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行行攝攝】高雄二三筆(上)


上次前往高雄旅遊已是四年多前,捷運工程甫破土,夢時代的前景未明,當時正巧謝長廷臨危受命接下行政院院長的重任,擔負著將所謂高雄經驗施展於全國舞台上的期許,雖然最後還是應證「期望越高失望越高」才是台灣政壇不變的真理。有些離題了,Joyce很少主動去高雄這類大城市觀光,接近大自然、遠離人群比較能令我有轉換空間的感受,試想走到哪都彷彿仍困在台北街頭的鬼檔牆經驗,如下圖這塊高雄捷運裡的廣告看板,幾個月前我也曾在台北捷運看過(笑)。

IMG_1294




想必各位都有類似的經驗,在遊歷觀光景點後,總會有「不過就是這樣」的失望,甚至遭受騙上當的待遇,除了媒體置入行銷氾濫,拜網路之賜,旅遊美食部落客們提供的資訊詳盡精緻遠勝傳媒,卻也有驅同的態勢,會不會貧乏的反而是我們總站在消費者與外來者的視角走馬看花,或許哪一天試著以反詐騙五步驟來審視地圖、景點書,部落格上的指南,可以更深刻且同理地去認識這個城市。

IMG_1268-2

如何在發展觀光的同時,兼顧在地生活品質,考驗主政者的遠見,對比台中市政廳有大塊綠地與綠園道的街景模型,高雄車站擺放的城市藍圖入眼盡是鱗次擳比的灰色樓群,斜亙縱貫城市核心的愛河與緊鄰的高雄港則具備令外縣市欽羨的水岸風情。

IMG_1154

政策思維產生了兩種迥異的地貌,壯闊的捷運站外經常見到缺乏養護的碩大空地,光禿稀疏的草坪堆滿雜亂的落葉,傍晚時分看不到駐足逗留的人群,無論是遛狗也好,親子玩耍也罷,更別提散步運動、野餐客,皆無。

IMG_1179-3

街頭倒是處處可見燈光庭園式造景,走在不知名的巷弄都會突兀地撞見嘉年華會般的擺設,起初不得其所以然,忍不住對朋友開玩笑說:好像土財主的花園,試圖說服自己以浪漫、樂觀的心態去欣賞,仍是很難由衷地喜愛這種怪異且過剩的搭配。

IMG_1213

我眼中的高雄是一個充滿霓虹燈管、彩色LED燈、投射燈、螢光燈的光輝之城,燈光擺放在你所能想見與無法想像的任何場所,彷彿呼應夾子樂團的歌曲「轉吧 七彩霓虹燈!」,五顏六色的彩虹燈試圖許給城市一個彩色人生的證明。

IMG_1956

除了亮,高雄的第二印象是什麼都大,道路寬敞且直,建築物不高但闊氣無比,例如美麗島站光之穹頂的彩繪玻璃,即使用全景照片也無法一瀏全貌。

pano

我更喜歡高松伸設計的地面入口,據說靈感來自貝殼與合掌禱告的雙手,但我覺得像船的龍骨,兩旁輻射散出銀白色的船身,好比航行在漆黑的天幕,鏡子擺放的位置頗妙,恰好使銳利的光線發散而趨柔軟,使你彷彿踏入教堂般,被不可思議的溫暖氣氛擁抱,暗合日本近年設計界吹起的潮流「有體溫的設計」。

IMG_1230

走入捷運月台,一眼望去,整排候車處只有我們一行人,好幾道閘門都貼著”請往前行,此處不停靠”的標示,高雄友人說:這是因為平時搭乘的人太少,列車車廂一節節被刪減,我數了數,當晚這班車確實只安裝四節車廂。

IMG_1271

看來高雄捷運要想回本似乎還有一段長路得開呢,數著車廂裡的空位,我遙想故鄉台中的捷運開通後應該會更難說服市民搭乘吧。

IMG_1287

當身處外地,常會被問:你外地來的吧、你從台北下來的厚之類,這次在高雄則令我相當訝異,完全沒發生被招呼、辨識為外來者的經驗,在購物、飲食甚至與陌生人攀談時,我面對的是一群認知裡以高雄為台灣地圖中心的新高雄人,凝視捷運中不知名女子的背影,我忍不住拍下這張透露著一股難以名狀的自信姿態。

IMG_1158

是坐擁高鐵、捷運、巨蛋等公共建設催生出「條條大路通高雄」的豪情壯志?或其實大眾運輸是窮鄉僻壤的遮羞布,路線圖僅標示著城市中一個個令人自豪的進步地景?還是高速運輸縮短了感知裡的距離長短,消弭了此彼他我的界線?無論為何改變,少了幾分往昔好客的殷勤卻是我心頭難以忽略的感受。

IMG_1853

【行行攝攝】高雄二三筆(下)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迷霧驚魂》最深沉的恐懼乃是絕望

看看我!看看我!我體內的怪物已經變的這麼大了喔! 引自浦澤直樹的漫畫Monster 如果要Joyce簡單描述電影迷霧驚魂(Mist)的感想,我會說:導演 Frank Darabont 與原著史蒂芬金聯手在觀眾的心裡喚醒一頭駭人的怪物,電影播畢你會發覺自己連呼吸都飄散著逼人窒息的絕望。 導演 Frank Darabont 先前曾拍過「刺激1995」與「綠色奇蹟」,皆是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今年推出的「迷霧驚魂(Mist)」是兩人第三次合作,自然比起前兩部作品更細膩精準地詮釋史蒂芬金的恐怖風格,「迷霧驚魂(Mist)」的影片時間較短,因此一些故事細節讓觀眾摸不著頭緒,但絕對是近年來翻拍史蒂芬金小說最成功的電影。   內容簡介(無雷): 電影始自遭暴風雨摧折的小鎮,一陣濃霧悄然地自山巔飄降,男主角開車帶著幼子來到鎮上的超市採買,而大多數鎮民打算囤積糧食也蜂擁而來,當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措手不及地籠罩整個市鎮,霧裡更藏匿著未知的怪物時,這間超市成為他們唯一的避難所.... 迷霧的第一層涵義: 許多恐怖片都熱愛運用「霧」陰冷且若隱若現的特性渲染氣氛,但 在「迷霧驚魂(Mist)」中,久久不散的「霧」除了作為傳遞恐怖的媒介外,又多了些細膩的特殊寓意─「人際間因誤解而猜忌」。 有形濃霧與有形的怪物直接給予鎮民與觀眾感官視覺上的戰慄與驚恐,慌亂中的鎮民們又因信念、信仰而彼此猜忌、責怪,這是導演巧妙釋放的無形濃霧,此外隨著死亡的陰影逐步逼近,鎮民們的恐懼將內心無形的怪物餵養的更壯碩,最終主角們沒被不明的怪物吞噬,卻紛紛慘死在名為絕望的怪物足下。 最後男主角等人開車離去時,隔著霧與困守在超市的鎮民相望,徹底將這種人際間疏離猜忌表現到極至; 決定駕車離去的主角們與其說是勇氣使然,更毋寧是因信念不同而遭驅趕 ─ 苟且偷安與冒險求生,其目的都是追求一絲活下去的希望,然而恐懼卻讓人性自私爭鬥的一面表露無遺 。 上述這段已經接近電影尾聲,但令Joyce讚嘆的是導演處理人的神情之細膩,請網友一定要仔細看「離開」這個橋段,導演特地用慢鏡頭配上 悲壯 噁心配樂處理,正是要讓觀眾看清楚每一個飾演鎮民的演員臉上表露的迷惘、後悔、悲傷、恐懼...但就是沒有一...

《蝸牛食堂》身心食同源

  日本異常地喜愛拍攝以食物作為人際溝通的電影,Joyce個人尤其關注其中幾部涉及女性主題的美食電影,像是《海鷗食堂》裡日本中年女子企圖將飯糰的美味傳達給芬蘭人,到《幸福的馨香》百貨公司女職員從排斥、喜愛、進而守護中華料理,或是《 幸福便當 》講述單親媽媽如何以便當開啟第二人生的可能,女性料理人的故事往往比料理鐵人類的男性敘事多了幾分柔軟細膩的口感,也更容易喚醒觀眾自身成長的味蕾經驗,畢竟我們的味覺經驗主要還是仰賴成長過程中身邊的女性所建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