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時候煩惱的出口總是不經意浮現,昨天Joyce才在為自我揭露的焦慮感到困惑,今天下午一個偶然的聚會卻給了我些想法,也由於昨晚那篇竟然被歸納為Kuso文,我決定抽出自我揭露的議題作較嚴謹的探討。
下午一個阿姨找我去呂旭立基金會喝茶,在那認識了詹美涓老師,並獲贈一本她翻譯的《狂野寫作:進入書寫的心靈荒原》,隨手一翻讓Joyce如獲至寶,雖說其主題是心靈寫作,但卻是很深刻地描繪出寫作與內在的緊密牽連,給了Joyce以心靈書寫的思考方式來分析網路書寫,以及如何面對自我揭露的恐懼。
以下Joyce用廣義與狹義兩個層面來分析部落客自我揭露的恐懼。
廣義的自我揭露:
首先不僅狹義上的個人資料公開才算自我揭露,寫作本身就是廣義的自我揭露,作者本身可能在有意無意間書寫著自我的隱晦面,而讀者也在閱讀的同時,渴望著與作者產生連結,並從字裡行間得到暗示或啟示。
Joyce便是在自我揭露的恐懼與創作的渴望間徬徨,但在《狂野寫作》書序的這段話則鼓舞了我:
她力求誠實,不避諱將自己無助、黑暗與瑣碎的一面攤在讀者面前。因為她知道,沒有什麼是可以隱藏或值得隱藏的。要寫出感動人的文字,作者挑戰的永遠是自己誠實的勇氣。
是的,網路是個公開卻又具有隱匿性的平台,誠實原則則是互信互賴能成立的根基,但在部落客誠實面對讀者前,或許你我得先不斷挑戰自己誠實的勇氣。
我們接著來看部落格奇妙的一點,部落客其實不僅是作者,更多時候是不斷在「讀者」、「作者」、「編者」三種心理狀態游移。
而許多時候身為編輯與讀者的心態會阻礙你作者之筆的書寫流暢,想想你書寫時,內心是否有個主編說:「你寫這沒有用,讀者不會想看,多學學蘋果日報吧...」;否則就是心中另一位讀者說:「你寫的好無趣,文章又那麼長」。
《狂野寫作》則試著教你用誠懇的正向思考放手去寫,不要受限於內在編輯的批判,文字是你內心的發聲,因此想寫作就必須接納自己,書中如此寫:
事實上根本沒有濫作家這回事,不過是一個作家坐在書桌前修鍊,寫下她的思考、記憶、觀點、故事與印象罷了。
書中並提供幾點心靈書寫練習的法則,部落客或許也可參考一二:
- 手不能停
- 不要控制
- 具體描述
- 不要想(抓住靈光一閃的第一個念頭)
- 別擔心發音、文法或拼字是否正確
- 你有寫出全國最濫文章的自由
- 直極要害
本段推薦閱讀:
狹義的自我揭露:
狹義的自我揭露指的是個人資料公開,網路蓬勃發展的結果,就是虛擬與現實的界線逐漸模糊,身為人與部落客的角色界定也越見模糊,如何調和網路身份與現實身分成了極需你我好好思考的問題。
事實上Joyce是網路不信任論者,除了Adsense與Bloggerads以外,我幾乎不用真實個人資料註冊,而這種對個人隱私的強烈不安全感卻帶給我經營部落格時的困難,因而發想出昨晚這篇「一封來自FunP的信引發網路自我揭露的焦慮」。
其實我想不止Joyce有這種憂慮,屢見不鮮的網路私密相簿被公開事件、可敬的鄉民用搜尋引擎追討負心漢的身家資料、以及前陣子陳冠希被匿名網友上傳豔照,這類事件每每撩起著網路的信任危機,支持網路實名制的聲浪也未曾中斷。
Joyce不信任網路卻不支持網路實名制,這來自人性隱匿的窺伺慾 ─ 「總是希望正妹穿的越少越好,自己則是惜肉如金」;喜歡看別人偷拍、自拍,卻恐懼自己哪天成為貼圖區的最佳男/女主角。
相關論述可見此書「偷窺狂的國家」。
身為網路瀏覽者,上述的態度是可理解的,但經營部落格時,這種「想要讓人知悉,卻又想保有高度隱私權」的心態,卻會自相矛盾。舉個簡單的比喻:「如同你今天在街上發傳單宣傳你賣的雞排很好吃,當客人問你店在哪時,你卻閉口不談」。
因此回到部落格經營面上,部落客得認清網路不存在完全的隱私,僅存在公開下的隱私,像Joyce先前那樣全然地隱藏反而矯枉過症,如同寫作需挑戰自我誠實的勇氣,對於個人資料的公開也是對網路信任與否的考驗。
最後推薦網友可以閱讀這篇「網路上的「薄紗舞台效應」與宣洩治療功能--部落格現象的心理學解讀」,Joyce寫完後才找到這篇寫的更精采。
本段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