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搶救$$大作戰》怨天怨地也要靠自己

600_x_337_recessionize--for-fun-and-profit-

俗語說的好: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也無怪乎北美每年自助(self-help)產品與服務有將近百億美金的規模,一群所謂自救專家教你如何幸福、快樂與成功,《搶救$$大作戰》是一部以自助課程的形式包裝的紀錄片,如同其片名Recessionize, For Fun and Profit,來自加拿大的導演吉米卡斯特那(Jamie Kastner)試圖教觀眾如何以有趣且有利可圖的奇招妙想,度過類似前年金融海嘯之類的經濟衰退。

Recessionize!_For_Fun_And_Profit!_4

於是他走訪了加州、歐洲與杜拜等地湊出了面對經濟衰退的十五個步驟,例如第一招「重新訓練自己(Retrain)」,講述加州某家庭主婦開設了兒童百萬富翁課程,教導下一代理財知識與態度,或第七招「重塑品牌(Rebrand)」,一個原先經營高級精品店的女老闆,察覺面臨經濟不景氣時光仰賴高端消費或許是不夠的,毅然將店面改為經營中低價位的二手商品。看著這些口號,總忍不住想起過去商學院行銷課程的陳腔濫調。

recessionize_for_fun_and_profit_2.470x264

《搶救$$大作戰》獨特的是經常使用1930年代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的史料作為古今參照,例如在講解第六招「重新發明(Reinvent)」時,先講述經濟大蕭條時,紐約到處都是惡性競爭的蘋果攤,接著再回到當代,加州近年來吹起一股低價餐車風潮,許多小本創業者開著餐車到人潮匯集處提供廉價實惠的餐點,然而入行門檻低意味著容易被抄襲,顯見創新或重新發明的重要性。

95713-050-3025AD21

然而整體來講,《搶救$$大作戰》劇情新奇、導演的口條也相當風趣,但思想則顯得過於樂觀而幼稚,同樣是對金融海嘯後的省思,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卻拍出尖銳論述與舉證歷歷的紀錄片《資本主義:一個愛的故事》,我並非指紀錄片就必須嚴肅地批判,起碼不該淪為既成不公的說客,《搶救$$大作戰》過於強調在個人層面“靠自己”努力,反而無意間忽視企業貪婪等外在社會面向。

Recessionize!_For_Fun_And_Profit!_3

當然,我拿麥可摩爾的電影紀錄片來比較,對於僅是電視紀錄片的《搶救$$大作戰》有些不公平,但《搶救$$大作戰》在事實再現上也犯了紀錄片的大忌,其使用許多案例時斷章取義,例如第十招,荷蘭的流浪漢寢具其實早自2006年即開始販售,其設計靈感或高昂售價也與金融海嘯八竿子打不著,電視紀錄片可以追求娛樂效果,卻不該仿效電視新聞扭曲造假,否則誰還願意看紀錄片?

因此,倘若你期待看到對於金融海嘯有更深刻的探討,Joyce推薦這次「機不可失」影展的另一部紀錄片,同時也是83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得主的《黑金風暴》(inside job)!

《搶救$$大作戰》預告

《搶救$$大作戰》場次:
11/05(六)20:00 誠品信義
11/06(日)11:10 誠品敦南

即將於10月29日開跑的2011「機不可失」主題紀錄片影展,挑選了18個不同的國家共計58部紀錄片,主題包含金融海嘯、世代交替、自我衝突、資源與戰爭等台灣當前社會相呼應的重要議題,Joyce蠻推薦這個少見以紀錄片為主的影展,一部好的紀錄片不僅能點出生活中忽視的危機,同時也試著帶觀眾進一步思考轉機在哪,假使你看完這篇後,對《搶救$$大作戰》或《黑金風暴》有興趣,不妨去看看「機不可失」主題紀錄片影展吧。

官方網站 http://cnexff.pixnet.net/blog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cnextw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蝸牛食堂》身心食同源

  日本異常地喜愛拍攝以食物作為人際溝通的電影,Joyce個人尤其關注其中幾部涉及女性主題的美食電影,像是《海鷗食堂》裡日本中年女子企圖將飯糰的美味傳達給芬蘭人,到《幸福的馨香》百貨公司女職員從排斥、喜愛、進而守護中華料理,或是《 幸福便當 》講述單親媽媽如何以便當開啟第二人生的可能,女性料理人的故事往往比料理鐵人類的男性敘事多了幾分柔軟細膩的口感,也更容易喚醒觀眾自身成長的味蕾經驗,畢竟我們的味覺經驗主要還是仰賴成長過程中身邊的女性所建構,不是嗎?

《險路勿近》迷人的惡之華

坦白說,柯恩兄弟 (Joel Coen)的電影向來不是我的tone,然而這部 【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倒讓Joyce耳目一新,不但具有商業片必備的元素─緊繃的氣氛加上刺激的動作場面,也能有藝術片的哲學內涵,實在是他們近年來最佳的作品,Joyce強烈推薦還沒看的網友一定要看。 Joyce不多說劇情,以下是個人觀影後的一些心得,與各位交流。 隨手可得的暴行 象徵主義 ( symbolism )( Wiki )認為「形式本身不是目的,思想觀念是目的」。Joyce則認為電影【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中「 暴力只是行兇的形式,而駭人又迷人的卻是那深徹入骨的邪惡 」。 【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成功地形塑Chigurh這位冷血殺手,從頭看到尾,幾乎把能殺的都殺了,甚至委託人也難逃一死,如此讓人直冒冷汗的角色恐怕只有【沉默的羔羊】裡的漢尼拔博士堪比。 假若對漢尼拔而言,殺人猶如一場神聖的宗教獻祭,他則是手持利刃祭司,在揮下屠刀時得到彷彿為神之化身的興奮,破壞與創造同樣來帶來如神般的成就感,但破壞更省時間。 然而Joyce認為柯恩兄弟 (Joel Coen)在處理暴力本質比「沉默的羔羊」更高竿。 片中飾演老警長的Tommy Lee Jones說了一則故事,大意如下: 過去殺牛得用大鎚敲暈牛,五花大綁後再切斷其喉嚨,某人因為在沙牛時,牛醒來並發狂掙扎,而受傷。今日殺牛的方法不一樣了,只要用空氣槍將石塊射入牛隻頭部再吸出來,畜生永遠不知道被什麼射中... 過去在電影【沉默的羔羊】中,獵物是沒有反擊能力,獵物低聲的啜泣也激起獵人興奮的歡快,但在【險路勿近】中,獵人與獵物的角色不斷倒置,即便是專業的殺手Chigurh也險些栽在Josh Brolin飾演的越戰老兵手裡,意味著在我們這槍枝氾濫的時代,任何人都能輕易擁有槍彈,暴力不再是邪惡的專屬品,不起眼的學童也可能手提步槍到校掃射... 在電影【沉默的羔羊】中著墨的是儀式般的生死交替,看著漢尼拔聽著古典樂品紅酒食人肝,【險路勿近】中殺手Chigurh拿的武器竟是外觀平凡的空氣槍,而非手槍,然而在見到空氣槍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