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Paul》為公路而生的科幻喜劇


小評之一:從公路奔馳到西部 接軌到宇宙

73058_gal
合作過終棘警探(Hot Fuzz)與活人牲吃(Shaun of the Dead),賽門佩格Simon Pegg)與 尼克福斯特(Nick Frost)這對英國版的王哥柳哥又再度攜手合作,這次他們扮演一對來美國參加聖地牙哥動漫​展的動漫宅男 Graeme與Clive,兩個人生地不熟的英國佬為了一圓科幻夢,毅然租了車進行一趟橫跨內華達州知名幽浮景點的旅行,半路卻遇上了自51區逃出的外星人保羅(Paul),在保羅水汪汪的眼神攻勢下,兩人決定庇護保羅一同旅行(逃亡),有了貨真價值的外星人隨行,誰還在意捕風捉影的幽浮觀光呢!



IMG_0826
知名導演溫德斯(Wim Wenders)在其著作曾提到關於美國公路夢就是「霓虹汽車旅館、霓虹速食店、霓虹加油站...除此之外一無所有...」,溫的這番話企圖講述一個孤寂空洞的文明意象,不免過於悲觀,但以《男孩我最壞Superbad》一舉成名的導演格雷格.莫托拉(Greg Mottola),擅長拍攝喜劇的他藉著《我們撞到外星人(Paul)》這部科幻公路喜劇電影展現美國公路電影不必然是荒蕪景象,在許多電影的一再刻劃之下反而積累出豐厚的文化意象與意涵,當然啦 實際走一遭的景色還是跟溫德斯說的沒兩樣(笑)。
IMG_0810
導演格雷格.莫托拉(Greg Mottola)使用的策略說穿了很簡單,他選擇向經典電影致敬或揶揄的方式,讓美國西南方的景色不那麼枯燥單調,例如:
將車子藏在廣告看板後,明顯在向《回到未來》致敬。
IMG_0872
還記得《小太陽的願望》這部勵志公路電影嗎?這場奔跑逃亡的戲碼又再次登上螢幕,只不過被抱著的不是小女孩,而是外星人保羅。
IMG_0876
最後,當保羅走到與外星同胞會合處時,地點赫然同樣是電影《第三類接觸》中飛碟降臨的地點 — 「魔鬼岩Devil's Tower」!
IMG_0886
此外,劇中的許多情節與地點都是據實可考,賽門佩格 與 尼克福斯特在構思劇本時,兩人就開著車在美國公路旅行近月,劇中的許多笑料都是出自親身經驗,例如在行經Little A’Le’Inn 這家鄰近51區的老字號幽浮餐廳時,一對看似凶神惡煞的西部漢子走進來,整間餐廳頓時氣氛變得安靜的詭異,這些親身遭遇都被編入劇本之中。
73876_gal
以知名飛碟墜毀事件羅斯威爾(Roswell)為發想的電影有很多,《Paul》這部電影也源於此,但相較於多數嚴肅與生硬的外星人類型電影,《Paul》最觸動我的是用一種溫柔的人道語調去訴說外星人,假使沿著公路移動的人稱為旅人,那麼無論是來自英國或來自外星,只要踏上公路,無論你是想遠走他鄉或輾轉返鄉,人人都同是淪落天涯的異鄉人,這種視角讓劇中外星人與人類的互動顯得惺惺相惜。
IMG_0846
當然,這種人性立場有很多電影嘗試過,《Paul》自然也是受到這些前輩的啟發,其中以史蒂芬·史匹柏1977的《第三類接觸》與1982的《E.T.》為主,史蒂芬·史匹柏偏好用孩子或帶著孩子氣的大人作為主角,因為孩子相較於大人更勇於探索接受新事物,並且對於他我異同的區辨也並不會太嚴苛,《Paul》則選用了兩個像長不大的孩子的動漫迷,箇中道理是相同的。
IMG_0809
整體而言,《Paul》稱不上是反科幻類型,整部片九成以上仍遵循「送外星人回家」的經典科幻行程,只是以公路電影的套路鋪陳回家的旅程,如果僅是這兩者混搭那也沒太了不起,整部電影最精彩的亮點的是由一樁外星人策動、兩位地球人協助的飛車綁架案(又再次嘲諷許多人聲稱外星人綁架的謠傳),引發出一場西部電影必備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追逐戲碼,西部片可說是公路電影的濫觴,美國籍導演格雷格.莫托拉(Greg Mottola)顯然非常熟悉且熟練地玩弄這些西部片元素:
蒙面大盜造型的保羅,與一旁搶了一把武士刀的宅男
IMG_0869
除了偷搶拐騙,逞兇鬥狠也是西部片必備的元素,槍戰鏡頭的構圖也相當西部
Paul_movie_stills_8
有意思的是劇中女主角的宗教狂父親,他一手持槍一手持聖經的造型在許多早期西部片都出現過,有時聖經換成十字架,這種傳統也影響了後來的許多文本,如搶救雷恩大兵裡的狙擊手握著槍與十字架祈禱,具體是哪部西部片我想不起,只好找了一張1967年的義大利麵西部電影《kill and pray》的電影海報讓讀者開開眼界。
IMG_0894galgenkid
當英式幽默揉合了美國好萊塢電影的許多經典元素,賽門佩格 與 尼克福斯特自然也突破其過往擅長的英式口白喜劇的格局,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兩人的表演魅力也因此被稀釋了,就如尼克福斯特有好幾次說出克林貢語的台詞,笑果卻不怎麼好,或是劇中一為名叫Lorenzo Zoil的探員,其實源自Lorenzo's Oil(羅倫佐的油)的英國腔玩笑,放在美式電影的語境裡就顯得水土不服。
作為一個在本土成功的非美籍演藝人員,在進入好萊塢的製作時,該如何維持原先的水平與風格是需再三揣摩的,就如王家衛進軍好萊塢的第一部電影《我的藍莓夜》,也企圖以公路電影的形式與觀眾打招呼,評價好壞卻相當極端,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參考我先前的影評:「《我的藍莓夜》─擁抱王家衛2.0 」。當然大致來講,電影無國界仍是成立的,起碼《Paul》也帶給觀眾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從公路到宇宙的距離也不會太遠嘛。

小評之二:我所認識的保羅

IMG_0845
就如直接明瞭的片名Paul,這部電影若沒有外星人保羅的角色,充其量不過是部二流的廉價喜劇。電影首先拋出一個有趣的問題,試想一位住在地球六十年的外星人會是什麼模樣?《我們撞到外星人》中的保羅(Paul)是個迷人又好笑的答案,首先,運氣很好的是保羅沒有因被美國政府囚禁這類狗屁倒灶的事而憤愾地想毀滅世界,反被地球這大染缸裡的菸酒、派對與流行文化薰陶,舉止像個滄桑淡然且玩世不恭的老嬉皮,滿嘴的諱言嘲諷以及永不離手的軍方特製(特high?)菸草,卻又時不時露出孩子惡作劇般的狡猾。
IMG_0866
保羅是這十年來讓我最喜愛的外星人角色(上個十年則是《Men IN Black》裡那些歪瓜裂棗的外星人,準備逃離地球時還推著放滿萬寶路香煙的行李箱…),他的人性化展現在劇中幾個惡搞經典電影的喬段,像是保羅靠在躺椅上,而Graeme(賽門佩格 飾演)為他畫像,保羅冷不防模仿《鐵答尼號》裡Rose妖嬌的口氣講出:
Are you gonna draw me like your French girls, Jack?
讓我在螢幕前笑到噴淚,這外星人真會耍寶,這是出自鐵達尼號電影中,Rose裸奔要求Jack為他畫像的台詞,原句是
I want you to draw me like one of your French girls
IMG_0833
電影並將保羅塑造為外星人文化的幕後推手,像是史蒂芬·史匹柏為拍攝E.T.與保羅進行電話諮詢,這段錄音據說不是電腦合成而是史匹柏本人錄製的,保羅更爆料X檔案的角色穆德探員也是出自於他的點子,有點荒唐但這種懷疑論者的特質讓他更有骨有肉,整部電影九成的時間裡,保羅都表現的如同普通人的性格。
IMG_0871
當然,作為一個外星人,保羅定得身懷些與眾不同的超能力,像是屏住呼吸就能像變色龍融入環境背景裡的隱形能力(根本是一二三木頭人的遊戲!)、治癒能力及心靈傳輸,不過這些能力在科幻文本裡到不足為奇就是了,而且劇本在交待這些超能力時有太多前後不一的破綻,草率的處理經不起硬科幻迷認真地解讀。
IMG_0830
能成為經典的科幻文本不僅要有對未來的想像或期許,也要能警示當代文明發展的弊端,這是這部電影的軟肋,但仍有稍稍著墨,如女主角身處在一個基督教狂信徒的家庭環境,充滿著許多戒律,並貶抑許多不符合教義的思想與行為,因此她堅信保羅是惡魔的化身。
IMG_0839
劇中美術特地製作了一件Evovle This的Tshirt來加深這個角色的形象,上頭印著耶穌槍殺達爾文的圖案,呼應了至今基督教基本教義與達爾文的科學論述難以調和的衝突,但如何調解女主角根深柢固的宗教立場,電影僅以心靈傳輸的超能力一筆帶過,在我看來相當可惜,但當女主角不得不相信外星人的存在時,她過往深信不疑的信仰頓時瓦解,劇中以一段繞口令般的對白開導她:
當你的信念不再為真實時,並不代表沒有其他真實的存在。your truth, isn't the true truth, doesn't mean there is no truth
IMG_0848
有否定外星人存在者,自然也有深信外星人的角色,由超正妹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Paltrow)的辣媽布萊絲丹娜(Blythe Danner)所飾演的Tara,在年幼時救了墜機失事的保羅,雖然後來被政府下了封口令並受到眾人恥笑,但六十年來仍堅信自己遇到外星人,保羅也為壓死Tara的狗而內疚六十年,因此執意在回家前找Tara報恩,我個人很喜歡這段故事講述的簡單道理:如果你真正珍惜生命,那就該接受生命其實有許許多多的樣貌與思想,
IMG_0874

小評之三:淺宅則止

《我們撞到外星人》在劇中藏了許多宅男彩蛋,像是狂開男主角的同志玩笑,以及露營車裡的擺著超級任天堂主機,卡帶則是經典的超級馬力歐(Super Mario World),另外主角身穿的Tshirt也是件件暗藏玄機,一場酒吧裡的墨西哥樂團演奏的赫然是星際大戰主題曲,對白也頻頻提到《mac and me》等經典科幻電影、或星際大戰的台詞(boring conversation anyway),這些都是會讓科幻迷會心一笑的小細節,儘管如此,整部片對於動漫迷或科幻迷的描繪還是相當友善的。
IMG_0861
嚴格來講,《我們撞到外星人》中,賽門佩格Simon Pegg)與 尼克福斯特(Nick Frost)的表現不如在終棘警探(Hot Fuzz)與活人牲吃(Shaun of the Dead)鮮明,好在有保羅這個CG角色以及其他綠葉支撐,導演格雷格.莫托拉也以自己的敘事風格讓整部電影始終維持在令人愉悅的節奏。
IMG_0880
Joyce個人認為相較於今年另一部史蒂芬·史匹柏監製的《超級八 Super8》,《我們撞到外星人 Paul》雖然在懸疑程度與大場面上輸一截,但你若是喜歡喜劇,《我們撞到外星人 Paul》在劇情與娛樂效果上遠勝前者,建議各位都可以去找來看看。
最後,據聞《我們撞到外星人 Paul》將可能有續集,名稱暫定為《Pauls》,難道是保羅又再墜機了嗎?真是令人期待。
延伸閱讀:
Paul : SIMON PEGG INTERVIEW
歡迎加入粉絲專頁Google+上與我討論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畫中畫Anamorph》─ 傑作與劣作的一筆之遙

  Joyce偏愛犯罪驚悚類型的電影,常在觀影後思考是什麼動機驅使連續殺人魔再三地凌虐屠殺被害者,是報復、快感、或是控制慾?有時甚至暗自聯想在奪去他者的性命的那一刻,是否會如臨盆的孕婦,感受著帶有神聖性的生命躍動(或掙扎),而有自身確切活著的喜悅,思及至此,赫然驚察我心底竟蘊含這般原始又嗜血的因子,究竟電影是放大人性中潛伏的黑影,抑或電影只是你我夢靨的些許再現?《畫中畫Anamorph》則在觀眾意識開拓出一座嶄新的幽暗花園...   容我先說明一下片名《Anamorph》,原意來自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特殊繪畫技巧「變形繪畫」,其中以漢斯.賀賓(Hans Holbein)1533年的作品「使節」(The Ambassadors)最具代表性(如上圖),傳統的透視法皆假設觀賞者位於畫作的正面,然而變形繪畫則得由特定角度才能看到畫作內的第二幅作品「象徵死亡的骷髏頭」,意喻有限的視角造成了認知的晦澀性。畫作裡的兩位青年擁有權勢與才華,乍看是幸福圓滿的人生,卻同樣逃不開死亡的命運。導演以此繪畫術語表達“真實是隨著視角不同而變化”     《畫中畫Anamorph》的劇情設定不足為奇,頗似克里斯多福諾藍執導的《針鋒相對 Insomnia》 (註:Joyce強力推薦) : 70年代紐約市,警探Stan(威廉達佛 飾)偵破一樁駭人聽聞的連續殺人案件「Uncle Eddie」,然而因疏失導致一名少女遭殺害,使得他背負強烈罪惡感覺並渾噩地酗酒消愁,五年後,一起兇殺案竟與疑似死亡的「Uncle Eddie」有著同樣的手法,究竟是模仿犯還是當年抓錯兇手?瀕臨崩潰邊緣的警探Stan究竟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Joyce懷疑編劇兼導演Henry S. Miller的靈感是否來自勞倫斯‧卜洛 克所寫的「屠宰場之舞」,地點同樣是光鮮且污穢的紐約,主角皆背負著過去的陰影及酗酒,小說裡的兇手將虐殺過程拍攝成電影,《畫中畫Anamorph》則是以屍體創作藝術品,甚至結局也都令人錯愕悵然,解開了部分迷題卻又帶給讀者亙古難解的人性難題,這部電影的確有種類似偵探小說的懸疑氣氛,且厚實有味。   但隨著劇情推展,電影的情節鋪陳則漏洞百出, 《畫中畫 Anamorph》以屍作畫入鏡的點子的確別樹一

紐西蘭如何作永續設計:「好自然」捕鼠器

很少人知道紐西蘭當地有個名為 BestAwards 的設計盛事,每年會選出從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空間設計等各領域的最紐設計,而2011年的最佳永續性產品的得獎者是一款名為「好自然」的全自動人性化捕負鼠器(Goodnature Automatic Humane Possum Trap),我看到的瞬間心底不禁湧現許多疑問,一款傷害生命的捕鼠器為何取名為好自然?負鼠是什麼鼠?這款捕鼠器又憑什麼獲得永續性(Sustainable)設計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