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穿越時空.地下鐵》 不褪色的歲月


鄉關何處


時間旅行(Time Traveling)一直是科幻文本中不過時的題材,Joyce第一次接觸時間旅行的題材是年幼時所看的「回到未來」三部曲,主人翁在過去、現在、未來恣意穿梭,在我心中種下愛好科幻題材的幼苗,為何時間旅行有這麼大的魅力?

由心靈層面觀之,時間旅行可視為人類意識對過往的追憶與明日的夢想,兩者揉合後的心靈倒影,不可否認 時間旅行是虛無幻想的主題,但它卻是由你我探求真實自我的意念所催生
而在結構層面來看,時間旅行其實包含著不僅有時間的跳躍,更包含了空間的轉換,或者該稱它為「時空旅行」會更名副其實。

 8889360832661338z75c
時間旅行的題材按照目的地又可略分為「前往未來」、「回歸過去」。隨著年齡增長,「未來」的主題讓Joyce興致漸失,「前進未來」不是天馬行空的難以讓人信服,就是內容充斥著對當代發展極高的警世暗喻與悲觀。


而Joyce要介紹的這部電影《穿越時空的地下鐵》就是以「過去」作為目的地,與前述「前進未來」最大的差別在於,「回歸過去」除了時空轉移外,更加入審視記憶可信度的這項命題,因為記憶不全然是事實,事實未必是真實
此外主人翁得以重溫美好的往事及對悲傷經驗的情怯,尾隨而來的是作品中瀰漫著濃厚的“鄉愁”。

穿越時空的地下鐵》近乎完美地呈現出這種「探索自我」的精神,Joyce認為在呈現人性的細膩度上,遠遠超越好萊塢拍攝的《蝴蝶效應 The Butterfly Effect》。

 img20061108
穿越時空的地下鐵》以Joyce身為科幻迷的角度來看,確實有諸 多不合理之處,然而看完後我才赫然明白,導演所營造的外在景物僅是配角,電影的主題乃是主人翁的內在醒思與變化,於是你可以將這部電影以「公路電影」的公式去解析,電影名稱就清楚的點明 這是一趟搭乘鐵路列車的(時光)旅行。

而身為旅者的主角很巧妙的身兼兩類旅行者,旅行者有兩種,一種是離家找尋救贖的彼岸,另一種則是轉身找尋返家的路;主角離開此刻所處的家庭返回過去(離家),同樣地卻又重新認識他過去的家庭,而彌補自童年起遺失許久的家庭歸屬感(返家)


罪與罰


20080423130027884讓Joyce備受感動之處,在於對父親小沼佐吉(大澤隆夫 飾演)抱 持偏見的長谷部真次(堤真一 飾演),偶然回到昭和39年,探索的竟是父親的回憶、青春與夢想,藉著見證父親如何滿懷不安地參戰二次大戰、在戰爭中冒險保護平民、戰後與懷了別人孩子的母親結婚、為人父的喪子之痛、口述對孩子的期許...等,觀眾彷彿化身為主角,一點一滴地省視對父親的認知,及開始描繪出層遞清晰的面貌。

電影結局 男主角的回歸猶如奮力洄游並順利在出生地產下卵的鮭魚,獲得新生;然而如同多數鮭魚總在半途夭折,「回歸過去」也隱含著揭開「潘朵拉盒子」的悲劇性,而這點徹底呈現在《穿越時空的地下鐵》的女主角身上。

在觀影過程中Joyce不斷納悶,與已婚男主角不倫戀的女主角,為何也能回到過去?為何作者要讓情婦道子(岡本綾 飾演)邂逅搞黑市買賣的掮客阿姆羅(小沼佐吉)、從軍的阿姆羅、以及適逢喪子的阿姆羅,原來阿姆羅正是她那未曾謀面的父親,彷彿輪迴轉世,道子與母親時子(常盤貴子 飾演)不約而同地愛上那對已婚的父子,戀人竟是她同父異母的哥哥更令她心痛!

 eec3570f-b4e8-4c6a-ba8c-42163d3df9b8_std   04

道子與男主角一同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她卻握不住希望,在面對真相與回憶的抉擇時,她選擇了保留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回憶,最終殞命在過去,並將自身的存在由時間軌跡抹除,這個結局讓Joyce惆悵的落淚,傷痕得有多深、又多痛才能讓一個人寧死也不願苟活?不禁讓我想起些日子寫的影評《靈異孤兒院》。

 20080418170048480   03

穿越時空的地下鐵》巧妙地引用了 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罪與罰》,這本書的內容主旨是「沒有任何人有罪,但懲罰卻無情地降臨在每個人身上」,充滿著濃厚的命運既定性,對女主角而言也如此,她的身世乃是上一代的罪,卻得由她以生命背負與男主角的不倫,然而她真的無罪嗎?

空間延長了你我觸碰到真相的距離,而時間扭曲、淡化對真相的記憶,注定了人們僅能以侷限的視野、有限的生命去觀看、理解、抉擇,因此終其一生 人類都無法卸下肩上那名為「無知」的罪,而無知往往正是孕育悲劇的土壤


結語:


亞里斯多德曾說過:「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無所知。」,對人類而言,能體認自己的無知不意味悲觀,想像力能讓人看的更遠並創造出許多美好事物,進而豐富生命內涵,「時光旅行」正是最好的例子,因此《穿越時空的地下鐵》絕對是你在繁忙生活中不可錯過的一部科幻治療系電影。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畫中畫Anamorph》─ 傑作與劣作的一筆之遙

  Joyce偏愛犯罪驚悚類型的電影,常在觀影後思考是什麼動機驅使連續殺人魔再三地凌虐屠殺被害者,是報復、快感、或是控制慾?有時甚至暗自聯想在奪去他者的性命的那一刻,是否會如臨盆的孕婦,感受著帶有神聖性的生命躍動(或掙扎),而有自身確切活著的喜悅,思及至此,赫然驚察我心底竟蘊含這般原始又嗜血的因子,究竟電影是放大人性中潛伏的黑影,抑或電影只是你我夢靨的些許再現?《畫中畫Anamorph》則在觀眾意識開拓出一座嶄新的幽暗花園...   容我先說明一下片名《Anamorph》,原意來自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特殊繪畫技巧「變形繪畫」,其中以漢斯.賀賓(Hans Holbein)1533年的作品「使節」(The Ambassadors)最具代表性(如上圖),傳統的透視法皆假設觀賞者位於畫作的正面,然而變形繪畫則得由特定角度才能看到畫作內的第二幅作品「象徵死亡的骷髏頭」,意喻有限的視角造成了認知的晦澀性。畫作裡的兩位青年擁有權勢與才華,乍看是幸福圓滿的人生,卻同樣逃不開死亡的命運。導演以此繪畫術語表達“真實是隨著視角不同而變化”     《畫中畫Anamorph》的劇情設定不足為奇,頗似克里斯多福諾藍執導的《針鋒相對 Insomnia》 (註:Joyce強力推薦) : 70年代紐約市,警探Stan(威廉達佛 飾)偵破一樁駭人聽聞的連續殺人案件「Uncle Eddie」,然而因疏失導致一名少女遭殺害,使得他背負強烈罪惡感覺並渾噩地酗酒消愁,五年後,一起兇殺案竟與疑似死亡的「Uncle Eddie」有著同樣的手法,究竟是模仿犯還是當年抓錯兇手?瀕臨崩潰邊緣的警探Stan究竟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Joyce懷疑編劇兼導演Henry S. Miller的靈感是否來自勞倫斯‧卜洛 克所寫的「屠宰場之舞」,地點同樣是光鮮且污穢的紐約,主角皆背負著過去的陰影及酗酒,小說裡的兇手將虐殺過程拍攝成電影,《畫中畫Anamorph》則是以屍體創作藝術品,甚至結局也都令人錯愕悵然,解開了部分迷題卻又帶給讀者亙古難解的人性難題,這部電影的確有種類似偵探小說的懸疑氣氛,且厚實有味。   但隨著劇情推展,電影的情節鋪陳則漏洞百出, 《畫中畫 Anamorph》以屍作畫入鏡的點子的確別樹一

紐西蘭如何作永續設計:「好自然」捕鼠器

很少人知道紐西蘭當地有個名為 BestAwards 的設計盛事,每年會選出從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空間設計等各領域的最紐設計,而2011年的最佳永續性產品的得獎者是一款名為「好自然」的全自動人性化捕負鼠器(Goodnature Automatic Humane Possum Trap),我看到的瞬間心底不禁湧現許多疑問,一款傷害生命的捕鼠器為何取名為好自然?負鼠是什麼鼠?這款捕鼠器又憑什麼獲得永續性(Sustainable)設計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