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嗨!我是Joyce,我曾是個酒鬼

 

 

 

就像是電影中常出現的戒酒團體治療常會出現的自我介紹:「Hi,I'm Joyce.I was an Alcoholic.」,Joyce也曾沉迷於酒精、甚至藥物,但根據剛才計算日期,我得小驕傲地說:「由07年1月3日至今,我已經戒酒495天」,請鼓掌~~~

 

當然期間有喝過一小杯紅酒,那是在朋友家吃飯,難以拒絕對方父母的好意,除此之外 我連年夜飯的酒都拒絕喝。作到這麼絕,並非是我戒酒的意志力強,而是我太明白酒的誘惑力大得令我難以抗拒,一但我開始喝 就會忍不住想陷入微醺或大醉一場的情緒。

 

我非常懷念一個過世已久的舅舅,我厭惡喝醉酒的人,特別是親友,但他是唯一喝醉後更讓我喜歡的人,喝醉酒的他常表現出一種比平時更清醒的神態,常吐出近似天啟的話語,當時大概只有我明白他的話中深意,而其他人都認為他在胡言亂語,也因為如此 他特別喜歡我。

 

舅舅很喜歡看偵探小說也常推薦我看,因此每當他與眾人喝酒時, 七八歲的我就作在一旁邊看偵探小說邊吃著他們的下酒菜,很奇妙的畫面不是嗎?我會說他喝醉更清醒,是因為即使喝越多,他the-alcoholic話越多越犀利,甚至邊跟其他長輩抬槓吵架,還邊回頭和我討論小說中的案情,他常說:「酒是智慧水」。(苦笑)

 

然而他就像一個雙面鏡,喜愛閱讀與思考這點深深影響我,而愛好杯中物的習慣則讓我難以定好壞;因此我直到上高中才第一次喝酒,而且沒喝醉過也不覺得好喝,所以我從來不懂他為何會不顧週遭人的反對,堅持狂飲至死,我不懂他為何要這樣酗酒,甚至他的過世讓我傷痛多年,至今我仍常希望能再跟他多相處一些時間...

 

酒拉近我跟他的感情卻也將他帶離我的生命,酒給我身軀溫暖卻也讓我心寒,酒是如此讓我愛恨交加....

 

原來對酒的矛盾情結自孩提時就跟隨著我長大,於是在我第一次因分手而被朋友灌醉後,緊接著開始第二次、第三次喝醉...很快地 我成了朋友眼中的酒鬼,但我卻漸漸能體會舅舅當年的心境 ,或許他也感受到靈魂受束縛而逐漸失去力量,酒精雖然不能注入動力,卻能讓靈魂掙脫拘束,得到片刻的喘息;甚至Joyce常想「會不會是因恐懼再一次失去像舅舅般了解我的人,於是從那之後我就不再讓旁人觸碰內心」。

 

幾個月內,我也開始如他無法自制般把酒當水喝,甚至喝到胃受傷,無法進食,原來酒精只是麻醉劑,藥量加重並不能治癒人們的傷痕,面對現實雖然很殘酷,卻是唯一苦口的良藥。在我快痛定思痛戒酒時,一段新戀情降臨,當時Joyce以為她就是能治療我的藥,當然答案並非如此,當你眼光專注在新戀情時,絕不會低頭細看身上一道道入骨的傷痕...

 

在495天前與她分手後,Joyce覺悟到不可以再沉溺瑜酒精,更不可將戀愛當作飲酒般 僅是消愁與作樂,失去的就接受吧,無論是舅舅或是其他人,最極端的醉(罪)不是酒醉,而是痛失心愛的人後所狂飲的逃避之醉(罪)。

 

嗨!我是Joyce,我曾是個酒鬼,我戒酒495天了,你呢?

 

今天是母親節,Joyce個性含蓄內向(才怪),寫這篇不是想氣死老媽,只是昨夜探完病後,突然很想念舅舅,甚至覺得有老媽在很幸福,而且也想讓她知道兒子現在很乖 哈,當然啦 這些話我當面說不出口,因此僅以這篇祝我媽:「母親節快樂」,還有全天下偉大的母親們。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蝸牛食堂》身心食同源

  日本異常地喜愛拍攝以食物作為人際溝通的電影,Joyce個人尤其關注其中幾部涉及女性主題的美食電影,像是《海鷗食堂》裡日本中年女子企圖將飯糰的美味傳達給芬蘭人,到《幸福的馨香》百貨公司女職員從排斥、喜愛、進而守護中華料理,或是《 幸福便當 》講述單親媽媽如何以便當開啟第二人生的可能,女性料理人的故事往往比料理鐵人類的男性敘事多了幾分柔軟細膩的口感,也更容易喚醒觀眾自身成長的味蕾經驗,畢竟我們的味覺經驗主要還是仰賴成長過程中身邊的女性所建構,不是嗎?

《險路勿近》迷人的惡之華

坦白說,柯恩兄弟 (Joel Coen)的電影向來不是我的tone,然而這部 【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倒讓Joyce耳目一新,不但具有商業片必備的元素─緊繃的氣氛加上刺激的動作場面,也能有藝術片的哲學內涵,實在是他們近年來最佳的作品,Joyce強烈推薦還沒看的網友一定要看。 Joyce不多說劇情,以下是個人觀影後的一些心得,與各位交流。 隨手可得的暴行 象徵主義 ( symbolism )( Wiki )認為「形式本身不是目的,思想觀念是目的」。Joyce則認為電影【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中「 暴力只是行兇的形式,而駭人又迷人的卻是那深徹入骨的邪惡 」。 【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成功地形塑Chigurh這位冷血殺手,從頭看到尾,幾乎把能殺的都殺了,甚至委託人也難逃一死,如此讓人直冒冷汗的角色恐怕只有【沉默的羔羊】裡的漢尼拔博士堪比。 假若對漢尼拔而言,殺人猶如一場神聖的宗教獻祭,他則是手持利刃祭司,在揮下屠刀時得到彷彿為神之化身的興奮,破壞與創造同樣來帶來如神般的成就感,但破壞更省時間。 然而Joyce認為柯恩兄弟 (Joel Coen)在處理暴力本質比「沉默的羔羊」更高竿。 片中飾演老警長的Tommy Lee Jones說了一則故事,大意如下: 過去殺牛得用大鎚敲暈牛,五花大綁後再切斷其喉嚨,某人因為在沙牛時,牛醒來並發狂掙扎,而受傷。今日殺牛的方法不一樣了,只要用空氣槍將石塊射入牛隻頭部再吸出來,畜生永遠不知道被什麼射中... 過去在電影【沉默的羔羊】中,獵物是沒有反擊能力,獵物低聲的啜泣也激起獵人興奮的歡快,但在【險路勿近】中,獵人與獵物的角色不斷倒置,即便是專業的殺手Chigurh也險些栽在Josh Brolin飾演的越戰老兵手裡,意味著在我們這槍枝氾濫的時代,任何人都能輕易擁有槍彈,暴力不再是邪惡的專屬品,不起眼的學童也可能手提步槍到校掃射... 在電影【沉默的羔羊】中著墨的是儀式般的生死交替,看著漢尼拔聽著古典樂品紅酒食人肝,【險路勿近】中殺手Chigurh拿的武器竟是外觀平凡的空氣槍,而非手槍,然而在見到空氣槍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