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特務行不行》特務的另一副臉孔

 

 

Joyce個人異常喜愛特務間碟片,最近幾年最喜愛的莫過於神鬼認 證三部曲【The Bourne Identity】,這類特務片總是充斥角色們互相猜忌、試探及火爆的動作場面,以神秘感勾起觀眾的好奇心,此外飾演間諜的演員,無論男女必定都是外型俊美、聰慧與鎮定,我們回顧現實中間諜的歷史,美色的確是間諜最不可或缺的武器之一,這些都是觀眾對特務間碟存在的刻板印象。

 

然而近年來電影中的特務無論是出勤或勾搭異姓時,總是動身體多過於動腦袋,這種日益空泛的特務形象讓特務題材淪為武打anne_hathaway2動作片,賺飽了票房卻失去口碑,無異是好萊塢製片廠飲鳩止渴的票房短視症

 

此外Joyce記得某位小說家說過:「偵探小說的暢銷是由被害者的屍體堆砌而成,然而過於偏重兇殺的描繪的確能吸引普羅讀者,卻也使偵探小說成為低廉的恐怖小說」。觀眾日益刁鑽的觀影癖好也是特務間碟片沉淪的原因之一

 

 

特務間碟片日益失去魅力的最大原因,來自於現代戰場的改變,近年來國際間少有國與國的全面爭戰,取而代之的是所謂恐怖/反恐活動,敵人的層級由國家普及到恐怖主義集團,而這些恐怖主義者就像你我這類普通人,他們也打著解放與自由的口號,而非傳統電影裡的邪惡獨裁者,倘若觀眾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電影中的恐怖份子甚至比特務間諜更專業,缺乏魅力的反派也讓這類特務英雄失色不少

steve_carell4

在這種大環境的改變下,近年來反而是「反特務」類型的電影讓我印象深刻,諸如《王牌大賤諜》、《凸槌特派員》、甚至是生活化的《臥底兄弟》《小鬼大間諜》。

《特務行不行》不算是全新創作,電影翻拍改編自60年代的影集, 然而與上述電影有個頗值得玩味的差別,《特務行不行》具備各種「反特務」的元素,整體故事卻是如假包換的特務間碟片,是一部關於菜鳥特務的英雄電影

 

電影敘述由於天控特勤局的情資外洩,導致所有的特務身分曝光,唯有仰賴剛動過整形手術的99號探員(安海瑟薇飾演)以及菜鳥86號探員(史提夫卡爾飾演)執行任務,兩人奉命追查遭恐怖份子盜走的核武,並阻止他們刺殺總統。

 

嚴格來說《特務行不行》並沒有意圖醜化特務形象或反英雄主義,卻藉著新手探員許多哭笑不得的笨拙讓你捏把冷汗,本片的懸疑緊張感不是來自敵人的攻擊,而是外表看似穩重可靠的史提夫卡爾,然而在關鍵時刻,他總能開竅而化險為夷。或許對觀眾而言,史提夫卡爾飾演的86號探員,其魅力來自身兼恐怖份子與特務的雙重特質,片中86號探員被誤以為是雙面間諜而被捕就是最好的寫照吧。

 

2589598647_5df21612f2

此外安海瑟薇飾演是本片給我最大的驚喜,除了讓Joyce很癡迷的洋溢著古典美的臉孔外,她在《特務行不行》中展現了動作戲的潛力,以及很大程度地展露性感的一面,拜託 下一代的龐德女郎找她來演啊!

 

對的,我不太願意提到巨石強森,他的演技差勁到讓我認為戲份少是明智的,雖然不算新人了,但他的演技還是僵硬的像石頭,片中另一位巨人保鑣還比較搶眼。

 

hhf

電影中有個小配角Bruce也讓我很開心,他是日裔演員 Masi Oka, 曾看過美國影集Heroes的讀者一定很熟悉這位身材圓滾滾的喜感演員,他在影集Heroes中的口頭禪就是Save The Wolrd,想必這次參與《特務行不行》也讓他解了拯救世界的癮吧(笑)。

 

《特務行不行》也如007電影般以瑪丹娜的新歌作為主題曲,意思也頗切合「Four Minutes to Save The World」,雖然是有點急就章的電影,但爆破、動作場面可絲毫不含糊,蠻推薦讀者們去電影院看這部讓Joyce笑到流淚的電影。

 

衍伸閱讀:【特務行不行】矬男出頭天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畫中畫Anamorph》─ 傑作與劣作的一筆之遙

  Joyce偏愛犯罪驚悚類型的電影,常在觀影後思考是什麼動機驅使連續殺人魔再三地凌虐屠殺被害者,是報復、快感、或是控制慾?有時甚至暗自聯想在奪去他者的性命的那一刻,是否會如臨盆的孕婦,感受著帶有神聖性的生命躍動(或掙扎),而有自身確切活著的喜悅,思及至此,赫然驚察我心底竟蘊含這般原始又嗜血的因子,究竟電影是放大人性中潛伏的黑影,抑或電影只是你我夢靨的些許再現?《畫中畫Anamorph》則在觀眾意識開拓出一座嶄新的幽暗花園...   容我先說明一下片名《Anamorph》,原意來自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特殊繪畫技巧「變形繪畫」,其中以漢斯.賀賓(Hans Holbein)1533年的作品「使節」(The Ambassadors)最具代表性(如上圖),傳統的透視法皆假設觀賞者位於畫作的正面,然而變形繪畫則得由特定角度才能看到畫作內的第二幅作品「象徵死亡的骷髏頭」,意喻有限的視角造成了認知的晦澀性。畫作裡的兩位青年擁有權勢與才華,乍看是幸福圓滿的人生,卻同樣逃不開死亡的命運。導演以此繪畫術語表達“真實是隨著視角不同而變化”     《畫中畫Anamorph》的劇情設定不足為奇,頗似克里斯多福諾藍執導的《針鋒相對 Insomnia》 (註:Joyce強力推薦) : 70年代紐約市,警探Stan(威廉達佛 飾)偵破一樁駭人聽聞的連續殺人案件「Uncle Eddie」,然而因疏失導致一名少女遭殺害,使得他背負強烈罪惡感覺並渾噩地酗酒消愁,五年後,一起兇殺案竟與疑似死亡的「Uncle Eddie」有著同樣的手法,究竟是模仿犯還是當年抓錯兇手?瀕臨崩潰邊緣的警探Stan究竟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Joyce懷疑編劇兼導演Henry S. Miller的靈感是否來自勞倫斯‧卜洛 克所寫的「屠宰場之舞」,地點同樣是光鮮且污穢的紐約,主角皆背負著過去的陰影及酗酒,小說裡的兇手將虐殺過程拍攝成電影,《畫中畫Anamorph》則是以屍體創作藝術品,甚至結局也都令人錯愕悵然,解開了部分迷題卻又帶給讀者亙古難解的人性難題,這部電影的確有種類似偵探小說的懸疑氣氛,且厚實有味。   但隨著劇情推展,電影的情節鋪陳則漏洞百出, 《畫中畫 Anamorph》以屍作畫入鏡的點子的確別樹一

紐西蘭如何作永續設計:「好自然」捕鼠器

很少人知道紐西蘭當地有個名為 BestAwards 的設計盛事,每年會選出從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空間設計等各領域的最紐設計,而2011年的最佳永續性產品的得獎者是一款名為「好自然」的全自動人性化捕負鼠器(Goodnature Automatic Humane Possum Trap),我看到的瞬間心底不禁湧現許多疑問,一款傷害生命的捕鼠器為何取名為好自然?負鼠是什麼鼠?這款捕鼠器又憑什麼獲得永續性(Sustainable)設計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