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追擊者》你的名字叫絕望

 

自砸在市長臉上的一坨屎為開端,這城市的混亂始以一種一視同仁的消散狀態席捲所有的對立互斥,皮條客可以比警察更專業的搜查,警察可以比政客更重視權力,殺人者卻比剝削的皮條客更心安理得地殺戮,娼妓更渾身散發著聖母般的慈愛,他們彼此融洽的共生、造共惡、承擔共業,在混亂中這一切並無衝突,然而當劇終真相揭櫫時,只餘一片荒蕪的絕望廢墟,你我終究是身陷絕望的追擊者。

The Chaser movie blacktale 

《追擊者》以寫實蕭瑟的風格深合我的口味,並跳脫警探緝凶的類型劇,主角的執業是皮條客!與我曾介紹的《Cleaner 追兇線索》裡的凶案現場清潔員有點類似,兩者皆是由曾經的警察角色退位於無關乎善惡的旁觀者,然而這樣不以抓犯人為第一要務的電影極難拍得好看,《追擊者》在前半小時就已抓住兇手,剩餘的時間則成了另一齣「拯救人質」的類型劇,藉著深描普通人契而不捨的追查對比於警方被兇手玩弄得團團轉,昇華為批判社會現實的核心主題。

The Chaser movie blacktale

《追擊者》不是我看過第一部藉描繪暴力來批判社會的電影,但其精準地營造懸念氣氛肯 定是數一數二,有朋友說這部電影很好萊塢,我不認同,它缺乏好萊塢無限上綱的道德批判,同樣也沒有對所有官僚機構懷著被害妄想,最後更沒賦予主角一道道正義英雄的光環。相反地,劇中每一個角色都充滿希望!?是的,僥倖的希望!無論角色是癲狂、理智、莽撞、無奈,面對社會中瀰漫的不安和持續的畏懼,他們依然單純地抱持著虛無的希望來看待「生命的無常」,不得不說在導演鏡頭下韓國首爾成了巨大的死亡隱喻,而這城市隱喻放在每個城市也都能成立的。

The Chaser movie blacktale

以主角皮條客正浩(金允錫飾)為例,直到劇末見到旗下妓女身死,他才相信犯人是殺人魔,而不是誘拐小姐的人口販子,他先前的追擊是基於自我利益的盲目使然,由盲目引導的希望終將絕望。
警察們則希望藉著這總連環殺人案來轉移保護市長不利的焦點,在陷入偵查膠著時,胡亂的搜山希望能挖出一兩具屍體將人犯定罪,誰知平時見多了的屍體,偏偏找不著,只得任犯人逍遙法外,但追根究柢,他們始終抱持著抓著犯人,案子自然就破的僥倖。
殺人魔池英民(夏正宇 飾)亦然,有多次無罪釋放經驗的他深知警方辦案的規則,在沒有關鍵證據前不可能大規模搜查,因此即便好幾次在兇案現場周邊的追逐戲碼,罪證始終藏匿在濃戾黑暗山城裡,諷刺的是兇手將逃脫的希望寄託在公權力不彰。

The Chaser movie blacktale 

原來這巨大的城市包容也壓抑了每個存在,只能在它的身軀下卑微的求生存,電影以社會底層的妓女、皮條客作為這種卑微的象徵,卻試圖在她們身上挖掘一絲一毫的良善,當然終歸是徒勞無功,就如當主角找到殺人犯後只是偏激、不顧一切的報復、痛毆他,再次驗證了道德淪喪的命題,劇末的一場雨沖刷掉人心中的塵埃卻道不盡其中默然的悲哀,雖然是一部沉重難耐的寫實電影,但導演對劇情節奏的掌控極為緊湊,每每給予觀眾暗示卻瞬間又打碎這種預期,2008年韓國最佳電影實至名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不知道的普羅米修斯(一)異形電影的藝術DNA

《異形》(1979)導演RidleyScott最近帶著新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次將異形這種奇妙生物展現在螢光幕前,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評價非常兩極,Joyce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於開啟這種好壞的爭辯,而是想談談「異形」這種虛構生物一脈相承的藝術血統, 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左為異形編劇之一Dan O'Bannon  右為HR Giger,背景是《異形》道具製作現場 在1979年《異形》上映時,觀眾與影評的反應也呈現極端憎惡或無比熱愛,但《異形》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卻是有口皆碑的好,這不得不歸功於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與雕塑家HR Giger。

《畫中畫Anamorph》─ 傑作與劣作的一筆之遙

  Joyce偏愛犯罪驚悚類型的電影,常在觀影後思考是什麼動機驅使連續殺人魔再三地凌虐屠殺被害者,是報復、快感、或是控制慾?有時甚至暗自聯想在奪去他者的性命的那一刻,是否會如臨盆的孕婦,感受著帶有神聖性的生命躍動(或掙扎),而有自身確切活著的喜悅,思及至此,赫然驚察我心底竟蘊含這般原始又嗜血的因子,究竟電影是放大人性中潛伏的黑影,抑或電影只是你我夢靨的些許再現?《畫中畫Anamorph》則在觀眾意識開拓出一座嶄新的幽暗花園...   容我先說明一下片名《Anamorph》,原意來自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特殊繪畫技巧「變形繪畫」,其中以漢斯.賀賓(Hans Holbein)1533年的作品「使節」(The Ambassadors)最具代表性(如上圖),傳統的透視法皆假設觀賞者位於畫作的正面,然而變形繪畫則得由特定角度才能看到畫作內的第二幅作品「象徵死亡的骷髏頭」,意喻有限的視角造成了認知的晦澀性。畫作裡的兩位青年擁有權勢與才華,乍看是幸福圓滿的人生,卻同樣逃不開死亡的命運。導演以此繪畫術語表達“真實是隨著視角不同而變化”     《畫中畫Anamorph》的劇情設定不足為奇,頗似克里斯多福諾藍執導的《針鋒相對 Insomnia》 (註:Joyce強力推薦) : 70年代紐約市,警探Stan(威廉達佛 飾)偵破一樁駭人聽聞的連續殺人案件「Uncle Eddie」,然而因疏失導致一名少女遭殺害,使得他背負強烈罪惡感覺並渾噩地酗酒消愁,五年後,一起兇殺案竟與疑似死亡的「Uncle Eddie」有著同樣的手法,究竟是模仿犯還是當年抓錯兇手?瀕臨崩潰邊緣的警探Stan究竟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Joyce懷疑編劇兼導演Henry S. Miller的靈感是否來自勞倫斯‧卜洛 克所寫的「屠宰場之舞」,地點同樣是光鮮且污穢的紐約,主角皆背負著過去的陰影及酗酒,小說裡的兇手將虐殺過程拍攝成電影,《畫中畫Anamorph》則是以屍體創作藝術品,甚至結局也都令人錯愕悵然,解開了部分迷題卻又帶給讀者亙古難解的人性難題,這部電影的確有種類似偵探小說的懸疑氣氛,且厚實有味。   但隨著劇情推展,電影的情節鋪陳則漏洞百出, 《畫中畫 Anamorph》以屍作畫入鏡的點子的確別樹一

紐西蘭如何作永續設計:「好自然」捕鼠器

很少人知道紐西蘭當地有個名為 BestAwards 的設計盛事,每年會選出從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空間設計等各領域的最紐設計,而2011年的最佳永續性產品的得獎者是一款名為「好自然」的全自動人性化捕負鼠器(Goodnature Automatic Humane Possum Trap),我看到的瞬間心底不禁湧現許多疑問,一款傷害生命的捕鼠器為何取名為好自然?負鼠是什麼鼠?這款捕鼠器又憑什麼獲得永續性(Sustainable)設計大獎?