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Disqus視訊留言的策略分析」─ 生自藍海又殺回紅海

 

 

 

前言:

 Disqus是一個取代你原先部落格文章回應功能的Web2.0服務,能增加與讀者的互動性,及管理留言的方便性。幾個月前Mr.6曾介紹過這類新型態的服務(見此),個性疏懶的Joyce一直沒實際測試,直到昨天DisqusSeesmic共同推出新功能「視訊留言」,勾起我莫大的好奇心。

 

在Joyce看過幾則「視訊留言」的Demo後,當下狠下心把本站的留言系統徹底更換,Disqus提供幫用戶添加程式碼的貼心服務,然而假如你的Blogger樣式曾經修改過留言區塊的程式,可能依舊得靠手動安裝程式碼,教學容我下一篇補充。

 

在花了數個鐘頭修改樣式後,Joyce終於成功地安裝「視訊留言」的功能,可以看這篇文章底部,我錄了一則留言作為示範。

 seesmiclogo

  話說在講述這個功能前,容Joyce先介紹上述與合作的SeesmicSeesmic成立於07年九月,主打的服務是用戶可以影音的方式來交談,你可將其視為影音版的twitter,4月初收購Twitter的用戶端程式Thwirl後,Seesmic未來的發展頗令人期待。

 

 

無數則被遺忘的留言:

在Mr.6的文章「長期被忽略的留言者,集結成一個「暗黑版」無名小站?」提到一個很有趣的觀點 ─ 被忽略的「留言者市場」。

 

然而Joyce認為被忽略的「留言者市場」與「網路內容供賞比低」息息相關。如果要我定義何謂部落客,其實部落客除了較偏好內容產出外,與一般網友差別不大。

 

多數網路使用者仍舊是利用網路汲取資訊、提供娛樂,因此部落客的數量遠低於瀏覽者,而大多數瀏覽者除了觀賞內容外,最常見的行為就是收藏書籤,因此過去兩三年間這類書籤評比的社群網站爆紅。

 

而另有一類的瀏覽者很特別,他們偏好更直接的人際交流,於是他們逐日在twitter上享受著眾人東家長西家短的氣氛,當看到有趣的訊息時,加點註解發送網址出去,開始與twitter上的朋友進一步討論,這種類似即時通訊軟體(IM)的微網誌從去年加溫,而我就觀察到許多朋友雖然不寫部落格,但在Twitter發表的內容實在精闢,這些朋友在Twitter上人氣之旺,同樣讓身為部落客的Joyce欽羨不

 

因此無論是內容產出者/作者或是內容瀏覽者/讀者,其實隱約地都渴望人際的互動或想成名的虛榮(笑),然而一直有條無形的標準橫跨在作者與讀者間,使得話語權力不平等,於是讀者的投書難以成為主角,因為他們在別人的舞台上發言,麥克風依舊得還給部落格的主人,甚至留言還可能遭消音處理。

 

其實Twitter上某些主題所引起眾人密集的評論,如這次的四川大地震,累積下來的內容絕不輸給部落格或是媒體內容,Twitter已經成為了前所未見的「部落格」。

但部落格來訪的留言者很少能匯集自己的意見,甚至那些留言很少被視為內容產出,於是許多留言者被視為過客,而這讓多數瀏覽者更難以投入部落客的行列。

 

Disqus的產品分析:

Disqus的佈局簡直無懈可擊,Joyce不談Disqus對留言管理的方便性,僅先就留言者的角度思考,有以下五大特色。

 

  1. 評比制度
  2. 結合open id 及 Gravatars
  3. 整合許多您的網路服務,並直接預覽最新內容。
  4. 提供用戶個人資訊頁,紀錄你在網路所有的留言。
  5. 視訊留言

 

1.評比制度

經營部落格的站長們最厭惡氾濫的廣告留言及匿名的謾罵回應,而Disqus加留言加入類似「推」、「噓」的按鈕,藉著群體智慧來過濾廣告留言及謾罵言論,讓部落客的管理回應更輕鬆,此外留言者更能憑藉回應別人的文章,提高你發言的可信度及知名度。

Disqus

 

 

2.結合open id 及 Gravatars

Gravatars能讓留言者有個清晰的識別形象,而不是如下圖的豆腐人頭像,Open id則可以讓留言者輕鬆地以一個帳號使用Disqus

ggg 

 

 

3.整合許多您的網路服務,並直接預覽最新內容

將滑鼠游標移到留言者頭像時,會跳出下圖中的個人資訊,最棒的是能直接看到訪客最近有使用哪些服務及內容。

 

Disqus

 

 

4.提供用戶個人資訊頁,紀錄你在網路發表過的留言

網路使用者對待自己的留言總是比不上對自己文章的珍惜,講難聽點:你在別人家拉屎總不會回家還在牽掛吧!然而就如先前所寫,Twitter的成功讓人們開始發現:「垃圾話裡也是有黃金」,那為何每天成千上萬則回應裡不能尋寶呢?

於是Disqus提供了每個註冊用戶一頁個人頁,紀錄你在哪些部落格回應過 (如Joyce的留言頁),簡直像簡易版部落格!

Disqus2

 

 

5.視訊留言

假如你依序Joyce上面列出的五大特色來看,可以看出Disqus的策略並不去區隔「讀者」與「作者」,而是一步步模糊兩者間的差異,並提高讀者的參與感,「視訊留言」無疑扮演最後的殺手翦,帶給讀者令一種簡易且趣味的回應方式。

Disqus3

 

 

 

結語:

視訊留言將回應方式帶來更多想像空間,試想 假如留言能比原作精采,那麼讀者與作者所扮演的僵化將開始鬆動,Joyce上一段提及兩者間的話語權也能趨於平等,對部落格經營者來說,讀者踴躍回應絕對有正面幫助,而讀者也能有更多表達的機會,甚至轉而成主角。

 

舉例來說,昨晚當Joyce開始用Seesmic時,赫然看見 Carol娘娘錄的賀新年影片,Joyce當下陷入這兩段幻想:

 

幻想一

有一天 Carol娘娘無意間看到這篇文章,並用「視訊留言」錄了一段影片:「Joyce是愛幻想的死阿宅(比中指)」,並配合Seesmic內建發送到twitter的功能,於是我部落格當天到訪人次破萬人...

 

幻想二

有一天 曾被Joyce寫文章罵過的無名小站,他們找正妹公關來錄了一段聲淚俱下的聲明影片,用中英台語解釋為何會拍淫照實施語法檢查的政策,並為帶給用戶的不便道歉...

 

當然上述的情形很惡搞,然而真的不可能嗎?幻想一的內容正是我所謂留言者產出的內容比作者精采的案例,屬於網路行銷的想像。

幻想二則是危機處理的應用,能直接以影片回應用戶比起文字會更有說服力。

 

Disqus提供給純讀者一個留言聚合的功能(變相的部落格),並藉著能導入flickr、twitter...等服務吸引成熟市場的內容產出者投入,甚至假使像我這樣將整個留言系統換成Disqus的部落格主越來越多,那收集這些回應的Disqus豈不成了另類的BSP(部落格服務商blog-service-provider)

 

Disqus由網路創業的藍海落腳,整合許多在紅海中廝殺的網路服務,卻默默地將網灑滿紅海與藍海、瞄準所有的網路用戶,並配合同樣是小處著眼的Seesmic推出特有產品。縝密且謹慎的策略佈局值得借鏡。

 

最後 當留言也可以是精采的影片,豈不是意味著網路內容的供賞比將能提高?留言者會不會如Twitter用戶般成為下一種前所未見的「部落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備註:Seesmic目前網站還在封閉測試中,有興趣嘗試的網友可以去官網填寫資料,大約2小時內就會將邀請信寄到你信箱,假如申請通過 就可以直接以「視訊留言」給我喔,歡迎多多測試。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迷霧驚魂》最深沉的恐懼乃是絕望

看看我!看看我!我體內的怪物已經變的這麼大了喔! 引自浦澤直樹的漫畫Monster 如果要Joyce簡單描述電影迷霧驚魂(Mist)的感想,我會說:導演 Frank Darabont 與原著史蒂芬金聯手在觀眾的心裡喚醒一頭駭人的怪物,電影播畢你會發覺自己連呼吸都飄散著逼人窒息的絕望。 導演 Frank Darabont 先前曾拍過「刺激1995」與「綠色奇蹟」,皆是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今年推出的「迷霧驚魂(Mist)」是兩人第三次合作,自然比起前兩部作品更細膩精準地詮釋史蒂芬金的恐怖風格,「迷霧驚魂(Mist)」的影片時間較短,因此一些故事細節讓觀眾摸不著頭緒,但絕對是近年來翻拍史蒂芬金小說最成功的電影。   內容簡介(無雷): 電影始自遭暴風雨摧折的小鎮,一陣濃霧悄然地自山巔飄降,男主角開車帶著幼子來到鎮上的超市採買,而大多數鎮民打算囤積糧食也蜂擁而來,當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措手不及地籠罩整個市鎮,霧裡更藏匿著未知的怪物時,這間超市成為他們唯一的避難所.... 迷霧的第一層涵義: 許多恐怖片都熱愛運用「霧」陰冷且若隱若現的特性渲染氣氛,但 在「迷霧驚魂(Mist)」中,久久不散的「霧」除了作為傳遞恐怖的媒介外,又多了些細膩的特殊寓意─「人際間因誤解而猜忌」。 有形濃霧與有形的怪物直接給予鎮民與觀眾感官視覺上的戰慄與驚恐,慌亂中的鎮民們又因信念、信仰而彼此猜忌、責怪,這是導演巧妙釋放的無形濃霧,此外隨著死亡的陰影逐步逼近,鎮民們的恐懼將內心無形的怪物餵養的更壯碩,最終主角們沒被不明的怪物吞噬,卻紛紛慘死在名為絕望的怪物足下。 最後男主角等人開車離去時,隔著霧與困守在超市的鎮民相望,徹底將這種人際間疏離猜忌表現到極至; 決定駕車離去的主角們與其說是勇氣使然,更毋寧是因信念不同而遭驅趕 ─ 苟且偷安與冒險求生,其目的都是追求一絲活下去的希望,然而恐懼卻讓人性自私爭鬥的一面表露無遺 。 上述這段已經接近電影尾聲,但令Joyce讚嘆的是導演處理人的神情之細膩,請網友一定要仔細看「離開」這個橋段,導演特地用慢鏡頭配上 悲壯 噁心配樂處理,正是要讓觀眾看清楚每一個飾演鎮民的演員臉上表露的迷惘、後悔、悲傷、恐懼...但就是沒有一個人臉上

《美髮師的夢想》推倒身體歧視的牆

女性影展官網上的劇情簡介: 凱蒂有一個龐大到超乎一般人想像的身體。她的巨大體型讓她丟了飯碗,遭受歧視。吃,是她的紓壓良方。儘管挫折不斷,凱蒂誓言要成為柏林首屈一指的髮型設計師。夢想讓她的臉上時常掛著樂觀的笑容。為了完成夢想,她答應協助人蛇集團以賺取佣金,在運輸非法移民時卻出了差錯,但她也因此歪打正著遇見了愛情,實現了夢想。影片的輕盈與歡樂的質地,正好與凱蒂巨大的身體與隨之而來的壓力形成強烈對比。 只看簡介,《美髮師的夢想》很容易被解讀成一個好心腸的胖女人備受歧視,卻努力圓美髮師夢想的勵志故事,然而為何好心腸或樂觀這類正面特質放在肥胖者身上時,往往產生過於放大的修飾效果?多數電影與觀眾都習慣以天助自助者的矯情套路來掩飾對醜鄙的憎惡。 故《美髮師的夢想》前二十分鐘誇張地使用特寫鏡頭,看著幾乎佔據整個螢光幕的龐大軀體,脂肪顫動的方式截然不同於過往螢光幕上熟悉的優美肢體律動,德利多莉思(Doris Dörrie)處心積慮用厭惡療法壓迫觀眾暫且放下有色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