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加州之王》 尋覓生命中遺落的寶藏



前言:

在書寫這則影評前,Joyce想先來個感性告白,這部片大約是三個月前看完,下了文章標題後卻始終下不了筆,最主要是電影情節與我生命經驗太過雷同,而電影中女兒的角色不斷讓我想起自身青春歲月的身影,如同前些日子我寫的這篇「深度剖析部落格自我揭露的焦慮」,我明白一則影評如能加入作者生活的歷練會更動人,然而電影終究較單純,而Joyce越深入剖析這齣電影,就越不可能逃避梳理自己錯綜的人生劇情,好幾次都想讓這則影評流產算了,但我想以一句聖經的話簡述這部電影並鼓勵你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


小人物狂想曲:

 

你大概會想知道California是如何得名的,它並非源於一名探險者,或者一位國王,而是源於一位作家的想象。這位十七世紀的西班牙作家在自己的腦海中創造了一個地方,那裡擁有無窮盡的黃金與珍珠,而美麗的女人們身著黃金的鎧甲與野獸的皮毛—他稱呼那個地方為California。

「加州之王」的尋寶過程坦白說拍的平淡,沒有「國家寶藏」那種精采刺激的冒險動作場面,因此片商將本片定位為尋寶冒險片的廣告頗為不實。但隨著父女倆追溯著三百年前西班牙傳教士一行人的行蹤,女主角緩緩朗讀著神父日記,搭配電影畫面所呈現開發中的新市鎮竟讓人不由得心中感慨,那源自歲月漸漸沖刷掉過往風華的殘酷。



King of California blacktale movie Michael Douglas飾演的父親Charlie被社會貼上精神異常的標籤,實則符合我們當代社會的弱勢小人物縮影,四百年的風霜尚且洗不盡傳教士刻在巨石上的十字架,然而物質文明能輕易地淘汰並徹底遺忘這類跟不上其發展步伐的人,他在電影中說了這麼一段話:


我不明白自己是否存在,我這一生中作過許多事,
I do'nt know if I exist. I've do a lot of things in my life.
但也許我尚未作我必須作的事。
But maybe I've not done what I need to do.

不知你是否也曾有過這種感覺不到自我的空缺感呢?或是隨波逐流至迷失自我?「加州之王」裡的古代寶藏竟藏在Cosco超市下的伏流中,實在是頗具喜感的諷刺,超市裡的眾人只關注眼前架上的商品,卻渾然不知腳下踩著巨額的財寶,甚至說了也不見得有人相信,只有Charlie深信那本存於精神療養院的Torres日記所記載的內容;當你以外在的標準將自己評的一無是處時,不妨拋開這些成見,向內探索屬於你珍貴的性靈寶藏,

King of California blacktale movie 速食主義同樣顯現於家庭關係,與妻子離異的男主角得獨自撫養幼女,然而職場的不順遂加上無力身兼父母二職,使得女兒自幼缺乏安全感甚至對父親不信任,這表現在電影大多時候Miranda直呼父親Charlie。

在週遭大興土木的新屋圍繞下,父女倆住的頹圮房舍顯得搖搖欲墜,Charlie卻不願意搬離自幼居住的家,即使對父親有微詞的Miranda也始終不離不棄,相依為命的父女倆其實對家都懷抱著濃厚的眷戀,這或許來自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相惜以及對加州夢的期盼吧。


情難捨 家燈難熄:


飾演女兒Miranda的女演員Evan Rachel Wood是本片帶給我最大的驚喜,重點是她年僅18歲!在去年的另一部「Across The Universe」也有超齡的演出,長相清秀且氣質不俗,前途不可限量!

King of California blacktale movie「加州之王」前半段以17歲少女Miranda的角度來陳述父女間不對等且角色錯置的關係,Miranda迫於生計而放棄自己唸書求學的夢,導演將剛從精神療養院的父親描繪的神經質且不負責任,然而藉著幾段Miranda的獨白讓我們赫然發覺女兒其實很包容與袒護父親,獨白如下:

在我出生以前,父親已生活了許多年也始終不願意做父親,我確信我的誕生讓他措手不及。
Before I was born,he had already lived several years and managed to avoid fatherhood for a lot of years.I'm very sure my arrival took him by surprise.
父母對兒女總是佔有優勢,我們試圖相信他們,然而即使我們不相信他們,我們仍舊只想和他們待在一起。
Parents have this advantage over ous.We want to believe in them.And when we do'nt believe in them,we still just want to be with them.

這種包容讓我聯想起一部電影「I am Sam他不笨,他是我爸爸」,片中的女孩一樣顯露出不符年齡的早熟與倔降,而父親則相對地像個任性的孩子,當然如果僅描寫到這程度,絕無法勾起我更多共鳴。

於是後半段尋寶的過程,看似只顧追尋自己夢想的父親Charlie逐漸顯露出對女兒Miranda應有的關愛,及勾勒Miranda如何由懷疑而漸漸認同父親的加州夢。
 King of California blacktale movie
原來Charlie的夢想看似無厘頭,但對渾噩地在Mcdonalds工作的Miranda而言,卻是兩人窮困的黯淡生活裡唯一的燈火,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電影開端時勉強擠出職業性微笑的Miranda,隨著在冒險過程中被迫把風、辭去工作、賣掉車子、房子,在走投無路下由被動的跟隨轉為主動 ─ 例如去參加換妻俱樂部以偷取賣場鑰匙,克服諸多困難後得到的是彌足珍貴的勇氣以及真誠的笑容,Charlie擅作主張的決定卻隱約地引導著Miranda為人生作出突破。

Miranda後半段極具生命力的演出其實讓我想起許多來自破碎家庭的朋友,年幼時對家庭不和諧的無力感,常顯現在他們日後即使面對不滿意的事物,也因對失去的不安而陷在泥沼,缺乏割捨的勇氣連帶使他們欠缺尋夢的勇氣,Miranda其實很幸運也很幸福。

King of California blacktale movie 「加州之王」的結局頗為感人,卻被拍的饒富趣味、張力十足,當警方追緝到Cosco時,在地下水脈的Charlie想拉起寶藏,而Miranda想拉起父親逃走,倆人都關懷對方、想為對方做些什麼,但看不見彼此,僅在繩子兩端拉扯角力的結果卻造成傷害,這段含蓄的比喻讓Joyce十分讚嘆!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維護著自己的權利和利益,還以為那對彼此都好,其實某些時候我們也應該委屈一下自己,先放下自己的堅持,聆聽對方的需求,那未必就不快樂。在給予中也能得到安慰和幸福,何況還是為了自己所愛的人呢?

King of California blacktale movie 電影尾聲,最感動觀眾的不是倆人過去的遺憾修補的完美無暇,而是父女倆人對親情的呼喊頻率重疊並再開啟交流的管道;女兒最終感受到父親深厚的慈愛,父親也重拾女兒對他的愛與信任,倆人並在一定程度上達成自我實現,California Dream Comes True.


結語:

其實現實人生比起戲更複雜難解,屢次期望卻總是失望,讓Joyce成了朋友眼中憤世嫉俗的人,甚至每次看完這種溫馨的親情電影總讓我既激憤又感動,卻始終無法抗拒這類電影的吸引力,或許如同女主角Miranda,我只是倔將地否認,實際上對家庭的渴望卻一直流淌在我意識之下,最後 將這篇「加州之王」影評獻給渴望家庭溫暖的你們。



影評推薦:King of California - The pursuer of Hope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蝸牛食堂》身心食同源

  日本異常地喜愛拍攝以食物作為人際溝通的電影,Joyce個人尤其關注其中幾部涉及女性主題的美食電影,像是《海鷗食堂》裡日本中年女子企圖將飯糰的美味傳達給芬蘭人,到《幸福的馨香》百貨公司女職員從排斥、喜愛、進而守護中華料理,或是《 幸福便當 》講述單親媽媽如何以便當開啟第二人生的可能,女性料理人的故事往往比料理鐵人類的男性敘事多了幾分柔軟細膩的口感,也更容易喚醒觀眾自身成長的味蕾經驗,畢竟我們的味覺經驗主要還是仰賴成長過程中身邊的女性所建構,不是嗎?

《迷霧驚魂》最深沉的恐懼乃是絕望

看看我!看看我!我體內的怪物已經變的這麼大了喔! 引自浦澤直樹的漫畫Monster 如果要Joyce簡單描述電影迷霧驚魂(Mist)的感想,我會說:導演 Frank Darabont 與原著史蒂芬金聯手在觀眾的心裡喚醒一頭駭人的怪物,電影播畢你會發覺自己連呼吸都飄散著逼人窒息的絕望。 導演 Frank Darabont 先前曾拍過「刺激1995」與「綠色奇蹟」,皆是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今年推出的「迷霧驚魂(Mist)」是兩人第三次合作,自然比起前兩部作品更細膩精準地詮釋史蒂芬金的恐怖風格,「迷霧驚魂(Mist)」的影片時間較短,因此一些故事細節讓觀眾摸不著頭緒,但絕對是近年來翻拍史蒂芬金小說最成功的電影。   內容簡介(無雷): 電影始自遭暴風雨摧折的小鎮,一陣濃霧悄然地自山巔飄降,男主角開車帶著幼子來到鎮上的超市採買,而大多數鎮民打算囤積糧食也蜂擁而來,當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措手不及地籠罩整個市鎮,霧裡更藏匿著未知的怪物時,這間超市成為他們唯一的避難所.... 迷霧的第一層涵義: 許多恐怖片都熱愛運用「霧」陰冷且若隱若現的特性渲染氣氛,但 在「迷霧驚魂(Mist)」中,久久不散的「霧」除了作為傳遞恐怖的媒介外,又多了些細膩的特殊寓意─「人際間因誤解而猜忌」。 有形濃霧與有形的怪物直接給予鎮民與觀眾感官視覺上的戰慄與驚恐,慌亂中的鎮民們又因信念、信仰而彼此猜忌、責怪,這是導演巧妙釋放的無形濃霧,此外隨著死亡的陰影逐步逼近,鎮民們的恐懼將內心無形的怪物餵養的更壯碩,最終主角們沒被不明的怪物吞噬,卻紛紛慘死在名為絕望的怪物足下。 最後男主角等人開車離去時,隔著霧與困守在超市的鎮民相望,徹底將這種人際間疏離猜忌表現到極至; 決定駕車離去的主角們與其說是勇氣使然,更毋寧是因信念不同而遭驅趕 ─ 苟且偷安與冒險求生,其目的都是追求一絲活下去的希望,然而恐懼卻讓人性自私爭鬥的一面表露無遺 。 上述這段已經接近電影尾聲,但令Joyce讚嘆的是導演處理人的神情之細膩,請網友一定要仔細看「離開」這個橋段,導演特地用慢鏡頭配上 悲壯 噁心配樂處理,正是要讓觀眾看清楚每一個飾演鎮民的演員臉上表露的迷惘、後悔、悲傷、恐懼...但就是沒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