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蝸牛食堂》身心食同源

 

蝸牛食堂 電影 影評

日本異常地喜愛拍攝以食物作為人際溝通的電影,Joyce個人尤其關注其中幾部涉及女性主題的美食電影,像是《海鷗食堂》裡日本中年女子企圖將飯糰的美味傳達給芬蘭人,到《幸福的馨香》百貨公司女職員從排斥、喜愛、進而守護中華料理,或是《幸福便當》講述單親媽媽如何以便當開啟第二人生的可能,女性料理人的故事往往比料理鐵人類的男性敘事多了幾分柔軟細膩的口感,也更容易喚醒觀眾自身成長的味蕾經驗,畢竟我們的味覺經驗主要還是仰賴成長過程中身邊的女性所建構,不是嗎?

蝸牛食堂 電影 影評

《蝸牛食堂》的故事也不脫上述範疇,女兒倫子(柴崎幸 飾演)自小因身世不明而受盡嘲弄,初中畢業後就憤而離家出走,來到城市與外婆同住,在外婆廚藝的薰陶下,倫子興起開一家自己的餐廳的夢想,然而在隨後的感情與財務的雙重受創下,不但店沒開成,她也患了失語症,只得灰溜溜地回到故鄉與母親琉璃子(余貴美子 飾演)同住,百般折難後,她終於在家中儲藏室開了一間名為蝸牛食堂的小餐館,沒有菜單、一天只招待一組客人、餐廳的地段也不怎麼樣,卻沒想到這間餐館迅速地就以能實現食客願望的名聲在小鎮竄紅,餐廳之夢漸漸成真的同時,倫子也慢慢發現母親的秘密,就像外婆添加了秘方的醃漬品,母女拉扯的關係也逐漸發酵、熟成而至津甜可口…

蝸牛食堂 電影 影評

從劇情上來說,《蝸牛食堂》並未有超越過往日本美食電影的獨特表現,但挾著小川糸賣座的原著小說,票房就已有一定的基本盤,加上導演 富永麻衣帶著魔幻色彩的改編,讓《蝸牛食堂》仍能脫穎而出。整部電影最出色的莫過於美術,無論是食物的擺設、場景的設定或倫子的料理書,到繪本般的CG畫面,都令人驚艷!此外,片中大量改編日本童謠,讓觀眾彷若置身在不識人間疾苦,只懂口腹之慾的童年單純。除此,讀者在觀影時不妨可仔細瞧瞧劇中主要演員的定裝,來自你我熟悉的童話角色,如熊大叔、小紅帽、小豬、黑巫婆或騎著白馬的王子。

蝸牛食堂 電影 影評

《蝸牛食堂》除了大量使用CG動畫,也頻繁地添加象徵物,若隱若現地勾勒出故事的箇中深意,如以乳房山暗喻家鄉或家庭情感的富饒內在,這種乳水的想像在我先前介紹的《懼乳:傷心的奶水》曾有提及。

蝸牛食堂 電影 影評

劇中出現最多的莫過於蝸牛的形象,除了造型適切地點出一座位於森林邊的餐館,殼也暗喻著倫子內心的封閉與包袱,甚至蝸牛雌雄同體的性徵也被挪用為日本不婚女性日增的象徵(如你我熟知的敗犬剩犬等新創詞語),劇中母親琉璃子堅持守貞,以試管嬰兒的方式生下倫子,實現了處女生子的神話,女兒倫子則默默盤起已婚婦女的髮型,以一副拒絕戀愛的姿態,將愛情轉移投入料理之中,無論是母親的守貞或女兒的自愛,都是女性勇於作自己的態度與表現。最後,卡羅.佩屈尼(Carlo Petrini)發起的慢食運動也同樣選擇蝸牛作為圖騰,日本作為慢食運動的興盛地,《蝸牛食堂》也試圖呼應這種新的飲食潮流。

蝸牛食堂 電影 影評

無花果是劇中一個較為隱晦的象徵,無花果並非無花,只是巨大的花托包覆著極微小的花與豐碩的果實,就如看似刻薄的母親並非不愛倫子,只是她總把柔軟的心思埋在強勢的性格下。

蝸牛食堂 電影 影評

余貴美子將母親琉璃子飾演的極出色,無論是Hold得住場面的酒吧女或天真的老小姐,演技的拿捏轉換相當到位,相形之下,柴崎幸的演出失色許多。

蝸牛食堂 電影 影評

母親琉璃子所飼養的寵物豬愛馬仕(Hermes)是劇中最幸福也最不幸的角色,幸福的是他每凡用餐必定要吃高檔、自然食材的食物,跟主人睡在柔軟的床上,還有專用沙發,甚至還有專屬的人肉推車帶他兜風,其刁鑽的味蕾讓女兒倫子傷透腦筋,卻因此獲得廚藝更上一層樓的歷練。

蝸牛食堂 電影 影評

愛馬仕(Hermes)的不幸來自他終究是頭豬,難逃成為人類盤中飧的下場,看似殘酷,卻我想起前些年也有部日本電影《小豬的教室》,一名教師為了讓學生們體驗到生命的成長,將小豬帶進教室由學生們飼養,當豬長大後,老師讓學生們投票表決該將豬留給低年級扶養或是送去屠宰場,最終也是被吃掉了。

《蝸牛食堂》裡,並沒有詳細解釋為何母親琉璃子選擇吃掉寵物豬,從浪漫方面想,可能是希望以豬的死為女兒上一課生命教育,並預演自身將面臨的癌症終點;從哲學角度想,琉璃子企圖告訴女兒,無論是你人生所愛或所恨,都要用心去料理自己的人生;從現實角度想,吃或不吃,對愛吃的日本人來說從來不是個問題,不必抱著酒肉穿腸過的虛偽慈悲,吃食即是生命之所依。

我不禁想起前陣子中元普渡,作為傳統習俗的神豬祭祀活動,遭到許多動保團體的抗議,要求取消這種不人道的習俗,這些討論常模糊了飼養、宰殺與吃食的概念,甚至分不清可食與不可食的界線,站在文化多樣性的立場,我是不贊同廢除神豬飼養,那是與阿美族殺豬儀式般重要的文化傳承,但也許我們該思考除了灌食法之外的飼養方式,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TED的這則影片「出人意料的肥鹅肝寓言」。

蝸牛食堂 電影 影評

就如倫子的魔法料理,能讓單戀的學生走入愛情,又讓槁木死灰的寡婦容光煥發,《蝸牛食堂》在展現日本人對美食的固執與偏執的同時,也點出魔法源自對身心食同源的理解,當掌廚者細心地考量用餐者的身心狀況,並依此做出最適合的料理,自然就能產生魔力。

蝸牛食堂 電影 影評

如果你和Joyce一樣熱愛美食,那麼不妨可去看看《蝸牛食堂》,也歡迎留言與我分享你的美味經驗。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險路勿近》迷人的惡之華

坦白說,柯恩兄弟 (Joel Coen)的電影向來不是我的tone,然而這部 【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倒讓Joyce耳目一新,不但具有商業片必備的元素─緊繃的氣氛加上刺激的動作場面,也能有藝術片的哲學內涵,實在是他們近年來最佳的作品,Joyce強烈推薦還沒看的網友一定要看。 Joyce不多說劇情,以下是個人觀影後的一些心得,與各位交流。 隨手可得的暴行 象徵主義 ( symbolism )( Wiki )認為「形式本身不是目的,思想觀念是目的」。Joyce則認為電影【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中「 暴力只是行兇的形式,而駭人又迷人的卻是那深徹入骨的邪惡 」。 【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成功地形塑Chigurh這位冷血殺手,從頭看到尾,幾乎把能殺的都殺了,甚至委託人也難逃一死,如此讓人直冒冷汗的角色恐怕只有【沉默的羔羊】裡的漢尼拔博士堪比。 假若對漢尼拔而言,殺人猶如一場神聖的宗教獻祭,他則是手持利刃祭司,在揮下屠刀時得到彷彿為神之化身的興奮,破壞與創造同樣來帶來如神般的成就感,但破壞更省時間。 然而Joyce認為柯恩兄弟 (Joel Coen)在處理暴力本質比「沉默的羔羊」更高竿。 片中飾演老警長的Tommy Lee Jones說了一則故事,大意如下: 過去殺牛得用大鎚敲暈牛,五花大綁後再切斷其喉嚨,某人因為在沙牛時,牛醒來並發狂掙扎,而受傷。今日殺牛的方法不一樣了,只要用空氣槍將石塊射入牛隻頭部再吸出來,畜生永遠不知道被什麼射中... 過去在電影【沉默的羔羊】中,獵物是沒有反擊能力,獵物低聲的啜泣也激起獵人興奮的歡快,但在【險路勿近】中,獵人與獵物的角色不斷倒置,即便是專業的殺手Chigurh也險些栽在Josh Brolin飾演的越戰老兵手裡,意味著在我們這槍枝氾濫的時代,任何人都能輕易擁有槍彈,暴力不再是邪惡的專屬品,不起眼的學童也可能手提步槍到校掃射... 在電影【沉默的羔羊】中著墨的是儀式般的生死交替,看著漢尼拔聽著古典樂品紅酒食人肝,【險路勿近】中殺手Chigurh拿的武器竟是外觀平凡的空氣槍,而非手槍,然而在見到空氣槍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