇手將虐殺過程拍攝成電影,《畫中畫Anamorph》則是以屍體創作藝術品,甚至結局也都令人錯愕悵然,解開了部分迷題卻又帶給讀者亙古難解的人性難題,這部電影的確有種類似偵探小說的懸疑氣氛,且厚實有味。   但隨著劇情推展,電影的情節鋪陳則漏洞百出, 《畫中畫 Anamorph》以屍作畫入鏡的點子的確別樹一

紐西蘭如何作永續設計:「好自然」捕鼠器

很少人知道紐西蘭當地有個名為 BestAwards 的設計盛事,每年會選出從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空間設計等各領域的最紐設計,而2011年的最佳永續性產品的得獎者是一款名為「好自然」的全自動人性化捕負鼠器(Goodnature Automatic Humane Possum Trap),我看到的瞬間心底不禁湧現許多疑問,一款傷害生命的捕鼠器為何取名為好自然?負鼠是什麼鼠?這款捕鼠器又憑什麼獲得永續性(Sustainable)設計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