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追兇線索Cleaner》兇手就是導演

 

 

tf_org-Cleaner-free-2008《Cleaner 追兇線索》有著令人驚喜的新奇開場,原來在所謂兇案 現場的舞台上不僅限於警探、兇手、被害者這三類身分,,在這部電影中男主角的職業是稀奇的「兇案清理員」,不同於警探有緝凶的職責,亦非欲為死者深冤的遺屬,當然更不會是喪心病狂的兇手,「兇案清理員」從來就只是個命案現場跑龍套的配角,《追兇線索》倒轉了鏡頭,故事開端焉而擺脫往常犯罪驚悚電影裡正邪對立交鋒的古板公式,但也就僅此罷了。

 

 

逆轉公式不見得能運算出正確解答,《追兇線索》反倒陷入不知所云的空泛,由兇案清理員Tom Cutler被捲入一樁離奇的凶案開始,導演與編劇不斷試圖賦予退役員警Tom一個主動追查兇手的理由,卻又表達他對正義失望而退縮逃避,自始自終主角始終沉溺於旁觀立場的茫然,角色無力突破內心掙扎讓這部電影沉悶的難以復加,即便他查出真相,也不過繼續當個消沉的「兇案清理員」。

 PDVD_000

然而嚴格來講《追兇線索》的劇本還算差強人意,甚至主角間頻繁的言談也在在顯出編劇厚描角色內心世界的企圖心。例如主角曾是個警察,卻因妻子慘遭殺害而性情大變,先是買通監獄謀害主嫌,爾後又迫於無奈收賄,Tom離開警界轉而從事「兇案清理員」,一方面象徵著清洗令他蒙羞的汙點(導演應該也很想洗刷拍這片帶來的汙點),另一方面則藉此撫平失去親人的痛楚與憤怒;劇中有段對白頗有意思,Tom說:「清理兇案現場不必感到羞恥,我們清理的不只是血跡,同時也清理掉憤怒、悲痛和心碎」,而員工回:「我眼中只看到血跡」。《追兇線索》也的確只令觀眾看見血跡斑斑的命案現場。

PDVD_001 

由上述Tom這段略帶自我催眠成分的對話,乍看Tom以身為「兇案清理員」為榮,實際上Tom充其量是個「破碎人生的逃避者」,劇中有一幕很精采地呈現他如何恐懼面對命案的相關人士:「地點是一間遭搶劫的雜貨店,是典型的非美籍移民開設的小店,一名婦女在陰暗的房間啜泣,正在刷洗血跡的Tom轉頭凝視著,爾後不發一言關上門」。

PDVD_004

警探、兇手、被害者無疑都能在螢光幕前吸引眾人目光,然而想想實際生活裡是得付出多少慘痛高昂的代價,Tom選擇逃避扮演這些角色,不去直視這些人間悲劇,僅是撇視哭泣婦女就令他無力承受,他伸手關上那條通往悲劇的門,低頭洗去悲劇存在的血腥證據,視而不見等同於救贖嗎?我不這麼認為

 

 

cleaner_movie_image_samuel_l__jackson_and_ed_harris畫面的呈現是讓這部電影不討喜的主嫌,雖然導演Renny Harlin拍過許多賣座電影,但他擅長拍攝快節奏的動作驚悚片,實在不適合拍攝《追兇線索》這樣一部藉由對話緩緩揭開謎底的懸疑片,這點由雷尼哈林(Renny Harlin)2003年重拍的《大法師:吸魂首部曲》可證,《追兇線索》充斥大量多餘的鏡頭與造作的蒙太奇剪接,企圖營造具藝術質感的懸疑氣氛,但前20分鐘導演彷彿就氣力用盡,後60分鐘就像隻變不出新把戲的老狗,可惜這部片有這麼多熾手可熱的大牌演員,看得出導演企圖出奇招尋求突破,卻仍受限於過往的拍片風格與經驗,使得《追兇線索》成了既不藝術又不商業的敗筆。

PDVD_006

由DVD先行發售可知《追兇線索》連片商都對票房不抱信心,台灣將於近期上映,即使得罪片商,Joyce也得坦白說真的不建議各位讀者進戲院,行銷宣傳的內容與電影有極大落差,絕對會令你看完後失望透頂,《追兇線索》與其說是犯罪驚悚片,毋寧說是平淡的心路歷程電影,把錢留著去看《冏男孩》或《海角七號》才不會槌心肝(下圖)

 

       

 

註:Joyce對導演Renny Harlin諸多批評,可能讀者會誤以為劇本很精彩,實際上《追兇線索》的劇情到中段後,幾乎慘不忍睹,但該對劇本負責的不只是編劇喔,一般拍片導演對劇本有很高的影響力,甚至能編寫,很遺憾的是《追兇線索》讓我看不到導演Renny Harlin絲毫用心與長進。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蝸牛食堂》身心食同源

  日本異常地喜愛拍攝以食物作為人際溝通的電影,Joyce個人尤其關注其中幾部涉及女性主題的美食電影,像是《海鷗食堂》裡日本中年女子企圖將飯糰的美味傳達給芬蘭人,到《幸福的馨香》百貨公司女職員從排斥、喜愛、進而守護中華料理,或是《 幸福便當 》講述單親媽媽如何以便當開啟第二人生的可能,女性料理人的故事往往比料理鐵人類的男性敘事多了幾分柔軟細膩的口感,也更容易喚醒觀眾自身成長的味蕾經驗,畢竟我們的味覺經驗主要還是仰賴成長過程中身邊的女性所建構,不是嗎?

《險路勿近》迷人的惡之華

坦白說,柯恩兄弟 (Joel Coen)的電影向來不是我的tone,然而這部 【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倒讓Joyce耳目一新,不但具有商業片必備的元素─緊繃的氣氛加上刺激的動作場面,也能有藝術片的哲學內涵,實在是他們近年來最佳的作品,Joyce強烈推薦還沒看的網友一定要看。 Joyce不多說劇情,以下是個人觀影後的一些心得,與各位交流。 隨手可得的暴行 象徵主義 ( symbolism )( Wiki )認為「形式本身不是目的,思想觀念是目的」。Joyce則認為電影【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中「 暴力只是行兇的形式,而駭人又迷人的卻是那深徹入骨的邪惡 」。 【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成功地形塑Chigurh這位冷血殺手,從頭看到尾,幾乎把能殺的都殺了,甚至委託人也難逃一死,如此讓人直冒冷汗的角色恐怕只有【沉默的羔羊】裡的漢尼拔博士堪比。 假若對漢尼拔而言,殺人猶如一場神聖的宗教獻祭,他則是手持利刃祭司,在揮下屠刀時得到彷彿為神之化身的興奮,破壞與創造同樣來帶來如神般的成就感,但破壞更省時間。 然而Joyce認為柯恩兄弟 (Joel Coen)在處理暴力本質比「沉默的羔羊」更高竿。 片中飾演老警長的Tommy Lee Jones說了一則故事,大意如下: 過去殺牛得用大鎚敲暈牛,五花大綁後再切斷其喉嚨,某人因為在沙牛時,牛醒來並發狂掙扎,而受傷。今日殺牛的方法不一樣了,只要用空氣槍將石塊射入牛隻頭部再吸出來,畜生永遠不知道被什麼射中... 過去在電影【沉默的羔羊】中,獵物是沒有反擊能力,獵物低聲的啜泣也激起獵人興奮的歡快,但在【險路勿近】中,獵人與獵物的角色不斷倒置,即便是專業的殺手Chigurh也險些栽在Josh Brolin飾演的越戰老兵手裡,意味著在我們這槍枝氾濫的時代,任何人都能輕易擁有槍彈,暴力不再是邪惡的專屬品,不起眼的學童也可能手提步槍到校掃射... 在電影【沉默的羔羊】中著墨的是儀式般的生死交替,看著漢尼拔聽著古典樂品紅酒食人肝,【險路勿近】中殺手Chigurh拿的武器竟是外觀平凡的空氣槍,而非手槍,然而在見到空氣槍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